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惥”。
2.
見“慫慂”。從旁勸說鼓動。
1.出自《方言》慫慂,勸也。南楚凡己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或謂之慫慂。
2.出自《涼州衛大云寺碑》乃慫恿司馬等僉議裝嚴于北面化十善十惡。
3.出自《簡同年刁時中俊卿》詩君言雖慫惥,帥意竟縮瑟。
4.出自《夜譚隨錄·玉公子》三妹復從旁慫恿之。
5.出自《艷陽天》因為馬之悅的慫恿,焦振茂一咬牙,送焦淑紅上了學。
6.出自《題未定的故事》劉文釗畢竟拗不過我的頑固,以及馬海龍的慫恿,不得不引我觀看一番激光。
1.見"亂下風雹"。
1.謂帽子不戴端正。項,系帽的帶子。
1.作亂的心思。
1.亂了行列。
1.迷亂心性。
1.指動蕩不安的政局。
1.錯亂。
2.猶亂套。
1.胡說;瞎扯。
1.不容易判決的大案。
1.見"亂源"。
1.亦作"亂原"。
2.禍亂的根源。
1.紛亂的云。
2.喻指女子散亂的頭發。
1.紛繁;雜亂。
1.形容雜亂無章。
1.禍害。
1.無人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岡子。
1.形容雜亂或煩亂。
1.叛亂。
2.殘害。
3.亂臣賊子。
1.亦作"亂札札"。
2.煩亂貌。
1.見"亂扎扎"。
謂模仿逼真,使人真假難辨臨寫草帖,幾欲亂真|贗品終究是贗品,即使它可以亂真。
1.敗壞政治。
2.腐敗的政治。暴政。
3.治理政事。
1.煩亂的心意。
1.亂君。
1.比喻說話動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話說得夸大或不切實際。
1.逆子。
1.指家族內部的淫亂。
2.搞亂親族關系。
1.猶胡作非為。
1.混雜在一起。
2.形容極為混亂。
1.鷂子左翅上的復翎。
1.搶劫。
1.拷打;笞擊。
1.拷打。
1.搶劫,抄掠。
1.擦過或拂過地面。
2.掠奪土地。
1.見"掠奪"。
1.用搶騙等方式販賣人口。
1.猶言屈打成招。
1.搶劫。
1.亦作"掠拷"。
2.笞擊拷問。考,通"拷"。
1.見"掠考"。
1.拷打訊問。
1.屈打成招,以立罪名。
1.見"掠鹵"。
1.見"掠鹵"。
17-20世紀初西方殖民者將中國東南沿海的貧苦勞動人民誘騙販賣到殖民地去的活動。鴉片戰爭后西方殖民者公開在中國一些口岸設立洋行,經營這種苦力貿易”。華工大多被裝在稱為浮動地獄”的船上運往美、澳等洲,賣給農場主或資本家從事奴隸勞動。
1.擾亂,搗亂。
1.劫奪;掠奪。
2.撇取,從表面舀取。
1.拷打而死。
2.搶劫殺戮。
1.搶劫后的剩余之物。
2.指劫掠剩余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