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職業,所從事的工作。
2.
動詞
〈書〉從事(某種行業)。
3.
名詞
產業;財產。
4.
副詞
已經。
5.
名詞
佛教稱人的行為、言語、思想為業,分別叫作身業、口業、意業,合稱三業,有善惡之分,一般指惡業。
6.
名詞
(Yè)姓。
7.
名詞
行業。
8.
名詞
學業,學習的內容或過程。
9.
名詞
事業。
1.
版,大版。古代覆在懸掛鐘、鼓等樂器架橫木上的裝飾物,刻如鋸齒形,涂以白色。
1.出自《詩·周頌·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洪鐘萬鈞,猛虡僙僙。負筍業而余怒,乃奮翅而騰驤。
3.出自《新唐書·歸崇敬傳》業者,栒簴大版,今學不教樂,於義無當。
4.出自《隨園隨筆·司業之訛》朱子居喪好讀書,人譏之,以為“大功廢業”。朱子曰:“業,大板也。廢業者謂不聽樂之謂,非不讀書也。”
5.出自《大雅·靈臺》虡業維樅,賁鼓維鏞。
2.
版,大版。筑墻版。
1.出自《爾雅·釋器》大版謂之業。繩之,謂之縮之。
3.
版,大版。古代書冊之版。
1.出自《禮記·曲禮上》先生問焉,終則對,請業則起,請益則起。
2.出自《過庭錄·管子識誤》古人寫書用方版,《爾雅》“大版謂之業”,故書版亦謂之業。鄭訓業為篇卷,以今證古也。
4.
版,大版。亦指寫字用的業版。
1.出自《毛詩傳箋通釋·周頌·有瞽》至弟子之言習業、請業,皆謂書所問於版,以備遺忘。蓋弟子之有業版,猶人臣之有笏。
5.
學業。
1.出自《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愿留而受業於門。
2.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
3.出自《與馮宿論文書》近李翱從仆學文,頗有所得,然其人家貧多事,未能卒其業。
4.出自《游西林寺題蕭二兄郎中舊堂》詩中郎有女能傳業,伯道無兒可保家。
5.出自《宋艷·駁辨》盼奴與太學生趙不敏甚洽,久之,不敏日益貧,盼奴周給之,使篤於業。
6.
基業,功業。
1.出自《易·系辭上》盛德大業,至矣哉!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3.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
4.出自《送區弘南歸》詩業成志樹來頎頎,我當為子言天扉。
5.出自《張良》詩漢業存亡俯仰中,留侯當此每從容。
7.
家業,產業。
1.出自《韓非子·六反》受賞者甘利,未賞者慕業。
2.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
3.出自《四門博士周況妻韓氏墓志銘》開封卓越豪縱,不治資業,喜酒色狗馬。
4.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一》南瞰峽中馬家園,即前日閃太史宴余其中者,昔為馬業,今售閃氏矣。
5.出自《遼詩紀事·時諺》偏憐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
8.
事務;職業。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
2.出自《國語·周語上》庶人、工、商各守其業,以共其上。
3.出自《韓非子·孤憤》百官不因則業不進,故群臣為之用。
4.出自《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夫出家者,有二業焉,一則習定,二乃誦經。
5.出自《儒林外史》這集上有百十來人家,都是務農為業。
9.
成業;使之立業或樂業。
1.出自《戰國策·齊策四》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
2.出自《對賢良文學策》故民者,業之即不爭,理得則不怨。
3.出自《漢書·溝洫志》如出數年治河之費,以業所徙之民……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載無患。
4.出自《三國志·吳志·魯肅傳》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5.出自《上相府書》某聞古者極治之時,君臣盡道以業天下之民。
10.
以……為業;從事于。
1.出自《種樹郭橐駝傳》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
2.出自《送趙景明知江陵縣》詩漢士興伐胡,唐軍業誅鎮。
3.出自《聊齋志異·丁前溪》娘子言,我非業此獵食者。主人在外,嘗數日不攜一錢。
11.
創始、開始。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上十一》〔景公〕於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宮室不飾,業土不成,止役輕稅,上下行之,而百姓相親。
2.出自《孟子·盡心下》有業屨於牖上,館人求之弗得。
3.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桀并擾,項梁業之,子羽接之。
4.出自《后漢書·馬援傳》〔援〕間復南討,立陷臨鄉,師已有業,未竟而死。
12.
繼,繼承。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官。
2.出自《與祠部陸員外書》求子弟之賢而能業其家者,群玉是也。
13.
依次;次序。參見“業用”。
1.出自《國語·晉語四》信於令,則時無廢功。信於事,則民從事有業。
14.
既,已經。
1.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2.出自《新唐書·王涯傳》仲翔始匿侍御史裴??家,??執以赴軍,仲翔曰:“業不見容,當自求生,奈何反相噬邪?”
3.出自《五月十七夜大雨歌》業為世間人,何處逃禍殃。
4.出自《堅瓠秘集·狡僧》〔僧〕董修殿之役……鬻材鳩工,業有日矣。
5.出自《與田叔子論古文書》古文之失傳,業五百年矣。
15.
佛教語。梵文karman羯磨的意譯。佛教謂業由身、口、意三處發動,分別稱身業、口業、意業。業分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種,一般偏指惡業,孽。它決定在六道中的生死輪回。
1.出自《均圣論》上圣開宗,宜有次第,亦由佛戒殺人,為業最重也。
2.出自《護法論》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回。
3.出自《看錢奴》這都是俺前生業,可著俺便今世當,莫不是曾燒著甚么斷頭香。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業有滿時,則債有還日。
5.出自《花邊文學·法會和歌劇》這真說得令人覺得自己和別人都半文不值,治水除蝗,完全無益,倘要“或消自業,或淡他災”,只好請班禪大師來求佛菩薩保佑了。
16.
通“隉”。危,不安。
1.出自《詩·商頌·長發》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2.出自《說文·丵部》假借為隉……業、隉雙聲。
17.
見“業業”。危懼貌。
1.出自《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2.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故堯兢兢日行其道,而舜業業日致其孝……此其寖明寖昌之道也。
3.出自《三國志·吳志·朱桓傳》時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諸將業業,各有懼心。
4.出自《賀袁??破賊表》七州之地,人罷耕織,百姓業業,全活無所。
18.
見“業業”。高大雄壯貌。
1.出自《詩·小雅·采薇》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2.出自《野哭》詩駟馬骙骙車業業,日高鵝鸛不成列。
3.出自《西京賦》反宇業業,飛檐??。
19.
見“業峨”。高大巍峨。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增盤業峨,登降照爛。
1.送葬時載運死者衣冠﹑畫像之車。
2.古代婦女乘坐的小車。
1.相傳為黃帝大臣,發明歷法。《漢書.藝文志》"陰陽家"有《容成子》十四篇,又"方技﹑房中"有《容成陰道》二六卷,皆不傳◇道家將其附會為仙人。
2.復姓。見《通志.氏族五》。
1.即容成。
1.即容成。
1.即容成。
1.指鏡子。唐司空圖有《容城侯傳》以鏡擬人,托名容城侯。
1.容貌年齡。
1.猶香囊。
1.見"容錯"。
1.見"容錯"。
1.亦作"容厝"。亦作"容措"。
2.猶措置;安放。
1.寬恕;饒恕。
1.表敬之辭。懇請對方給予某種行動的機會。多用于向對方表示自己該怎么做。
1.作裝飾品用的佩刀。
2.謂能容納小船。
1.謂寬容之德。
2.容貌品德。
1.禮容之法則。
1.即電容器。在電工﹑電信等方面廣泛應用的能儲存電量的器件。
1.容貌風范。
1.容納置放。
1.儀容服飾。
1.謂寬容涵納。
1.車上的帷嵬篷蓋。
1.容貌儀表。
2.猶美觀。
1.貌美。
1.謂曲意茍合以取容。
1.寬容庇護。
1.容貌;美麗的容顏。
2.漢代女官名。
1.儀容豐采;神采光輝。
1.參與議論。
1.見"容跡"。
1.謂寬厚待人。
1.謂寬容讓人。
1.涵容邪惡詐偽。
1.優容接待。
2.謂接納;結交。
1.寬容。
1.容身,安身。
1.謂態度隨和,不固執己見。
2.猶豈可;怎能。
3.猶尚可。
1.寬容,寬恕。
1.容儀之禮。謂容止進退的禮儀規定。
1.容器能夠容納物質的量。
2.容納的數量。
1.容納;收留。
1.容顏相貌。
2.指可以修飾容貌威儀的裝飾品。如玄纁璣組﹑羽毛齒革之類。《左傳.宣公十四年》"朝而獻功,于是有容貌彩章,嘉淑而有加貨。"楊伯峻注"容貌﹑彩章等亦均是小國所獻大國之物……容貌﹑彩章者,蓋指玄纁璣組﹑羽毛齒革諸物,皆所以充衣服﹑旌旗之裝飾者。"一說,指威儀容顏。見杜預注。
3.猶樣式。
1.謂位尊者的接納和稱美。
1.謂奉承諂媚。
2.容貌美好。
1.容納民眾。
1.容納畜養民眾。
1.猶容忍。
1.猶隱匿包庇。
1.古代長壽者的代稱。相傳黃帝的史官容成公與堯的臣子彭祖,都是古代長壽者,故并稱"容彭"。
1.見"容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