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傡”。“竝”的今字。
2.
平列。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
2.出自《漢書·儒林傳·瑕丘江公》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並。
3.出自《渡瀘賦》偉雄並乎三分,恥偏安乎一隅。
3.
兼有;具有。
1.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御鞅諫簡公曰:“田、監不可並也,君其擇焉。”
2.出自《宋書·自序》外祖會稽盛孝章,漢末名士也,深加憂傷,每撫慰之,曰:“汝並黃中沖爽,終成奇器,何為逾制,自取殄滅邪!”
3.出自《登臨海嶠初發疆中作》詩欲抑一生歡,並奔千里游。
4.
皆是;都是。
1.出自《珍珠船》《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並蔡琰作。
2.出自《贈路舍人澤溥》詩復敘國變初,山東並賊吏。
5.
比并;相比。
1.出自《晝夜樂》詞秀香家住桃源徑,算神仙、才堪並。
2.出自《桃花扇·草檄》那更,香霧云鬟;清輝玉臂,廣寒仙子也堪並。
6.
合并。
1.出自《紅樓夢》你父已經獲罪,只可並案辦理。
7.
指吞并。
1.出自《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趙昂﹞思量要謀害他父子性命,獨並王員外家私。
8.
聚合;湊合。
1.出自《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家中又無積蓄,挨到十年之外,衣單食缺,萬難存濟,只得並迭幾件破家火,變賣盤纏。
9.
猶拼,謂舍命相斗。
1.出自《水滸傳》黃信見三個好漢都來並他,奮力在馬上斗了十合,怎地當得他三個住。
2.出自《水滸傳》段家莊重招新女婿,房山寨雙並舊強人。
10.
似;如。
1.出自《送田三端公還鄂州》詩青油幕里人如玉,黃鶴樓中月並鉤。
2.出自《次韻參寥同前》總是爛銀並白玉,不知奇貨有誰居?
3.出自《攤破金字令·遇張月容于虎丘殿階》曲芳容並月,皎潔如明鏡。
11.
副詞。普遍;全都。
1.出自《易·井》王明,並受其福。
2.出自《漢書·趙充國傳》虜並出絕轉道,卬以聞。
3.出自《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4.出自《春明退朝錄》京城士人,舊通用青絹涼傘。大中祥符五年九月,惟許親王用之,余並禁止。
5.出自《聊齋志異·鳥語》詢之,果生二子;無何,並死,其日悉符。
12.
副詞。一起;一同。
1.出自《詩·秦風·東鄰》既見君子,並坐鼓瑟。
2.出自《后漢書·黨錮傳序》尚書霍谞、城門校尉竇武並表為請,帝意稍解。
3.出自《茶香室叢鈔·為人后者不入》以其背親從人,故與僨軍亡國者並斥之。
13.
副詞。用在否定詞前面加強否定的語氣。
1.出自《后漢書·皇后紀序》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並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
2.出自《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是一年前,也是賭輸了:身邊並無一文,夜間便去掏摸些東西。
3.出自《聊齋志異·細柳》凡數月,並不與言商賈。
14.
副詞。猶甚至、連。常與“亦”連用,后多跟否定詞,強調程度之深。
1.出自《聊齋志異·促織》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並蟲亦不能行捉矣。
2.出自《大同書》蓋並水不飲,實不可行,故佛為遁詞。
15.
而且;并且。
1.出自《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車載牲牢甕舁酒,並召賓客延鄒枚。
2.出自《夜譚隨錄·清和民》甲故有膽,陽作不知而陰解腰纏,驀然出不意,反縛之,並系己胸,其人窘迫,絮絮求釋不絕,甲置若罔聞。
16.
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1.出自《列子·天瑞》﹝林類﹞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
2.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見者呼之曰:“薊先生小住。”並行應之,視若遲徐,而走馬不及,於是而絕。
3.出自《北史·源賀傳》冬則講武,春則種植,並戍并耕,則兵未勞而有盈蓄矣。
17.
猶和,與。
1.出自《江州送李侍御歸東洛》詩獨乘驄馬去,不並旅人還。
2.出自《紅樓夢》怎奈邢夫人信了兄弟並王仁的話,反疑心王夫人不是好意。
短劍或狹長的短刀。
1.見"匕箸"。
1.亦作"匕筯"。
2.食具﹐羹匙和筷子。
3.指飲食。
1.見"比并"。
〈書〉①頻頻;屢屢。②到處;處處~皆是(到處都是)。
1.到處都是;到處都有。
1.見"比并"。
1.謂限期捉拿在逃人犯,違期受責罰。
(georgesbizet,1838-1875)法國作曲家。九歲入巴黎音樂學院。十八歲獲羅馬大獎,赴羅馬進修三年。1872年為都德的戲劇《阿萊城姑娘》配樂,形成獨特風格。所作歌劇《卡門》,采用分節歌和通俗的歌舞形式。還作有歌劇《采珍珠者》以及《c大調第一交響曲》等。
1.古代鄉官名。周代五戶居民為一比,有比長管理。
又稱比沖量”、比推力”。火箭發動機單位重量(力)推進劑產生的沖量,或單位重量(力)流量的推進劑產生的推力。其值決定于發動機的結構設計、工作參數和使用的推進劑。工作介質噴射流速度愈大,比沖愈高。
1.比并;匹敵。
1.比匹,匹敵。
1.輔助。語出《詩.唐風.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朱熹集傳"比,輔;佽,助也。"
1.拉幫結派。
2.同黨。
1.指結黨營私的行為。
2.同心同德。
1.謂比照。
1.亦作"比灋"。
2.核查統計戶口財產的法令。
1.見"比法"。
①用容易明白的甲事物來說明不容易明白的乙事物他堅貞不屈的品德,可用四季常青的松柏來~。②指用甲事物來說明乙事物的行為打~ㄧ這不過是個~。③比如郊游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誰帶隊、誰開車,等等。④表示‘假如’的意思(用于有話要說而故意吞吐其詞時)他的隸書真好,~我求他寫一副對聯兒,他不會拒絕吧?
1.比擬。
2.謂用手勢比畫摹仿。
比賽中雙方用來比較成績、決定勝負的得分最后一分鐘,客隊攻進一球,把~扳平。
1.以"比"的藝術手法進行諷喻。
2.謂詠詩。
〈書〉拿不能相比的東西來勉強相比曲為~。
1.相干。
1.彼此;各自。
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數在孟加拉國、尼泊爾和不丹等國。約8316萬人(1985年)。講印地語。多信印度教,部分信伊斯蘭教。實行種姓制度和種姓內婚。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部分從事工業。
1.見"比屋可封"。
1.亦作"比畫"。
2.用手做姿勢幫助說話或代替說話。
3.以模擬的動作來演示某個過程。
4.比武,動武。
①用手或拿著東西做出姿勢來幫助說話或代替說話他在一張紙上~著,教大家怎樣剪裁褲子。②指練武或比武我今天定要跟他~~,見個高低。‖也作比較。
一種女子穿的游泳衣,由遮蔽面積很小的褲衩和乳罩組成。也叫三點式游泳衣。[英bikini]
〈書〉等到~趕到,船已離岸。
1.排比﹑匯集。
2.頻頻棲止。
3.親近集結。
1.排比綴合。
1.猶此時,這時。
1.古時一種便于騎射的服裝。類似后來的背心。
2.指背心。
發包工程、器材或變賣產業、貨物時,比較承包人或買主用書面形式提出的價格~單。
1.互相親近﹑幫助。
〈書〉①并肩~作戰ㄧ~而立。②比喻相當;比美他雖然是票友,水平卻可與專業演員~。
1.肩膀相靠,足跡相疊。形容人多。
1.形容人多。疊踵,腳尖踩腳跟。
1.坎肩。
肩挨著肩,腳挨著腳,形容人多擁擠。也說比肩接踵。
1.猶比肩繼踵。
1.肩膀相并,衣袖相連。形容連接不斷。
1.古代傳說中半身之人,二體相合﹑相助而生。
1.謂形影不離的夫妻。
1.即蟨。傳說中的一種動物。
1.猶比肩繼踵。
1.猶比肩繼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