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物體表面下凹不飽滿,不鼓脹(跟“飽”相對)。
1.
不飽滿;凹下去。
1.出自《禪真逸史》牙齒全無,口癟何曾言語朗。
2.出自《官場現形記》兵丁們……把他背朝上,臉朝下,懸空著伏在板凳上,好等他把嘴里喝進去的水淌出來,淌了半天,水也少了,肚子也癟了,然后拿他抬到艙里去睡。
3.出自《新兒女英雄續傳》一陣風過……臺兩邊的紅布鼓起來,又癟下去。
4.出自《人民文學》我……讓她給車打氣。但她打了許久工夫,后輪始終癟著。
2.
形容肚子饑餓。
1.出自《日出》她們都在饑餓線上奮斗著,與其他癟著肚皮的人們不同的地方是別的人可以愁眉苦臉地空著肚子,她們卻必須笑著的。
2.出自《羅警長》他們都有力氣,而肚子總是癟著的。
3.
扁,撇。
1.出自《大旗》趙海樓卻故意搖搖頭,哼了一聲,癟了癟嘴說:“老口了,賣不上幾個錢。”
4.
猶縮緊。
1.出自《何典》“活鬼是個百萬貫財主,土地老爺要想在他身上起家發福的。若要摸耳朵,也須送他九籃八蒲簍銀子,少也開弗出嘴。”問來問去,都是這般說,只得癟了屁股回來。
5.
謂把人看輕,估計過低。
1.出自《一條褲子》看你說的,真把我看癟了。
6.
猶氣餒。
1.出自《夏夜夢》他先還強,看見我是三分局的,他癟了。
7.
猶垮。
1.出自《山洪》這一下總要把日本打癟了。
8.
指干癟。
1.出自《彷徨·離婚》連尖下巴少爺,也低聲下氣地像一個癟臭蟲。
1.指戰國時張儀等人倡導的連橫事秦的政治主張。
2.謂違背道義。
1.南朝梁衡山侯蕭恭和定襄侯蕭祗的并稱。
2.猶評定。
1.量度。
1.比較﹑評定事物的優劣。
1.見"衡軛"。
1.喻束縛;壓迫。厄,通"軛"。
1.見"衡軛"。
1.亦作"衡扼"。亦作"衡枙"。
2.車轅前的橫木和架在馬頸上用以拉車的曲木。
3.比喻控制;束縛。
1.衡門與樊籬。指簡陋的房舍。
1.指衡山。
1.指古衡州地區。因遠離王畿,故稱"衡服"。
1.橫梁。
1.車轅前端的橫木和車上的傘蓋。亦借指車。
1.衡門的屋舍。言其簡陋。借指士庶或隱者居住之處。
1.古代天文儀器上用以觀測的長管。
1.即衡州,春秋楚地,漢屬桂陽郡,故稱。
1.北斗和天河。
2.泛指天宇﹑天上。比喻京都或宮苑。
1.珩與璜。亦泛指佩玉。
1.即衡山♀山一名霍山,故稱。
1.即衡璣。
2.即天平。
1.古時觀測天象的儀器。
1.橫簪。
1.橫行劫擊。謂搶劫。
1.即玉衡星。亦借指北斗星。
1.見"衡鑒"。
1.指衡山。
1.衡器和鏡子♀可以稱輕重,鏡可以照美丑。比喻辨別是非善惡的標準。
1.橫裂,不銜接。
2.引申為混雜;紛亂。
1.喻相位。
1.抗衡。
1.秤與倉庫。比喻心中有數而不露于外。
1.比喻勢利的眼光。語出《文選.劉孝標》"馳騖之俗,澆薄之倫,無不操權衡,秉纖纊♀所以揣其輕重,纊所以屬其鼻息。"張銑注"言趨走之人,澆薄之輩,皆執衡秤勢之輕重,持綿量氣之粗細。"
1.猶衡巷。
1.謂平衡。
1.謂眉間有骨隆起如連珠狀。術數家以為帝王之相。
1.架屋的橫梁。比喻重任。
①比較;評定衡量得失|衡量利弊|衡量是非。②估量,考慮這件事該不該做,你要好好衡量一下。
1.衡山。
1.橫穿水流。
2.銓選人才的品官。流,流品。
1.衡門小屋﹐言其簡陋。多指隱者之居。
2.謙稱自己所居房舍。
3.衡山和廬山的合稱。
1.亦作"衡麓"。
2.官名。守護山林之官。《左傳.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孔穎達疏"《周禮》司徒之屬,有林衡之官,掌巡林麓之禁……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是其宜也。"一說為古代的宰相。
1.見"衡鹿"。
1.猶衡巷。指平民居住的地區。
1.屋檐的橫木。比喻微才。
1.形容費盡心思。語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1.衡門茅屋,簡陋的居室。
1.同"衡茅"。
1.謂隱居之地。
1.指平民的衣服。
1.謂隱居之地。語本《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朱熹集傳"此隱居自樂而無求者之詞。言衡門雖淺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雖不可飽,然亦可以玩樂而忘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