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站立;佇立。
2.
動詞
〈書〉占據;對峙。
1.
踞。
1.出自《莊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樂,此亦至矣。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松喬高跱孰能離?結精遠游使心攜。
3.出自《酒會詩》百卉吐芳華,崇臺邈高跱。
4.出自《覺生寺大鐘聯句》哆張陋釜鬵,雄跱??鼒??。有銑兼有鉦,非??亦非鐲。
2.
止。
1.出自《后漢書·天文志下》大將軍何進令司隸校尉袁紹私募兵千余人,陰跱雒陽城外。
3.
猶立。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申包胥〕鶴跱而不食,晝吟宵哭。
2.出自《祭河南張員外文》貞元十九,君為御史。余以無能,同詔并跱。
3.出自《說郛》綿歲月而久跱,森郁茂而延昌。
4.
積,具備。參見“跱蓄”。
1.出自《后漢書·章帝紀》丁酉,南巡狩,詔所經道上郡縣,無得設儲跱。
2.出自《唐故嶺南經略副使御史馬君墓志》其善事凡管嶺南五府儲跱。
3.出自《贈太仆寺卿周公神道碑》公少俊杰廉悍,遇事風發,舉進士,益自刮磨飭理,以跱聲業。
5.
置。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跱游極於浮柱,結重欒以相承。
6.
通“特”。特出。
1.出自《三國志·魏志·崔琰傳》琰謂朗曰:“子之弟,聰哲明允,剛斷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
2.出自《廣絕交論》英跱俊邁,聯橫許郭。
1.詆毀攻訐。
1.見"訕筋"。
1.亦作"訕斤"。
2.因羞慚或惱怒而臉紅筋脹。
1.形容詭秘而嘲弄的神情。
1.譏笑騰口。
2.猶斗嘴。
3.伶牙俐齒。
1.譏毀詬罵。
1.厚臉皮。
2.方言。小孩子在大人面前嬉皮笑臉。
1.指譏訕和非議。
1.詆毀咒罵。
1.訕毀斥責。
1.嘻皮笑臉。
1.訕謗鄙棄。
1.譏笑嘲諷。
1.譏笑責備。
1.譏毀羞辱。
1.羞慚貌﹔難為情的樣子。
1.毀謗在上位者。多指毀謗君王。
1.詬詈的惡聲。
1.謂眾口毀謗。
1.譏諷唾辱。
1.訕謗怨望。妄﹐用同"望"。
1.譏笑輕侮;訕笑侮慢。
1.譏笑。
2.厚顏強笑﹔勉強裝笑。
1.譏笑﹐調侃。
1.謂閑得無聊﹐磨牙斗嘴以為笑樂。
1.詆毀﹑非議。
1.毀謗之聲。
1.調笑搭訕。
1.魚游水貌。
在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濱臨南海。1921年設市政廳,1930年設市,1980年辟為特區。人口10391萬(1995年)。為廣東省東部和福建省西南部的交通要沖和經濟中心。西部牛田洋深水灣可泊巨輪,為中國對外貿易港之一。名勝古跡有。媯澹瞗J、八一南昌起義軍南下部隊總指揮部舊址等。
1.病名。或因風熱與濕相結而致小腹熱痛﹐溺竅流白色黏液;或因風寒氣結﹐腹皮隆起﹐腹痛牽引腰背。
1.通常指腹股溝部的疝。因小腸通過腹股溝區的腹壁肌肉弱點墜入陰囊內而引起﹐癥狀是腹股溝凸起或陰囊腫大﹐時有劇痛。也稱小腸串氣。
1.茅草蓋的屋頂。
1.舊指居親喪的地方。
1.茅草編的覆蓋物。亦特指草衣﹑茅屋。
2.謂貧賤。
1.草衣。
1.亦作"苫?"。
2.?,"塊"的古字。"寢苫枕塊"的略語。苫,草席;塊,土塊。古禮,居父母之喪,孝子以草薦為席,土塊為枕。
1.古代在親喪中所居之室。
1.茅草所編用以遮雨的覆蓋物。
1.居喪時,用草所織的寢席。
1.裝模作樣。
1.草廬。
1.削尖。
1.即剡紙。
1.簡牘;文牘。古時剡木為簡,故稱。
1.銳利的鋒刃。
1.上書舉薦。
1.指東晉戴逵◇泛指隱士。
1.銳利。
1.謂綴緝麻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