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沒有事情;沒有活動;有空(跟“忙”相對)。
2.
形容詞
放置在一邊沒有使用的。
3.
名詞
空閑的時間。
4.
形容詞
與正事無關的。
5.
名詞
(Xián)姓。
6.
名詞
〈書〉柵欄;養馬的圈。
7.
名詞
〈書〉范圍;界限;規范。
8.
動詞
〈書〉防御;防止。
1.
同“閒”。
2.
指馬廄。
1.出自《周禮·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
2.出自《辨亡論上》巨象逸駿,擾於外閑。
3.出自《書韓幹牧馬圖》詩歲時剪刷供帝閑,柘袍臨池侍三千。
4.出自《擬古》詩天閑十萬匹,對此皆凡材。
3.
防止;限制。
1.出自《易·家人》閑有家,悔亡。
2.出自《說苑·雜言》故曰君子不可不嚴也,小人不可不閑也。
3.出自《乘輿箴》所以閑其邪僻,而納諸正道。
4.出自《清尊錄·狄氏》逾年夫覺,閑之嚴。
4.
捍衛,保衛。
1.出自《穀梁傳·桓公二年》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弒君,而恐不立,於是乎先殺孔父,孔父閑也。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3.出自《盛德頌》良宰內干,武臣外閑。
4.出自《浙省策問對》而廣漢張子、東萊呂子皆同心勠力,以閑先圣之道。
5.
法度;界限。多指禮義道德規范。
1.出自《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2.出自《漢書·劉據傳》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
3.出自《議僭逆》臣聞節義者,天下之大閑;僭逆者,臣子之極惡。
4.出自《墳·文化偏至論》流風至今,則凡社會政治經濟上一切權利,義必悉公諸眾人,而風俗習慣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語暨其他為作,俱欲去上下賢不肖之閑,以大歸乎無差別。
6.
阻隔。
1.出自《太玄·親》親非其膚,中心閑也。
7.
閉。
1.出自《太玄·閑》閑其藏,固珍寶。
8.
大貌。
1.出自《詩·商頌·殷武》松桷有梴,旅楹有閑。
2.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旅楹閑列,暉鑒抰振。
9.
糾正;治理。
1.出自《大戴禮記·千乘》開明閉幽,內祿出災,以順天道,近者閑焉,遠者稽焉。
2.出自《漢武帝內傳》從今日清齋,不閑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暫來也。
10.
同“閒”。
11.
用于遮攔阻隔的柵欄。
1.出自《周禮·夏官·虎賁氏》舍則守王閑。
2.出自《漢書·賈誼傳》今民賣僮者,為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內之閑中。
1.因驚恐而身體發抖。
1.亦作"顫篤簌"。
2.形容因驚悸而打寒顫﹑發抖。
1.見"顫篤速"。
1.哆嗦;身體顫動。
1.多病的人。
1.顫抖得很厲害的樣子。
1.因驚恐而顫抖。
1.同"顫欽欽"。
1.驚恐。
1.亦作"顫栗"。
2.發抖;哆嗦。
1.因畏懼而顫抖。
1.輕微顫動。
1.因驚恐而微微發抖。
1.顫抖而不流暢。
1.顫抖的聲音。
1.謀劃掌握。
1.策應支援。
1.戰爭﹑社會運動等策動﹑起源的地方。
1.謂根據跡象推測﹐查獲盜賊。
1.以策書封贈官爵謚號。
拄杖策杖而歸|策杖入幽戶。
1.扶杖接踵而來。
1.亦作"筴祝"。
2.古代祭祀或求神時﹐以簡冊祝告鬼神。
1.連數頁而成的書冊。與卷軸有別。
1.謂騎乘牲口代步趕路。
1.一種有毒的藥草。
1.一種竹子。
1.猶簎捶u﹐通"搒"。
1.笞擊搒掠u﹐通"搒"。
1.笞擊u﹐通"搒"。
1.盛茶葉的竹器。
1.高低不齊。
1.亦作"?差"。
2.見"嵾嵳"。
1.見"嵾嵳"。
1.亦作"?嵯"。亦作"嵾嵯"。亦作"?差"。同"參差"。
2.不齊貌。
1.亦作"?峨"。
2.高峻貌。
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天寶年間進士。曾兩次出塞,往來于安西、北庭◇入朝任右補闕。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邊塞詩派代表,與高齊名,并稱高岑”?!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詩集》。
1.脹痛貌。
2.高貌。
3.沉沉,深沉。
廣西西林人。曾任甘肅布政使。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率兵護送慈禧太后至西安,升陜西巡撫◇歷任四川、兩廣、云貴總督,鎮壓反清斗爭。民國成立后,任福建宣慰使、漢粵川鐵路總辦。1916年參加護國運動,任軍務院副撫軍長。1918年參加護法軍政府,排擠孫中山,自任主席總裁。1920年被粵軍驅逐。
1.高崖。
1.高峰深谷。
寂靜;冷清山堂夜岑寂。
1.如山聳立。
1.高山。
1.高樓。
1.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牟,通"鍪"。帽銳上,故稱。
1.陡峭險峻。
1.山高銳貌。
1.高銳的山石。
2.引申為山隅。
1.草木深茂;深茂的草木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