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欝”。亦作“鬰”。
2.
叢集茂密。
1.出自《詩·秦風·晨風》??彼晨風,郁彼北林。
2.出自《文選·揚雄〈甘泉賦〉》回猋肆其碭駭兮,披桂椒而郁栘楊。
3.出自《酬劉柴桑》詩新葵郁北墉,嘉穗養南疇。
4.出自《南山詩》夏炎百木盛,蔭郁增埋覆。
3.
隆盛;繁多。
1.出自《周祀宗廟歌·皇夏》丕哉馭帝箓,郁矣當天命!
2.出自《明堂賦》層檐屹其霞矯,廣廈郁以云布。掩日道,遏風路。
3.出自《送程公辟之豫章》詩下視城塹真金湯,雄樓杰屋郁相望。
4.
指紛繁。
1.出自《送韓太祝維歸許昌》詩王城名利窟,冠蓋郁相交。
5.
聚集;凝聚。
1.出自《長門賦》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晝陰。
6.
蘊蓄,蘊藏。
1.出自《漢書·路溫舒傳》忠良切言皆郁于胸。
2.出自《送孟東野序》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3.出自《厲君墓志銘》君郁所能,諱為世知。
7.
停滯;阻滯。
1.出自《呂氏春秋·達郁》水郁則為污。
2.出自《故鹽州防御使王縱追述碑》父載皇……自激封侯之志,欲垂濟代之名;位郁于時,慶延其后。
8.
引申為不通;不明。
1.出自《漢書·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郁于大道。
9.
腐臭。
1.出自《禮記·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郁。
2.出自《荀子·正名》香臭、芬郁、腥臊、灑酸、奇臭,以鼻異。
10.
紆曲。
1.出自《〈新唐書〉辨》劉器之嘗曰,《新唐書》好簡略其辭,故其事多郁而不明。
11.
指盤曲;使彎曲。
1.出自《圣武記》旁有唐柳,郁若龍虬。
2.出自《中國諺語資料》冷鐵難打,老竹難郁。
3.出自《中國諺語資料》桑樹條兒趁小郁。
12.
幽暗貌。參見“鬱冥”、“鬱晦”。
1.出自《勵志》詩土積成山,歊蒸郁冥。
2.出自《南極岸邊》海面上郁晦而陰暗。
13.
怨恨;憤怒。
1.出自《呂氏春秋·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郁。
2.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郁軒翥以余怒,思長鳴以效能。
3.出自《幸武功慶善宮》詩弱齡逢運改,提劍郁匡時。
14.
憂愁。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憂苦〉》愿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郁其難釋。
15.
出;高出。
1.出自《文選·曹植〈贈徐干〉詩》文昌郁云興,迎風高中天。
16.
引申為特出貌,卓然。
1.出自《李叔明右仆射制》稟粹挺生,郁為邦杰。
2.出自《舊唐書·王播傳》播出自單門,以文辭自立,踐升華顯,郁有能名。
17.
氣,盛氣。參見“鬱攸”。
1.出自《爾雅·釋言》郁,氣也。
18.
急迫迅疾。
1.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氣??郁,皆屬於肺。
2.出自《文選·木華〈海賦〉》????淪而滀漯,郁沏迭而隆頹。
19.
書法術語。
1.出自《法書要錄》勝勢鋒起曰郁,翔集難名曰秀,興致不弘曰束。
20.
指郁金香。
1.出自《獻山南鄭相公樊員外》詩金舂撼玉應,厥臭劇蕙郁。
21.
泛稱芳草。
1.出自《水經注·溫水》郁,芳草也。百草之華煮以合釀黑黍,以降神者也。或說今郁金香是也。
22.
果名。李的一種。
1.出自《詩·豳風·七月》六月食郁及薁。
23.
姓。古仙人有郁林。見《文選·宋玉〈高唐賦〉》。
1.出自《廣韻?物韻》郁,姓。出姓苑。
1.品格。
2.各種曲調。
1.鑒別評定。
1.標準,法度。
2.品格。
1.官服。品級不同,服色﹑樣式亦殊,故稱。
1.品格;氣節。
①品行風格品格高尚|品格清于竹。②指文藝作品的質量和風格與二三客論畫品格。
1.各種供品。
1.風骨;格調。
1.唐代稱宦官為"品官"。
2.泛指古代有品級的官員。古代官有九品。
1.評論;品評。
1.猶品評。
1.比大紅略淺的紅色。
1.謂以花草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吟詩作賦。
1.事物的品種類別。
1.清代文武官員朝班位次之標識,以金屬為之,狀如山形,故稱。
1.眾多。
1.指花色品種。
1.亦作"品鑒"。
2.評定鑒別。
1.謂按等級﹑層次而加以節制。
2.指等級。
3.品行;節操。
1.三方齊進。
1.品級爵位。
1.略帶紅的藍色。
1.古代稱關卡差役為"品郎"。
1.指等級;類別。
2.指萬物。
1.猶種類;名目。
1.品評;衡量。
2.為品味﹑品嘗。
1.明內廷畜養的動物,各有品級,按品級供給的飼料,稱為"品料"。
1.鹽官吏的格令。分九個品級。
1.品類;流別。
1.品鑒收錄。
1.青翠色。
1.評論。
1.人品容貌。
1.指佛經篇目的名稱。
2.泛指物品的名稱。
1.品茶。
1.官階,品位。
1.人品的流別。
2.事物的名目。
3.品評。
1.方言。并排;一齊。
1.猶每樣。
2.式樣眾多貌。
1.評價;評論。
1.齊等;并排。
1.眾人;常人。
2.品評人才。
1.品種花色。
1.北周侍衛官的禮服。
1.諸色肴饌。
1.標準;法式。
1.諸多事項。
1.眾人;百姓。
1.猶世俗。
1.三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