

1.
名詞
可以用彈(tán)力發射出去的小圓球。
2.
名詞
裝有爆炸物可以擊毀人、物的東西。
1.
彈弓。
1.出自《莊子·山木》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2.出自《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音曰:“臣聞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彈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樸質,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
3.出自《魏書·神元帝紀》援彈飛丸,應弦而落。
4.出自《唐語林·補遺四》《世說》云:忌日惟不飲酒作樂。會稽王世子將以忌日送客至新亭,主人欲作樂,王便起去,持彈往衛洗馬墓彈鳥。
2.
彈丸。后亦指槍彈、炮彈、炸彈等。
1.出自《紫騮馬》角弓連兩兔,珠彈落雙鴻。
2.出自《陔余叢考·火炮火槍》而鉛彈則嘉靖四十三年始用。
3.出自《東方》這些人都是本連的特等射手,彈不虛發,敵人頓時就倒下了一片。
4.出自《李家莊的變遷》南京的飛機又來太原下過彈,人心惶惶,山西票子也跌價了。
3.
圓形的果實。
1.出自《荔枝》詩朱彈星丸燦日光,綠瓊枝散小香囊。
2.出自《送人赴浙東木綿提舉》詩桕林白綻梅花小,柿實紅垂橘彈圓。
4.
禽鳥的蛋。
1.出自《齊東野語·文莊公滑稽》其法乃以鳧彈數十,黃、白各聚一器。
2.出自《山居新語》余家藏石子一塊,色青而質粗,大如鵝彈。
3.出自《明會曲·精膳清吏司·殿試酒飯》粳米三斗,火熏三腿,雞彈一百個,豆腐五十連。
5.
但,只管。
1.出自《斗百花》詞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缸,卻道你彈先睡。
1.見"目連"。
1.見"目連戲"。
1.以目測量,用心經營。形容精心勘測設計。
1.眼眶破裂。形容忿怒到極點。
①也叫目次”。書刊中,排在正文之前的文字,內容多為說明書刊結構狀況、文章標題、頁碼等。②也叫書目”。著錄一批相關圖書,按一定次序編排而成的工具書。如《四庫全書總目》、《中國善本書提要》等。
1.整理研究各種圖書,概括它的內容和學術源流,確定類別,編制目錄的學問。我國傳統目錄學始于漢劉向﹑劉歆所撰的《別錄》﹑《七略》,后來作者代不乏人。
1.見"目亂精迷"。
1.眼花繚亂,神情迷惑。形容所見情景復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
1.謂像眼睛一樣只見毫毛不見睫毛之論。比喻不自見其過失,無自知之明。
2.比喻膚淺狹隘的見解。
1.目不明貌。
1.《老子》"五色令人目盲。"謂五色紛呈,使人眼花繚亂◇以"目迷五色"比喻事物錯綜復雜,分辨不清。
1.猶面目。借指體系。
1.眼睛昏花。
1.目昏眩。
2.瞑目。指死亡。
1.方言。眼珠;眼睛。
1.同"面面相覷"。
1.內眼角。
1.以目光相迎。
1.《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后因以"目牛無全"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1.當前;現在。
2.眼睛面前;跟前。
1.目測的技巧。
1.因經常看見而受到影響。
1.見"目攋耳染"。
1.視力。
2.猶青眼。亦謂垂青。
1.以嚴厲的目光使對方懾服。
1.猶言沒出息,沒作為。
1.無法脫身;無法解脫。
2.猶言沒出息。
1.謂不務正,不上進;窩囊。
1.同"沒搭煞"。
1.不謹慎,糊涂。
2.沒有出息,無用。
1.猶言不要緊。
1.謂無可指摘議論。
1.猶言沒有了結,無休無止。
1.猶言沒運氣,不走運。
1.休得,不要。
1.猶休要。
2.倒不如。
3.猶莫非;難道。
4.無端;平白無故。
1.謂永遠填不平的坑。比喻永遠滿足不了的欲望。
1.人死埋葬于地下。借指壽終,死。語本《左傳.隱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
2.謂導致覆滅的危險地形。
3.淪陷的國土。
1.沒有轄地的巡檢。比喻沒有固定住處的人。
1.亦作"沒店三"。
2.謂不知輕重,欠考慮,糊涂。
1.見"沒掂三"。
1.方言。謂不得當,無根據。
1.比喻沒有把握卻要亂干。
1.謂沒肚量,少見識。
1.猶言沒有比得上的。
1.猶言沒記性。
1.見"沒可奈何"。
1.沒心。指沒有良心。
1.猶言沒有資格。
1.猶言沒有定見。
2.謂說話或作事超過了適當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