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肥胖。
2.
形容詞
肥沃。
1.
人或其他動物腹下的肥肉。
1.出自《禮記·少儀》羞濡魚者進尾,冬右腴,夏右鰭,祭膴。
2.出自《論衡·語增》傳語曰:堯若臘,舜若腒,桀紂之君,垂腴尺余。
3.出自《閿鄉姜七少府設鲙戲贈長歌》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
2.
肥胖。
1.出自《南齊書·袁彖傳》彖形體充腴,有異于眾。
3.
謂滋味美厚。
1.出自《論衡·藝增》五谷之於人也,食之皆飽。稻粱之味,甘而多腴;豆麥雖糲,亦能愈饑。
4.
謂土地肥沃。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齊人南面,泗北必舉。此皆平原四達,膏腴之地也。
2.出自《借田賦》沃野墳腴,膏壤平砥。
3.出自《千戶賈侯父墓銘》厥土惟腴,厥木惟敷。
5.
豐厚;富裕。
1.出自《晉書·周??傳論》伯仁(周??)凝正,處腴能約。
6.
指學術、詩文、言談等的美好內容。
1.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慎修所志,守爾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腴。
2.出自《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句》美君知道腴,逸步謝天械。
3.出自《堅白石齋詩集序》故其為詩,清而不浮,堅而不劌,不求肆於意之外,不求異於辭之中,反覆以發其腴,揉摩以去其滓。
4.出自《堅瓠四集·五岳山人》談說形勝,窮狀奧妙,含腴咀雋,歌詠隨之。
7.
豬狗的腸子。
1.出自《禮記·少儀》君子不食豢腴。
8.
泛指人的肌膚。
1.出自《與僧道升》詩升也初見我,膚腴仍潔白,今何苦而老,手腳皴以黑。
9.
指肥美的食物。
1.出自《梁書·武帝紀下》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食而已。
迅速飛起;很快地向上升;飛揚煙霧~ㄧ烈火~。
1.即群青。一種深藍色的無機顏料。用于染布﹑印刷或做油漆原料。
1.古代佛寺講經前后所吟唱的樂曲,咒,偈﹑吟﹑贊雜用,用以宣傳佛經的教義。其后演變為講唱文學,變文舊亦混稱為佛曲。
1.佛教徒。
1.對佛的敬稱。佛教認為佛之法力廣大,普濟眾生,如日之普照大地,故以日為喻。
1.佛家所用儀仗之一。佛寺舉行重大典禮時,常用傘蓋張于佛像之上,謂之"佛傘"。
1.即扶桑。植物名。指佛桑樹或它的花。
2.即扶桑。舊時指日本。
1.佛土。佛教謂佛陀所居住或應化的種種國土。
2.佛寺。
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北部、廣三鐵路線上。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明、清時與漢口鎮、朱仙鎮、景德鎮合稱中國四大鎮。1949年設市。人口441萬(1995年)。以產香云紗、陶瓷器和木版年畫著名。名勝古跡有佛山祖廟、梁園等。
1.寺院房舍,佛堂。
1.相傳為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后結成的珠狀物。擊之不壞,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驗。佛教徒奉為至寶,建塔供奉◇亦泛指高僧死后燒剩的骨燼。舍利為梵語?arīra的譯音,意為"身骨"﹑"靈骨"。
1.釋迦牟尼的誕生日。又稱"佛誕日"。佛教一般認為是農歷四月初八日。一說為二月八日。見《長阿含經》卷四。古代此日行灌佛會,因此又名"浴佛節"。
1.猶佛家,佛門。
指僧尼拜懺的事情做~。
1.諺語。意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妝,同"妝"。
1.見"佛是金妝,人是衣妝"。
1.室利佛逝國的省稱。七世紀到十三世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古國。
①常綠小喬木,葉子長圓形,花白色。果實鮮黃色,下端有裂紋,形狀像半握著的手,有芳香。可入藥。 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1.果樹名。為枸櫞之變種。系常綠小喬木,高丈余。葉呈長圓形,花白色。果實色黃而香,下端有裂紋,狀如半握之手,中醫以之入藥。
2.指此種植物或其果實。
1.瓜名。又叫"隼人瓜"﹑"菜肴梨"※蘆科,多年生草本,多作一年生栽培。葉濃綠,花黃色,瓜短圓錐形,形似佛手。原產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島,我國冬季溫暖地區有栽培。嫩瓜作蔬菜,塊根可食用或作飼料。
1.植物名。甘蕉的一種。
1.小麥的一種。又稱分枝小麥﹑手兒麥﹑五穗麥。麥穗分枝似佛手,故名。一般成熟較晩,品質較差。
1.佛典。
1.相傳釋迦牟尼于菩提樹下得正覺,故菩提樹稱為佛樹。
1.古代一種游戲。
1.謂佛所宣揚的教義。
佛教的廟宇。
1.佛教建筑形式。簡稱塔。俗稱寶塔,亦稱浮屠。最初用于供奉佛骨,后亦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經或保存僧人遺體。
1.供奉佛像的高臺。
1.佛所住的堂殿。
2.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1.對佛的敬稱。佛教徒認為佛的法力廣大,能普濟眾生,故以天為喻。
2.猶西天,即佛教所說的極樂世界。亦喻指景物極美之地。
1.指佛像的頭。
2.間隔嵌在成串朝珠里的一種珠形裝飾品。佛頭比朝珠大,形如桂圓,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后一,多用寶石﹑翡翠之類制成。
1.植物名。菊科。多年生草本,莖高一二尺,多分枝,下部為木質。葉互生,秋天莖頂開頭狀花,故名。
1.相傳佛發為青色,故以"佛頭青"比喻青黛色的山巒。
2.石青的一種。可用為染料和繪畫顏料。
1.即玉髓。一種呈透明或半透明狀的礦石,光澤如蠟,成分與石英同,但較石英為輕。常用作飾石,其不透明者通常稱為瑪瑙。
佛的塑像上著了鳥雀的糞便。比喻好東西上添上不好的東西,把好東西給糟蹋了(含譏諷意)。
1.佛塔。
2.佛寺。
1.北魏時受佛寺奴役的民戶。又名"寺戶"。
1.佛教謂佛陀所居住或應化的種種國土。有凈土﹑穢土﹑性土﹑報土等。
2.特指凈土。
3.指佛寺。
1.蠶蛻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一.蠶》。
佛教徒稱釋迦牟尼。簡稱佛。[梵buddha]
1.成佛證果之位。
1.鳥名。
①佛陀的像。②泛指佛教供奉的神像。
1.佛教語。謂佛的大慈大悲之心。
1.指南朝梁武帝。因其篤信佛教,故稱。
1.佛教名詞。謂眾生覺悟之性。
2.借指禮佛修行之心性。參見"佛性禪心"。
1.謂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佛教徒指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后留下的牙齒。
1.見"佛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