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像雪或乳汁那樣的顏色(跟“黑”相對)。
2.
形容詞
光亮;明亮。
3.
形容詞
明白;清楚。
4.
形容詞
空空的,沒有加上其他東西的。
5.
副詞
沒有效果地。
6.
副詞
不負(fù)代價(jià)地。
7.
形容詞
象征反動。
8.
名詞
有關(guān)喪事的。
9.
動詞
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
10.
名詞
(Bái)姓。
11.
形容詞
指字形或字音有錯(cuò)。
12.
名詞
白話。
13.
名詞
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diào)說的語句。
14.
名詞
指地方話。
15.
動詞
陳述,說明。
16.
名詞
某些白色或近似白色的東西。
17.
名詞
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
1.
像雪一般的顏色。
1.出自《易·賁》上九,白賁,無咎。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2.出自《管子·揆度》其在色者,青、黃、白、黑、赤也。
3.出自《浣紗石上女》詩玉面邪溪女,青娥紅粉妝。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
4.出自《集外集·他們的花園》用盡小心機(jī),得了一朵百合;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2.
白色的東西。
1.出自如:蛋白。
3.
漢民族傳統(tǒng)喪服的顏色。因以指喪事。
1.出自《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2.出自《紅樓夢》來至寧府大門首,門燈朗掛,兩邊一色綽燈照如白晝,白汪汪穿孝家人兩行侍立。
3.出自《彷徨·孤獨(dú)者》聚議之后,大概商定了三大條件,要他必行。一是穿白,二是跪拜,三是請和尚道士做法事。
4.出自《新華文摘》母親生來膽大……每次去幫人家辦紅白事,她都不叫我去,我卻要想盡方法跟去看熱鬧。
4.
使白。
1.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2.出自《滿江紅》詞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3.出自《臨江仙·永平道中》詞曾記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盧龍風(fēng)景白人頭,藥爐煙里,支枕聽河流。
5.
潔凈。
1.出自《易·說卦》巽為木……為白、為長、為高。
2.出自《楚辭·九章·橘頌》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nèi)白,類可任兮。
3.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4.出自《東坡志林·逸人游浙東》室前有六一泉,白而甘,當(dāng)往一酌。
6.
明白事理;聰明。
1.出自《列女傳·曹僖氏妻》僖氏(僖負(fù)羈)之妻,厥智孔白:見晉公子(晉文公)知其興作,使夫饋餐,且以自托,文伐曹國,卒獨(dú)見釋。
7.
光明;明亮。
1.出自《禮記·曾子問》凡殤與無后者,祭於宗子之家,當(dāng)室之白,尊于東房,是謂陽厭。
2.出自《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3.出自《前赤壁賦》相與枕借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出自《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詞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8.
顯明;顯赫。
1.出自《荀子·天論》禮義不加於國家,則功名不白。
2.出自《韓詩外傳》欲行義白名,無顧利害,然后能行之。
3.出自《功名論》不用賢而求功業(yè)之美,名譽(yù)之白,難矣。
9.
明白;清楚;明了。
1.出自《清史稿·王??傳》??疑之,問其室來往復(fù)何人,得十二歲學(xué)徒畏師嚴(yán)置砒食中狀,事乃白。
2.出自《敦煌懸泉漢簡釋粹》書到白大扁書鄉(xiāng)亭市里高顯處,令亡人命者盡知之,上赦者人數(shù)太守府別之,如詔書。
10.
表明;辯白;得昭雪。
1.出自《呂氏春秋·士節(jié)》今晏子見疑,吾將以身死白之。
2.出自《朱環(huán)傳》元(朱元)自度賊若縛翁去,則是翁從賊反,官坐以法,雖有百喙,莫能白。
3.出自《聊齋志異·俠女》少年曰:“既不可犯,君何犯之?”生白其無。
4.出自《三閑集·鏟共大觀》萬一不幸,沉冤莫白。
11.
告語;稟報(bào);陳述。
1.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厲王母弟趙兼因辟陽侯言呂后,呂后妒,弗肯白,辟陽侯不強(qiáng)爭。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shí)相遣歸。
3.出自《李君墓志銘》元和八年四月,詔征既至,宰相欲白以為起居舍人。
4.出自《墳·摩羅詩力說》西班牙人方聚飲,忽白有人乞見。
12.
上告;彈劾。參見“白奏”。
1.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遜后詣都,言次,稱式佳吏。權(quán)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遜對曰:“式意欲養(yǎng)民,是以白遜。若遜復(fù)毀式以亂圣聽,不可長也。”
13.
揭露;戳穿。參見“白破”。
1.出自《哭存孝》我和孩兒兩個(gè)見你阿媽,白那兩個(gè)丑生的謊去來。
2.出自《桃花女》我周公在卦鋪里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14.
以白眼向人,表示輕蔑或不滿。
1.出自《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2.出自《準(zhǔn)風(fēng)月談·查舊帳》如果這樣變法,還覺得麻煩,那就白一白眼,反問道:“這是我的帳?”如果還嫌麻煩,那就眼也不白。
3.出自《子夜》范博文白起眼睛釘了吳芝生一眼,忽然嘆一口氣。
15.
大。參見“白梃”“白棓”。
1.出自《閱邸抄》詩白梃不須矛戟銳,丹楓都變幟旗新。
2.出自《訄書·儒兵》夫治兵之道,莫徑治氣,以白梃遇刃,十不當(dāng)二。
3.出自《呂氏春秋·簡選》??耰白挺,可以勝人之長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論。
16.
見“白布”。白色的布。
1.出自《管子·輕重戊》民被白布。
2.出自《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詩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
3.出自《對菊》詩黃茅安得千間廈,白布空歌萬里裘。
17.
象征反動。與“紅”相對。參見“白軍”“白色恐怖”。
1.出自《關(guān)于黨的“六大”的研究》“六大”有一個(gè)秘密的關(guān)于軍事工作的決定,沒有宣布,里邊有一部分是關(guān)于白軍工作的。
2.出自《銅墻鐵壁》等國共合作了回來一看,不說婆姨娃娃,老娘也給豪紳地主引上白軍殺了。
3.出自《且介亭雜文·關(guān)于新文字》然而他們卻深知道新文字對于勞苦大眾有利,所以在彌漫著白色恐怖的地方,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殘的。
18.
指沒有功名、官職。參見“白丁”。
1.出自《兒女英雄傳》講到我鄧?yán)暇牛粋€(gè)無名目、白出身,兩肩膀扛張嘴。
19.
假;沒有根據(jù)。參見“白話”“白譔”。
1.出自《初潭集》劉伶縱酒放達(dá)。
2.出自《紅樓夢》紫鵑道:“你妹妹回蘇州家去。”寶玉笑道:“你又說白話。蘇州雖是原籍,因沒了姑父姑母,無人照管,才就了來的。明年回去找誰?可見是扯謊。”
3.出自《我走過的道路·文學(xué)與政治的交錯(cuò)》譯文很準(zhǔn)確,很風(fēng)趣,又很通俗,是地道的白話。
20.
空白;空無所有。參見“白卷”“白手空拳”。
1.出自《新齊諧·常熟程生》乾隆甲子,江南鄉(xiāng)試。常熟程生,年四十許,頭場已入號矣,夜忽驚叫,似得瘋病者。同號生憐而問之,俯首不答。日未午,即收拾考籃,投白卷求出。
2.出自《紅樓夢》別到那時(shí)交了白卷子,惹人笑話。
3.出自《福惠全書·蒞任·考經(jīng)承》其交白卷,類涂鴉者,黜之。
21.
古代祭祀或宴會用的炒米。
1.出自《周禮·天官·籩人》掌四籩之實(shí)。朝事之籩,其實(shí):麷、蕡、白、黑、形鹽、膴、鮑魚、鱐。
2.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歜、白、黑、形鹽。
22.
指罰酒的杯。后亦泛指酒或酒杯。
1.出自《說苑·善說》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嚼者浮以大白。”文侯飲而不盡嚼,公乘不仁舉白浮君……君曰:“善。”舉白而飲。
2.出自《酒譜》《魏略》曰:“太祖禁酒,人或私飲,故更其辭,以白為賢人,清酒為圣人。”
3.出自《剪燈余話·田洙遇薛濤聯(lián)句記》惟賞花玩月,舉白弄琴,曲盡人間之樂。
23.
銀子的代稱。
1.出自《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shù)。
24.
特指薤的莖或根。
1.出自《世說新語·儉嗇》陶(陶侃)性儉吝,及食,啖薤,庾(庾亮)因留白,陶問用此何為?庾云:“故可種。”於是大嘆庾非唯風(fēng)流,兼有治實(shí)。
2.出自《齊民要術(shù)·種薤》壟燥則薤肥,耩重則白長。五月鋒,八月初耩,不耩則白短;葉不用翦,翦則損白。
25.
特指白發(fā)。
1.出自《養(yǎng)生論》至于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從白得老。
2.出自《曉》詩朝梳一把白,夜淚千滴雨。
26.
副詞。不付代價(jià);無償?shù)亍?/p>
1.出自《乞放行牛皮膠鰾》蓋其拋死牛馬,已是下民之苦,更不支得價(jià)錢,令人戶白納。
2.出自《西游記》我得到了你家,雖是吃了些茶飯,卻也不曾白吃你的。
3.出自《紅樓夢》便道:“誰不知道你們有仗腰子的親戚,才能夠叫姑爺坐在監(jiān)里!如今我的女孩兒倒白死了不成?”
4.出自《駱駝祥子》一切都交給天了,白得來的駱駝是不能放手的!
27.
白色圍棋子的代稱。參見“白黑”。
1.出自《春渚紀(jì)聞·劉仲甫國手棋》此局以諸人觀之,黑勢贏籌,固自灼然,以仲甫觀之,則有一要著,白復(fù)勝。
28.
佛教語。指年歲。
1.出自《事物異名錄·年·一白》《傳燈錄》:“我山林間已經(jīng)九白。”按,梵言一年為一白。
29.
佛教語。指俗家人。參見“白徒”“白黑”。參見“白徒”、“白黑”。
1.出自《兵總論二》斡離不始挾兵才萬余,長驅(qū)而至,莫有敵者,倉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師不守,則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
2.出自《寶山田若谷明府鈞團(tuán)練鄉(xiāng)勇》詩只愁白徒不習(xí)戰(zhàn),勇怯相半難從征。
3.出自《與宗居士書》冶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論》,乃為眾僧所排擯,賴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羅夷耳。既作比丘,乃不應(yīng)明此,白徒亦何為不言?
30.
特指戲曲中只說不唱的部分。其源甚早,唐變文《維摩詰經(jīng)變文》已用白字,以別于唱。
1.出自《西廂記》夫人上,白。
2.出自《戒庵老人漫筆·曲賓白》北曲中有全賓、全白,兩人對說曰賓,一人自說曰白。
3.出自《戲劇導(dǎo)演的初步知識》將白和唱分開說,白的作用像偏重說明劇情,唱的作用像偏重表現(xiàn)感情。
31.
話;閑話。
1.出自《死水微瀾》吃葉子煙時(shí),總要遞一支給他,于不要緊的話時(shí),總要找他搭幾句白。
2.出自《井臺上》用手拍打著衣襟,爭辯說:“我要瞎半句白,”他伸出一只胳臂,五個(gè)手指懸空地向下?lián)u著,“是這個(gè)!”
32.
指白話文。與“文言文”相對。
1.出自如:文白對照;不文不白。
33.
地方話。
1.出自如:蘇白。
34.
用同“別”。把字形寫錯(cuò)或把字音讀錯(cuò)。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謎語﹞素腰格是白當(dāng)中一個(gè)字。
2.出自《兄弟倆》他長得矮,可是挺粗,就像菜園井上的柳罐子似的,人們把柳官祥叫白了,就成了這么個(gè)外號。
35.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息縣境內(nèi)。
1.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子西﹞召之,使處吳竟,為白公。
36.
我國少數(shù)民族白族的簡稱。參見“白族”。
1.出自《新民晚報(bào)》大理采石比彩云,白族興榮數(shù)周城。
37.
姓。秦有白起。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白氏,羋姓。楚白公勝之后也……秦大夫白乙丙,武安君白起。史記有白圭,周富人也。漢書白生,魯人,為楚之王博士。晉有白褒,苻秦大鴻臚白景。望出南陽太原。
38.
見“白布”兇橫恣縱的意思。
1.出自《論衡·商蟲》時(shí)或白布豪民、猾吏被刑乞貸者,威勝於官,取多於吏,其蟲形象何如狀哉?
39.
副詞。枉空;徒然。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料來想必定是些兒閑氣,白瘦得個(gè)清秀臉兒不戲。
2.出自《金瓶梅詞話》﹝這婦人﹞把門倚遍,眼兒望穿,白盼不見一個(gè)人兒來。
3.出自《北京人》成天地想發(fā)財(cái),成天地做夢,不懂得一點(diǎn)人情世故!同老大一樣,白讀書,不知什么害了你們,都是一對。
4.出自《老護(hù)士》她聽了很動心,一晚睡不著,看看人家,想想自己,越想越覺得自己白過了半輩子。
40.
副詞。容易地;輕而易舉地。
1.出自《西廂記》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gè)狀元。
2.出自《曲江池》他白奪鐵鷂三千引,嬴得青蚨十貫錢。
41.
副詞。平白地;平空地。
1.出自《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套曲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2.出自《紅樓夢》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為姑娘。
42.
副詞。總是;老是。
1.出自《金瓶梅詞話》原來教我只顧認(rèn)了半日,白想不起。既是舊兒女,怕怎的?
43.
副詞。只是;光是。
1.出自《紅樓夢》王夫人道:“也沒什么話,白問問他這會子疼的怎么樣了?”
2.出自《紅樓夢》你回大奶奶去,就說晴雯白冷著了些,不是什么大病。
44.
副詞。隨便;稍微。
1.出自《紅樓夢》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gè)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2.出自《兒女英雄傳》公公白瞧,他這一開臉,瞧著也不算黑不是?
1.猶軒昂。
1.深遠(yuǎn)貌。
1.黃帝軒轅氏的子孫后代。
1.宮門。借指宮廷。
2.泛指高門大戶。
1.即軒轅臺。指皇帝所在之處。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軒轅﹑唐堯的并稱。
1.殿堂。
1.軒昂卓異。
1.飛騰。
1.古代解釋天體的一種學(xué)說。認(rèn)為天體北高南低,若車之軒。
2.高達(dá)青天。
1.在浙江紹興城內(nèi),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就義之地。
1.謂居室庭院。
2.軒轅帝的朝廷。指皇宮。
3.泛指朝廷。
1.即軒轅鏡。
1.軒轅的圖謀。
1.高大偉岸。
1.軒,指軒轅星,女主之象;緯,指水﹑火﹑金﹑木﹑填星,為天之五佐。指代后妃。
1.高堂下的回廊。
1.見"軒羲"。
1.亦作"軒犧"。
2.軒轅﹑伏羲的并稱。
1.亦作"軒懸"。
2.古代諸侯陳列樂器三面懸掛。
1.喧囂。
1.指以軒敞為特點(diǎn)的亭閣臺榭一類建筑物。
1.挺秀貌。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軒轅和顓頊的并稱。
1.指住宅。軒,欄桿;序,堂屋的東西墻。
1.舞貌;飛動貌。
2.高揚(yáng)貌;飛舉貌。
3.揚(yáng)揚(yáng)自得貌。
4.儀態(tài)軒昂貌。
5.寬悅貌。 6.大鳥將停未停時(shí)的狀態(tài)。
1.見"軒縣"。
1.屋檐。
1.軒轅和唐堯的并稱。
1.輕車。顯貴者所乘。
1.軒轅星的光耀。借指后妃。
1.見"軒曜"。
1.指宮掖。
1.軒昂卓異。
1.激昂堅(jiān)定。
1.堂前的廊柱。
2.借指廊間。
1.使臣所乘之車。
2.輕車。
1.窗戶。
1.亦作"軒芋"。
2.蕕草。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軒轅和虞舜的并稱。
1.亦作"軒?"。
2.軒敞的屋宇。
1.即軒車。
1.見"軒于"。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黃帝的名字。傳說姓公孫,居于軒轅之丘,故名曰軒轅。曾戰(zhàn)勝炎帝于阪泉,戰(zhàn)勝蚩尤于涿鹿,諸侯尊為天子◇人以之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2.借指中華民族。
3.指車辀。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龍,故稱。其第十四星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為女主象◇多借指皇后。
5.運(yùn)行。 6.傳說中的國名。 7.復(fù)姓。唐有軒轅集。見《全唐文》卷九二八。
1.古代傳說中黃帝制造的鼎。事見《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宋王禹偁《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襖天使》"移典維揚(yáng)日望還,軒轅鼎成飛上天。"后因稱道教煉丹爐。
1.古代傳說中的國名。
1.謂軒轅星座中的司民星。
1.鏡名。古人謂用之可以辟邪。
2.喻月亮。
1.唐時(shí)錢幣名。
1.古代傳說中的土山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