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祭祀用的一種香酒,用黑黍和香草釀制而成。
2.
〈書〉同“暢”。
1.
古代宗廟祭祀用的香酒。以郁金香合黑黍釀成。
1.出自《禮記·曲禮下》凡摯:天子,鬯;諸侯,圭。
2.
用以代指宗廟祭祀。
1.出自《順宗實錄三》付爾以承祧之重,勵爾以主鬯之勤。
3.
即鬯草。
1.出自《周禮·春官·鬯人》凡王吊臨共介鬯。
4.
通“暢”。
1.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於是醇洪鬯之德,豐茂世之規。
2.出自《說文字通》鬯,通暢。
5.
通“韔”。弓袋。參見“鬯弓”。
1.出自《詩·鄭風·大叔于田》抑釋掤忌,抑鬯弓忌。
6.
通“悵”。參見“鬯罔”。悵惘。失意貌。
1.出自《九思·逢尤》走鬯罔兮乍東西,欲竄伏兮其焉如。
1.柔軟溫暖。
1.亦作"柔愞"。
2.優柔懦弱。
3.指弱小者。
1.謂軟弱而不果斷。語本《韓非子·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
1.柔軟的韁繩。
1.藥性平和的方劑。齊,"劑"的古字。
1.地的別稱。祇,地神。古人謂地道陰柔,故稱。
1.指氣質柔和的人。
1.柔和謙遜。
1.活絡強健。
1.比喻媚君禍國之人。
1.溫柔的感情。
1.柔美的情態。
1.見"柔情綽態"。
1.謂溫柔親密的情意。
1.見"柔情密意"。
1.溫柔的情態,俠義的性格。
1.古代祭祀所用毛色純一的幼畜。
1.溫柔謹慎。
古族名。源于東胡族。北魏時稱其所建政權為柔然。公元5世紀初,柔然首領社侖遷漠北,稱丘豆伐可汗。與北魏、南朝都有聯系◇逐漸衰落,552年并入突厥。
1.柔軟的穰草。
1.柔弱苗條貌。
1.形容聲音柔順。
1.柔和而仁慈。
1.同"柔韌"。
1.《詩·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絲。"后因以"柔荏"謂草木枝葉柔韌。
1.同"柔韌"。
柔軟堅韌藤杖柔韌而輕|其絲柔韌潤澤。
1.古代以干支紀日,凡天干值乙﹑丁﹑己﹑辛﹑癸的日子稱柔日。因均屬偶數,也稱偶日。
1.溶化使柔軟。
1.柔懦。茹,通"懦"。
1.《詩.大雅.焌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后因以"柔茹剛吐"比喻凌弱畏強,欺軟怕硬。
1.柔順,含忍。
1.見"柔蝡"。
1.軟和;不堅硬。
2.柔和。
3.軟弱,不剛強。
4.謂處事隨和,凡事不多計較。
5.猶細軟。指輕便而容易攜帶的貴重物品。
1.見"柔懦"。
1.同"柔軟"。
1.柔和潤澤;輕柔圓潤。
1.軟弱,不剛強。
2.柔軟,不堅硬。
3.謂柔和謙順。
1.指嫩桑葉。
2.始發芽的桑樹。
1.謂和顏悅色。
1.指性格溫柔的善良之人。
1.猶巧舌。
1.柔軟而能伸屈。
1.溫順謹慎。
1.柔和婉悅之聲。
1.猶言低聲下氣。形容恭順謙卑的樣子。
1.謂以柔順而取勝。
小說家。原名趙平福,浙江寧海人。曾求學于杭州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至上海,曾任《語絲》編輯,并創辦朝花社。1930年加入左聯,并參加中國共產黨。次年被國民黨政府殺害。作品有詩劇《人間的喜劇》,小說《二月》、《為奴隸的母親》等,譯有蘇聯高爾基等人的小說和劇本。
1.溫柔賢淑。
1.柔嫩的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