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象征祥瑞的彩云。
2.
動詞
〈書〉用錐子穿物。
1.
云的彩色。參見“矞雲”。
1.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矞云翔龍。
2.出自《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亭中云氣往來,或化而為嘉禾瑞草,變而為矞云醲泉。
3.出自《藝林伐山·紫蜺矞云》《太元》曰:“紫蜺矞云朋圍日。”君子小人并進之象也……紫蜺以象小人,矞云以象君子。
4.出自《夜譚隨錄》翁深感其誼,舉酒相囑曰:“老少數十指,悉仰矞云之庇,他日歸,當圖厚報。”
2.
通“獝”、“狘”。鳥獸驚飛、疾走貌。
1.出自《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六樂者
3.
通“譎”。詭詐。參見“矞宇”。
1.出自《荀子·非十二子》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
2.出自《諸子平議·荀子一》讀矞為譎是矣;訓宇為大,則與譎誼不倫,宇當讀為??。《說文·言部》:“??,詭訛也。”然則矞宇猶言譎詭矣。
1.裝潢或修補書畫的人。
測試儀表上用來接觸被測物的筆狀物。也叫表棒。
1.卓異,特出。
1.稱父之表哥。
1.林野,指草野之地。
1.亦作"表暴"。
2.自炫。
3.暴露;顯露。
1.表文的草稿。
裝訂成冊的表格。
1.猶表彰。
1.表率倡導。
1.干練的外臣。
1.沒有見過面。
1.不知好歹;不識時務。
1.不懂事。
1.不了解當前的情勢或潮流。
1.指責別人不理解或不珍視自己對他的優待或禮遇。
1.不知趣,不知好歹。
1.不識一個字。形容人不識字或文化水平低。
1.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以"不識之無"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1.不結果實。
2.不符實際。
1.失落的東西沒有人撿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很好。
1.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
2.謂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1.不違背諾言。
1.不宜耕種的土地。
1.不順從。
不是一世所能有的,指非凡建不世之功|難逢不世才。
1.同"不軾"。
1.不侍奉,不服事。
2.指不任以官職。
3.不服勞役。
4.不辦事;不做事。
1.不修邊幅。
1.不嫁娶。
1.方言。不是對手。
1.見"不是話頭"。
1.不對頭。
1.不妥;不合適。
1.口語。不是兒戲;不能輕視。
1.謂仇人或不愿意相見的人偏偏相逢,無可回避。
1.不是味道,不是味兒。
1.不舍棄。
2.不能消除;不能忘掉。
3.不寬宥。
見守恒與不守恒”(609頁)。
外交用語。也稱不可接受的人”。一國對別國派駐或將派駐的外交官表示不滿和不能接受,常以不受歡迎的人”為由,要求派遣國收回任命或召回該外交官。
1.賣不出去。
2.指嫁不出去。
3.指考試不中。
4.不能實現。
5.沒有應驗。
1.沒有區別;一樣。
2.謂身首尚未分離。指自殺未死。
3.未絕。
1.不植樹。
1.數不清;無數。
1.不衰退;不減弱。
2.不止。
1.無雙,獨一無二。
1.沒有一點差錯。
1.不痛快。
1.不順理。
2.不順從;不歸順;叛逆。
3.不稱心。
1.看不慣,看了心里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