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豐富,寬綽。
2.
動詞
〈書〉使富足。
3.
(Yù)姓。
4.
名詞
詳見“裕固族”: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肅省。
1.
亦作“袬”。
2.
富饒。謂財物多。
1.出自《詩·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綽綽有裕。
2.出自《漢書·賈誼傳》禽獸草木廣裕,德被蠻貊四夷。
3.
謂使富饒。
1.出自《國語·吳語》﹝越王勾踐﹞身自約也,裕其眾庶。
2.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總制院使僧格薦世榮有才術,謂能救鈔法,增課額,上可裕國,下不損民。
4.
充足;充裕。
1.出自《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2.出自《法言·孝至》天地裕於萬物乎?萬物裕於天地乎?裕父母之裕,不裕矣。
3.出自《別知賦》寧安顯而獨裕,顧阨窮而共愁。
4.出自《練兵》且使將之才有余於兵之外,勿使兵之數百余於將之外,此任將而裕其力。
5.
寬裕。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2.出自《尚書比部員外郎李君墓志銘》其為吏,不獨能自任其官,蓋他吏之不能任其事者,或屬君兼任之,辦其裕也。
6.
寬大;寬容。
1.出自《易·系辭下》益,德之裕也。
2.出自《新書·道術》包眾容易謂之裕,反裕為褊。
3.出自《新唐書·張嘉貞傳》居位三年,善傅奏,敏於裁遣。然強躁,論者恨其不裕。
4.出自《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世狠而爭,公裕有之;世惴而持,公恬處之。
7.
教導。參見“裕民”。
1.出自《書·君奭》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1.爭競﹐不肯相讓。
2.欺罔主上﹐躁于進身。
3.戒懼貌。小心謹慎貌。
1.窘迫。
1.居于高地。
1.積聚如山。形容多。
1.戰(zhàn)栗。
1.跨越﹔橫越。
1.凌空。高入天際。
1.驕傲自夸。
1.跨越﹔凌駕。
2.侵越。
1.侵凌欺騙。
1.即鯪鯉。穿山甲。
1.謂星辰超越本來軌道而進入他星軌道﹐常指日月蝕現象。
1.超越﹐凌駕于……之上。
2.蜿蜒貌。
3.咄咄逼人貌。
4.氣勢猛烈。
1.欺壓﹐欺蔑。
2.凌駕﹐超越。
1.欺壓。
1.欺凌踐踏。獵﹐通"躐"。
2.逾越次序﹔平步青云。獵﹐通"躐"。
1.超越等次。
1.高下相凌。謂相頡頏﹐比個你高我低。
1.守護天子陵墓的長官。
1.陵墓旁守陵用的簡陋小屋。
1.山陵與平地。
1.攀越山巒。
2.丘陵峰巒。
1.雜亂無次序。
1.昆蟲名。蝸牛的別名。
1.謂越級擢升。
2.超越。
1.欺凌輕慢。
1.冒犯﹐不顧(危險﹑惡劣環(huán)境等)。
1.山名。
2.指墓地陵寢的大門。
1.傲不為禮﹐輕慢。
祖墓和宗廟職奉陵廟|拜謁陵廟。
1.凌侮蔑視。
1.輕慢。
1.王陵為漢將。項羽取陵母﹐欲以招陵。有漢使來﹐陵母見之﹐謂曰﹕愿告吾兒﹐漢王長者﹐必得天下﹐子謹事之﹐無有二志﹐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項王怒﹐烹陵母◇陵卒從漢王定天下﹐封為安國侯。事見《漢書.王陵傳》。
1.《漢書.王陵傳》﹕"王陵﹐沛人也……聚黨數千人﹐居南陽﹐不肯從沛公。及漢王之還擊項籍﹐陵乃以兵屬漢。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xiāng)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為老妾語陵﹐善事漢王『王長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陵卒從劉邦定天下◇因以"陵母知興"為識大局知興亡的典故。
1.即陵樹。
1.指帝王諸侯的墳墓。現多指領袖或先烈的墳地。亦泛指墳墓。
1.欺壓凌辱。
1.欺凌逼迫。
1.山陵之氣。
1.高飛﹐高就。
1.欺凌斥責。
1.古代帝王陵墓的宮殿寢廟。借指帝王陵墓。
1.亦作"陵邱"。
2.大丘﹔大阜。
1.見"陵丘"。
1.衰敗殘缺。
1.即車前。
1.山陵和城闕。
2.指皇帝的陵墓。闕﹐陵墓前的牌樓。
1.祖墓和土地。借指社稷﹑國家。
1.以勢壓人。
2.侵襲人體。
1.欺凌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