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庸】的拼音、怎么讀

庸

拼音: yōng

繁體:庸

筆畫:11

部首:廣

五筆:yveh

結構:半包圍

五行:土

基本釋義

1.

形容詞

平凡;平庸。

2.

形容詞

不高明的;無所作為的。

3.

名詞

(Yōng)姓。

4.

動詞

〈文〉用;需要(多用于否定式)。

5.

副詞

文言副詞,豈,怎么。

詳細釋義

1.

用。采用。

1.出自《書·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2.

功勛。

1.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告之以文辭,董之以武師,雖齊不許,君庸多矣。

2.出自《褚淵碑文》雖無受脤出車之庸,亦有甘寢秉羽之績。

3.出自《圣武記》視克一堡之庸,酬通侯之錫者,又何若不倫?

3.

勞苦。

1.出自《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兇。

4.

酬其功勞。

1.出自《書·益稷》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庸勛、親親、昵近、尊賢,德之大者也。

3.出自《孟子·盡心上》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

5.

后多作“傭”。受雇。參見“庸作”。

1.出自《墨子·尚賢中》傅說被褐帶索,庸筑乎傳巖。

6.

更代。

1.出自《方言》庸,代也。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教民相與庸挽犁。

7.

隋唐時期賦役法規定,成丁者每年服役二十日,若不服役則每日須納絹數尺,謂之“庸”。參見“租庸調”。

1.出自《北史·隋紀上·文帝》﹝開皇﹞三年……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歲役功不過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2.出自《新唐書·食貨志一》用人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

8.

平常。

1.出自《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9.

常人;眾人。

1.出自《莊子·德充符》其與庸亦遠矣。

2.出自《法言·五百》圣人無益於庸也。

10.

大鐘。后作“鏞”。

1.出自《詩·商頌·那》庸鼓有??。

2.出自《逸周書·世俘》王奏庸,大享一終。

11.

城垣,墻。后作“墉”。

1.出自《詩·大雅·崧高》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12.

倦。后作“慵”。

1.出自《法言·五百》噫者!吾於觀庸邪?

13.

水溝。

1.出自《禮記·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

2.出自《漣水軍新閘記》古之障川,有防豬庸遂列澮之法,以既見於經也。

14.

副詞。豈,難道。

1.出自《左傳·莊公十四年》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謀召君者,庸非貳乎?

2.出自《抱樸子·論仙》其所記述,庸可棄哉!

3.出自《海說》滔滔百川,靡晝夜而東注,雖海之鉅者,庸能不滿溢乎?

4.出自《夜譚隨錄·額都司》我輩作武將者,皆亡命徒,死且不避,庸愳鬼!

15.

介詞。由,從。

1.出自《詩·齊風·南山》魯道有蕩,齊子庸止。

16.

連詞。于是,就。

1.出自《書·皋陶謨》庶尹允諧,帝庸作歌。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

3.出自《楚辭·九章·抽思》初吾所陳之耿著兮,豈至今其庸亡。

4.出自《北史·周紀上·孝閔帝》今踵唐虞舊典,禪位于周,庸布告爾焉。

17.

通“容”。隱蔽。

1.出自《法言·問明》如庸行翳路沖沖而活,君子不貴也。

18.

通“頌”。置于西方之磬。

1.出自《周禮·春官·視了》擊頌磬笙磬

2.出自《經義叢鈔·釋庸》“頌”,古“容”字,與“庸”同聲,故通。

19.

通“訟”。

1.出自《書·堯典》嚚訟,可乎

2.出自《經義叢鈔·釋庸》訟,借作“頌”,故亦借作“庸”也。

20.

通“融”。明。

1.出自《國語·周語中》服物昭庸,采飾顯明。

21.

通“閻”。

1.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庸職之妻好,公納之宮。

2.出自《答問》古書“庸”與“閻”通。

22.

通“燄”。火苗。

1.出自《漢書·梅福傳》《書》曰:“毋若火,始庸庸。”

2.出自《經義叢鈔·釋庸》“庸”與“閻”、“焰”聲相近,古韻冬、鹽本通。

23.

古國名。都上庸(今湖北竹山縣東南),春秋時為楚國所滅。

1.出自《左傳?文公十六年》庸人帥群蠻以叛楚。

24.

姓。漢代有庸譚。見《后漢書·儒林傳·孫期》。

1.出自《詩?鄘風?桑中》云誰之思,美孟庸矣。

25.

用。任用。

1.出自《書·舜典》舜生三十征庸。

2.出自《進學解》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3.出自《朱子斗詩序》待宗人之失,未有如有明者也,庸疏而舍戚,內羈而外親。

26.

用。需要。

1.出自《書·康誥》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2.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公曰:“無庸,將自及。”

3.出自又如:無庸諱言。

27.

后多作“傭”。受雇用的勞動力。

1.出自《韓非子·五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

2.出自《漢書·欒布傳》﹝彭越﹞賣庸于齊,為酒家保。

28.

后多作“傭”。受雇者的工錢。

1.出自《新唐書·王紹宗傳》少貧狹,嗜學,工草隸,客居僧坊,寫書取庸自給。

29.

引申為平凡,平庸。

1.出自《國語·齊語》臣,君之庸臣也。

2.出自《迂書·辨庸》苦心勞神而不自知,猶未免夫庸也。

30.

副詞。立即,立刻。

1.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子大叔使其除徒執用以立,而無庸毀。

31.

副詞。經常,常常。

1.出自《孟子·告子上》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

2.出自《莊子·則陽》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32.

介詞。按,依照。

1.出自《法言·重黎》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節。

33.

介詞。因此。

1.出自《漢書·敘傳下》文武方作,是庸四克。

34.

連詞。以,而。

1.出自《漢書·翟方進傳》於是吏士精銳遂攻圍義於圉城,破之;義與劉信棄軍庸亡。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氄毳

1.鳥獸身上的細毛。借指精致細軟的毛皮。

2.指呢絨等毛織物品。


氄毛

1.鳥獸貼近皮膚的柔軟細毛。

2.泛指細軟絨毛。


氄毨

1.鳥獸脫去舊毛﹐換生新毛。喻人因季節而更換服裝。


氄衣

1.細軟的毛皮衣服。


融粲勃泌

1.漢孔融﹑王粲和唐王勃﹑李泌的并稱。


融昌

1.光明昌盛。


融暢

1.明白通暢。

2.暖和舒暢。

3.恬適。


融畼

1.見"融暢"。


融徹

1.通明透徹。


融達

1.通達。


融調

1.融合;調和。


融風

1.指東北風。

2.祝融之風。指大火。


融貫

1.見"融會貫通"。


融光

1.明亮的光。


融和

1.融化和合。

2.和煦;暖和。

3.隨和;調和。

4.和諧。


融和駘蕩

1.和煦蕩漾。


融化

1.熔化;溶解。

2.融會;融合。


融匯

1.融會;融合。


融匯貫通


融會

1.融合會通。

2.融會貫通;領會。


融會貫通

1.謂把各方面的知識或道理參合在一起﹐從而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2.融合無隔閡。


融會通浹

1.同"融會貫通"。


融渾

1.猶融和﹐和順。


融混

1.融合混和。


融浹

1.融通和洽。


融堅

1.唐宇文融﹑韋堅的并稱。


融閒

1.融合;融會。


融結

1.融合凝聚。語出晉孫綽《游天臺山賦》"融而為川瀆﹐結而為山阜。"


融解

1.溶解﹐融化。

2.消失;消散。

3.通曉了解。


融晶

1.猶光亮。


融鏡

1.融會借鑒。


融朗

1.融通明朗。


融煉

1.熔化錘煉。


融流

1.融化流動。


融明

1.亦作"螎明"。

2.融通明徹。


融暖

1.猶和暖。


融洽無間

1.融合而沒有隔閡抵觸。


融晴

1.溫和晴朗。


融丘

1.尖頂的高丘。


融然

1.高朗貌。

2.和樂貌。

3.融合貌。


融溶

1.形容暖和﹐溫熱。

2.和樂;恬適。


融融泄泄

1.見"融融泄泄"。


融融冶冶

1.美好艷冶。


融融曳曳

1.同"融融泄泄"。


融融怡怡

1.同"融融泄泄"。


融散

1.謂曠達。


融蝕

1.消磨;侵蝕。


融釋

1.熔解。

2.消失;化解。

3.通解;解釋。


融釋貫通

1.同"融會貫通"。


融汰

1.提煉刪汰。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成都市| 邯郸市| 杂多县| 定南县| 大英县| 洪泽县| 同心县| 赣州市| 洪江市| 长春市| 龙口市| 龙山县| 宜春市| 淮北市| 临泉县| 青岛市| 墨竹工卡县| 建宁县| 莱西市| 星座| 鸡泽县| 纳雍县| 张北县| 于田县| 濉溪县| 嘉峪关市| 房产| 谷城县| 鱼台县| 双鸭山市| 任丘市| 那曲县| 正阳县| 永清县| 荆州市| 开原市| 拉萨市| 吴桥县| 铅山县|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