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天亮時分;早晨。
2.
名詞
(某一)天。
3.
名詞
(Dàn)姓。
4.
名詞
傳統戲曲中的角色行當,扮演婦女,如京劇有青衣(正旦)、花旦、老旦、武旦、刀馬旦等,表演上各具特點。
5.
量詞
旦尼爾的簡稱。舊時的纖度單位,9000米長的天然絲或化學纖維重量為多少克,它的纖度就是多少旦,1旦等于1/9特。舊稱??(dài)。
1.
天亮。
1.出自《書·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
2.出自《古詩源·雞鳴歌》曲終漏盡嚴具陳,月沒星稀天下旦。
3.出自《登州謝上表》日將旦而四海明,天方春而萬物作。
4.出自《續蘭亭會補王獻之詩》蘭皋野氣芳,桐岡日初旦。
5.出自《玉篇?旦部》旦,早也,朝也,曉也。
2.
清晨;早晨。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旦而戰,見星未已。
2.出自《登臨海嶠見羊何共和之》旦發清溪陰,暝投剡中宿。
3.出自《種樹郭橐駝傳》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
4.出自《剪燈余話·鸞鸞傳》對月白之宵,遇風清之旦,強與語,強與笑。
5.出自《益齋記》事於圣賢之道,旦以為是,而暮已悔之。
3.
天;某日。參見“旦旦”。
1.出自《戰國策·趙策四》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
2.出自《戰國策?燕策二》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3.出自《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
4.
特指夏歷初一日。參見“旦望”。
1.出自《書·大禹謨》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
2.出自《列子·說符》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
3.出自《南齊書·禮志上》秦人以十月旦為歲首。
4.出自《田家五行·月占》歲旦西北風,大水。
5.
明亮。
1.出自《尚書大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2.出自《陳翃郎中北亭送侯釗侍御賦得帶冰流歌》溪中鳥鳴春景旦,一派寒冰忽開散。
3.出自《賀云溪翁汪老先生八十壽序》春曦既旦,淑景載移。
6.
指生日。
1.出自《雙鳳齊鳴記》今日賤旦,想有官員慶賀。
7.
戲曲中扮演女子的角色。女主角稱正旦,又有副旦、貼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名目。
1.出自《玉壺野史》﹝韓熙載﹞畜聲樂四十余人,閫檢無制,往往時出外齋,與賓客生旦雜處。
2.出自《猥談》生、凈、旦、末等名……此本金元阛阓談吐,所謂鶻伶聲嗽,今所謂市語也。生即男子,旦曰妝旦色。
3.出自《四世同堂》其實傀儡戲也要行頭鮮明,鑼鼓齊備,而且要生、末、凈、旦俱全。
8.
樂曲聲調名。
1.出自《隋書·音樂志中》然其就此七調,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調。
2.出自《遼史·樂志》大樂亦有七聲,謂之七旦……自隋以來,樂府取其聲,四旦二十八調為大樂。
9.
通“嬗”。變化。參見“旦宅”。
1.出自《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
10.
通“鴠”。鳥名。
1.出自《禮記·坊記》《詩》曰:相彼盍旦,尚猶患之。
2.出自《說文·鳥部》蛋,渴蛋也。
1.稱年齡略大的童仆。
2.指男孩子。
1.古代軍隊中次于將軍的將領。
2.軍銜的一級﹐為校官的最高級。
1.跟"小寫"相對。(1)漢字數目字的一種筆畫較繁的寫法﹐如"壹﹑貳﹑叁﹑肆﹑拾﹑佰﹑仟"等﹐多用于帳目和文件中。(2)拼音文字字母的一種寫法﹐如拉丁字母的a﹑b﹑c﹐多用于句首或專名的第一個字母。
1.謂支解人體。
1.志向大﹐有抱負。
2.謂傲慢自大。
3.復姓。《古今姓氏書辨證.十四泰》引《英賢傳》謂楚臣大心為令尹得臣之子。其孫以王父字為氏。楚襄王時有大心子成,為黃邑大夫。
1.黎明。
1.大潮。
中國東北西南向主要山脈,地勢二、三級階梯的界線。除北端在黑龍江外,斜貫內蒙古東部。拔1100~1500米。最高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山頂渾圓。西坡緩,逐漸向內蒙古高原過渡;東坡逐級下降到東北平原。南段為中國內、外流區分界。中國最大的林區。
1.大規模興建土木工程﹐多指蓋房子。
1.星宿中大而亮者。
2.喻杰出的人物。
3.指啟明星。
也稱大猿”。哺乳綱,猩猩科。體軀壯大魁偉,體高可達18米。前肢比后肢長,無尾。經馴養,能掌握一定的手勢語言”。分布在非洲西部和東部。
1.重刑。多指死刑。
2.施重刑用的刑具。
3.大型。型﹐鑄造器物的模型。
1.遠行。
2.廣為推行;普遍流行。
3.行大事。
4.古代接待賓客的官吏。
5.古代稱剛死而尚未定謚號的皇帝﹑皇后。 6.高尚的德行。
1.指商品的一般市場價格。
1.對剛去世的皇帝的敬稱。
1.對剛去世的皇后的敬稱。
1.周官名。主管天子諸侯間的重大交際禮儀。
1.指太陽系的九大行星。詳"行星"。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行政區的最大一級﹐介于中央與省級之間。共分為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個大行政區﹐并設立大行政區一級行政機構。1954年撤銷。
1.形狀或規模大的。
1.世家;大族。
2.指人多的姓。如張﹑王﹑李﹑趙等。
1.很大的幸運。
1.大荒之年。
2.兇禍﹐謂死滅。
1.長兄。
2.對朋輩的敬稱。
3.古代高麗職官名。
1.稱謂。北方婦女用以稱年歲小于自己的男子。
1.梵文mahavīra(摩訶毗羅)的意譯。原為古印度耆那教對其教主的尊稱。佛教亦用為釋迦牟尼的尊號。
2.稱大智大勇的人。
1.稱釋迦牟尼。
又稱貓熊”。哺乳綱,大熊貓科。外形似熊,頭較圓像貓,故名。除眼周、耳、四肢和肩部為黑色外,其余均為白色。喜獨棲,善爬樹,嗜食竹類植物。現僅分布于中國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肅南部、陜西西南部。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哺乳綱食肉目的一科。體形較大,外形似熊,頭較圓像貓,故名;裂齒退化,臼齒咀嚼面變寬,以植物為主要食物。僅大熊貓一屬一種。
1.重大修改;大修理。
1.古代官名。樂官之屬。
1.指天﹐天空。
1.指北宋文字學家徐鉉。鉉與弟鍇初仕南唐﹐并有文名﹐皆精通文字學﹐人稱"大小二徐"。鉉入宋后﹐曾受詔與句中正等校《說文解字》﹐世稱"大徐本"。
1.《毛詩》首篇《關雎》"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論全部詩篇﹐謂之"大序"。
2.全書的序為大序﹐各篇的序為小序。
1.《易》卦名。干下艮上。《易.大畜》"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孔穎達疏"謂之大畜者﹐干健上進﹐艮止在上﹐止而畜之﹐能畜止剛健﹐故曰大畜。"又"﹝彖曰﹞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后因用為延攬賢士之典。
1.謂吏部銓敘授官。
2.指吏部尚書。
3.某些國家對議員或總統等的選舉。
①儒家基本經典之一。原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曾子作,近代許多學者認為是秦漢之際儒家作品。全面總結了先秦儒家關于道德修養、道德作用及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系。南宋朱熹把它與《論語》、《孟子》、《中庸》合稱為四書”。②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分為綜合大學、專科大學或學院。通常設有許多專業,再由幾個相近的專業組成系。有的還設有專修科、學院或研究生院(部)。主要培養本科生,有的還培養大專生或研究生。
1.在高等學校讀書的學生。
2.年歲較大的學生。
3.方言。年歲較大的男孩子。
官名。唐時設崇玄署,置一大學士,又于集賢殿書院置大學士。北宋時設置漸廣,多為優禮大臣的官銜。明初廢丞相,大學士成為皇帝顧問,參預機要,后為內閣長官,權限與宰相相當。清代沿置,雍正時大學士職權為軍機處所替,但對資望特重的官員仍授大學士銜作為榮典。
1.清末創辦新制學校時稱大學為大學堂。
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十二月六日﹑七日或八日。
2.指降雪量大的雪。
1.在四川省西部。屬橫斷山脈。南北走向。大渡河﹑雅礱江分水嶺﹐海拔5000米左右﹐主峰貢嘎山(7556米)有現代冰川。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曾經此山。
在四川西部。屬橫斷山脈。大渡河和雅礱江的分水嶺。拔4000~5000米。主峰貢嘎山(7556米),為橫斷山脈最高峰。川藏公路通過折多山口。
1.大勛勞;大功業。
1.古謂君向臣民征詢對國家大事的意見。
又稱外循環”或海陸間循環”。水循環的一種。洋水面蒸發的水分,有部分隨氣流被輸送到陸地上空,遇冷凝結,以雨、雪等形式到達地表,其中一部分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最終都流歸海洋。
1.先王圣哲的教言。
馬來群島的主要部分。包括蘇門答臘、爪哇、馬都拉、婆羅洲、蘇拉威西等島及附近小島。面積140多萬平方千米。除婆羅洲北部與塞巴提克島北部外,均屬印度尼西亞領土。
1.指身份較高或年齡較長的婢女。
2.稱青年女子。
1.指旗竿上飾以象牙的大旗。多為主帥標識旗﹐亦為儀仗用旗。
2.槽牙。
3.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