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方〉腳腕子或手腕子扭傷。
2.
動詞
悄悄地側身移步。
3.
見“蹩腳”。〈方〉質量不好,本領不強。
1.
跛,瘸。
1.出自《六盤山轉餉謠》馬足蹩,車軸折,人蹉跌,山岌嶪,朔雁一聲天雨雪。
2.出自《金甌缺》種師道蹩著右腳(那是在臧底河一戰中被西夏人射傷,以致成為輕微的殘疾),撩起因為拐腳走路,因而顯得不太合身的袍服。
3.出自《聊齋志異·續黃粱》參差蹩躠而行。
2.
扭折;扭轉。
1.出自《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換馬》幼天王馬蹩斷了一條腿,不能跑了。
2.出自《母親》丫頭老媽都忍俊不住,悄悄地蹩著腰。
3.
躲躲閃閃地走動。
1.出自《情變》蹩到爹娘房前,側耳一聽,寂無聲色。
2.出自《吶喊·藥》他便退了幾步,尋到一家關著門的鋪子,蹩進檐下,靠門立住了。
4.
猶憋。克制,忍住。
1.出自《青枝綠葉》滿囤嫂用襖袖擦把汗,剛要說:“從雞叫……”滿囤瞪她一眼,就蹩了回去。
2.出自《只準兩天》邵立本只是呷茶,喉嚨里咳咳,蹩著一肚皮話,就是理不出個頭緒來。
3.出自《致青年公民》談話中夾帶著蹩不住的笑聲。
5.
引申指歪斜。
1.出自《暴風驟雨》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
1.同"斑毛"。
1.藥物名。有毒性。
1.行家的門前。
在魯班(古代有名的木匠)門前擺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1.頒布命令。
1.戰國時魯人公輸班和墨翟的并稱。
1.見"班叔"。
1.指漢班倢伃。
2.指漢班昭,班固之妹,博學高才。固著《漢書》未竟,昭續成之。入宮為皇后﹑諸貴人師,著《女誡》等。
1.亦作"班姬扇"。
2.漢成帝妃班倢伃失寵后,作《團扇》詩(亦稱《怨歌行》),以秋扇見|自喻◇以"班女扇"比喻失寵者或廢棄之物。南朝梁劉孝綽《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恥均班女扇,羞儷曹人衣。"前蜀韋莊《同舊韻》"簟委班姬扇,蟬悲蔡琰琴。"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顧況與韋夏卿飲酒時,金氣已殘,夏卿請席征秋后意,或曰'寒蟬鳴',或曰'班姬扇'。"清許光治《水仙子》曲"拚不棄班姬扇,怕重張河朔筵。"又因班詩中有"團團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圓月。
般配。
1.指官位品級。
①定期往返的輪船、飛機等開航的時間客運~。②郵局投遞信件等的固定日期。
1.指漢班倢伃。
1.《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于后庭,嘗欲與倢伃同輦載,沺甝膉'觀古圖畫,賢圣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以"班妾辭輦"稱妃嬪之德。
1.色彩斑斕貌。班,通"斑"。
2.明顯貌。
1.朝班之榮,指光榮之朝官。
1.盤桓不進貌。
1.頒還瑞玉。
2.頒賜祥瑞。
1.分給。
2.猶潰散。
1.即班女扇。比喻失寵或受冷遇之意。《文選.謝杋》"相逢詠《蘼蕪》,辭寵悲班扇。"劉良注"班倢伃失寵,悲怨作《圑扇》詩,言秋至則扇見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清龔自珍《水龍吟》詞"嘯如魯柱,才如竇錦,遇如班扇。"又因班倢伃《團扇》詩中有"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之句,故亦用為詠雪之典。
1.指漢班嗣。以信奉老莊,超脫人世著名。
2.指漢班固。
3.指漢班超。其以投筆從戎,立功異域著稱◇為棄文就武之典。
1.漢班固《幽通賦》"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后因稱隱者之居為"班生廬"。
1.原指班馬之鳴聲,亦泛指馬嘶。
〈書〉調回出去打仗的軍隊,也指出征的軍隊勝利歸來。
1.指《漢書》。因《漢書》為班固所作,故稱。
1.宋時禁衛軍諸班直中的軍士。
1.見"班生廬"。
1.猶頒示。謂頒布出來,使人知道。
1.班列之首。
2.首領;魁首。
1.頒發授予。
1.指漢班固所著的《漢書》。
1.虎的異名。
1.春秋魯國的巧匠公輸班。一說班指魯班,輸指公輸般,"班輸"為兩人的合稱。
1.頒布正朔。猶后世頒行歷書。
1.同"班絲布"。
1.即班布。一種染以雜色的木棉布。班,通"斑"。
1.指衙署。
1.列班相送。
1.跟班。
1.古代以司馬﹑司空﹑司徒為三臺,故以泛稱朝官之前列顯要者。
1.亦作"班庭"。
2.猶言朝廷。以朝必列班,故稱。
1.見"班廷"。
1.班行之首。亦泛指領袖,第一人。
2.指衙門差役的頭目。亦泛稱差役。
也稱班圖尼格羅人”。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團。約17億人(1985年)。其中人口在500萬以上的民族有九個。講班圖語系諸語言。多保持傳統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部分信伊斯蘭教或基督教新教。多從事農牧業。
班學生委員會”的簡稱。詳學生會”(688頁)。
1.職官爵位;朝班位次。
2.并立。
1.方言。反駁。
1.班賜。
1.黃色桃形的僧帽。黃教的教主所戴,始于宗喀巴。
1.班固和宋玉均善辭賦,以富麗見稱,后以"班香宋艷"泛稱辭賦之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