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天干的第三位。也用來表示順序的第三。
2.
名詞
〈書〉丙丁。指火。
3.
名詞
(Bǐng)姓。
1.
天干的第三位。古代與地支相配用以紀日或紀年。亦用作第三的代稱。參見“丙夜”、“丙科”。
1.出自《書·召誥》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
2.出自《陳太丘碑文》中平三年八月丙午,遭疾而終,臨沒顧命,留葬所卒。
3.出自《陶庵夢憶·紹興琴派》丙辰,學琴于王侶鵝。
2.
古代以十干配五方,丙為南方之位,因以指南方。參見“丙向”。
1.出自《說文·丙部》丙,位南方。
2.出自《緯略》《周地圖記》曰:“順治郡丙穴,以其口向丙,因以為名。”
3.
五行中丙丁屬火,因以為火的代稱。丙為陽火,丁為陰火。參見“丙丁”。
1.出自《素問·藏氣法時論》心主夏,其日丙丁。
2.出自《霞外捃屑·玉雨淙釋諺·閱后付丙》今人於密札要事,末一行書閱后付丙,知宋時已然。
4.
丙字金文,狀如魚尾,故為魚尾的代稱。
1.出自《爾雅·釋魚》魚尾謂之丙。
5.
漢代考試科目名。參見“丙科”。
1.出自《史記·張丞相列傳》〔匡衡〕才下,數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
2.出自《漢書·儒林傳序》平帝時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員,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云。
6.
丙舍的省稱。指墓堂。參見“丙舍”。
1.出自《季父通直郎陳君墓銘》君無子……葬於彭城呂柵,祔先兆之丙。
7.
通“炳”。見“丙丙”光明貌。
1.出自《灌畦暇語》卒其所以師焉,丙丙如丹夫,是之謂善學。
8.
姓。漢代有丙吉。見《漢書·丙吉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邴氏,亦作丙。
9.
通“炳”。見“丙明”。光耀炳然。
1.出自《太玄·從中至增》盛哉日乎,丙明離章,五色淳光。
10.
用作第三的代稱。參見“丙夜”、“丙科”。
1.出自《南史·梁紀中》祀南郊……先是一日丙夜,南郊令解滌之等到郊所履行,忽聞異香三隨風至。
2.出自《書雨》詩仲冬候始寒,丙夜天正黑。
3.出自《嘯亭續錄·鮑雙五侍郎》余邸既遭回祿,公每勸宜急修葺,以存國體,至丙夜修書,洋洋數千語以責之。
4.出自《謝賜出身啟》明廷錫對,晨趨甲帳之嚴;親札疏恩,暮拜丙科之寵。
1.臨車與沖車。古代攻守戰車名。
1.高聳貌。
2.指高聳的山峰。
3.尊崇﹐優厚。
4.推崇﹔器重。
5.興盛。 6.崇高﹐高超。 7.重大。
1.指皇帝的厚愛。
1.指皇帝的恩賜。
1.唐武后時給予孔子的封號。
1.高尚其德﹔修德。
也稱巴隆迪人”。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亞等國的民族。約693萬人(1983年)。講隆迪語。部分信基督教新教,部分保持祖先崇拜。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
1.水邊高地。
冬天最冷的一段時期;嚴冬~季節。
1.高大的梁棟。
2.比喻棟梁之才。
1.崇尚﹐重視。
1.厚恩﹐大恩。多指皇恩。
1.隆盛衰敗。
1.貴顯﹐富貴。
1.最重的孝服。
1.巨富。
1.大木。喻指棟梁之才。
1.高起﹔凸起。
2.高超。
1.豐偉的功業。
1.遠古。
1.函谷關的別稱。在今河南省靈寶縣東北。
1.高大堅固。
1.重大的規則﹐法則。
1.尊貴。
嚴寒;天氣極冷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1.高厚。
2.貴顯。
1.優厚﹔深厚。
2.隆重﹐豐厚。
3.高大。
1.嚴寒。
1.使社會風氣敦厚。
2.指敦厚的社會風氣。
1.大火。
1.隆盛的周朝。對周朝的美稱。周﹐姬姓﹐故稱。
1.逐漸增多由后天教育﹑學習所形成的積習。謂逐漸增強其向善之心。
1.大業﹐皇業。
1.至高的地位。多指君位。
1.盛大。
1.厚望﹐重托。
1.傲然貌。
1.指炎灼的日光。
1.崇敬。
1.謂使其長大成人。
1.深厚的顧念﹐特別的看重。
1.特起貌﹐高聳貌。《文選.張衡》﹕"隆崛崔崪﹐隱轔郁律。"李善注引《埤蒼》﹕"崛﹐特起也。"一本作"隆窟"。晉郭璞《登百尺樓賦》﹕"瞻禹臺之隆崛﹐奇巫咸之孤峙。"一說為山形曲折貌。見高步瀛《李注義疏》引胡紹煐箋證。
1.隆盛。
1.高峻。
1.象聲詞。
1.見"隆崛"。
1.極度奢侈。
1.豐厚的禮物。
1.尊崇禮法。
2.以隆重的禮節相待。
1.高大而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