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堂下周圍的屋子。
1.
堂下周圍的走廊、廊屋。
1.出自《楚辭·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2.出自《后漢書·靈帝紀(jì)》公府駐駕廡自壞。
3.出自《南史·隱逸傳下·馬樞》有白燕一雙,巢其庭樹,馴狎檐廡,時至幾案。
4.出自《云麓漫鈔》文潞公作家廟,求得唐杜岐公舊址,止余一堂四室兩翼,公增置前兩廡及門,東廡以藏祭器,西廡以藏家譜。
5.出自《夜譚隨錄·邵廷銓》廟中空無所有,唯一黑漆棺,停廡下。
2.
泛指房屋。
1.出自《史記·蘇秦列傳》地名雖小,然而田舍廬廡之?dāng)?shù),曾無所芻牧。
2.出自《后漢書·張酺傳》其無起祠堂,可作稿蓋廡,施祭其下而已。
3.出自《新唐書·鄭虔傳》久之,雨壞廡舍,有司不復(fù)修完,寓治國子館,自是遂廢。
3.
大屋。
1.出自《管子·國蓄》夫以室廡籍,謂之毀成。
2.出自《釋名·釋宮室》大屋曰廡。廡,??也。??,覆也。并冀人謂之庌。庌,正也,屋之正大者也。
4.
“甒”的古字。猶樽。盛酒器。
1.出自《儀禮·士冠禮》甒醴在服北。
5.
“甒”的古字。罌罋之屬。
1.出自《墨子·備穴》為大廡一,藏穴具其中。
1.謂只以手勢和表情傳情達意。
1.低沉的笑聲。
1.笑聲。
1.啼聲嘶啞。
1.靜默無聲。
1.佛教語。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
1.佛教語。指不知解悟的僧人。
1.形容方言聱牙難懂。
1.小兒語聲,借指小兒。
1.相揖而不作聲。
1.亦作"啞喑"。
2.陰沉;沉默。
1.舊體詩中稱聲韻低沉或冷僻字多的韻部。
1.宋雜戲名。
1.象聲詞。
1.象聲詞。多以摹狀鳥聲或人語嘈雜聲。
1.指因未能調(diào)試而棄置的古樂鐘。
2.喻指蘊藏的才識。
1.啞巴。
1.亦作"啞子吃黃連"。同"啞巴吃黃連"。
1.比喻有苦說不出。
1.同"啞巴吃黃連"。
1.見"啞子做夢"。
1.見"啞子做夢"。
1.亦作"啞子托夢"。亦作"啞子尋夢"。
2.比喻有話或苦衷說不出。
1.默坐。
1.穴位名。位于項正中線﹐入發(fā)際0.5寸﹐適當(dāng)?shù)谝哗p二頸椎棘突之間。
1.指愚昧不悟的僧人。比喻不知禮數(shù)的人。
1.素來愛好。
2.敬詞●愛。
1.典雅深奧。
1.古代九種跪拜儀式之一。跪拜時先屈一膝﹐再屈一膝。
1.高雅的情懷。常用為敬詞。
1.從容安閑地行走。
1.戲曲名詞。清乾隆時﹐稱昆曲為"雅部"﹐以別于"花部"。
1.亦作"雅材"。
2.不同尋常的才智。
1.見"雅才"。
1.雅正的風(fēng)度。
2.猶佳作。
1.雅正的樂曲。
2.高尚的操守。
1.見"雅暢"。
1.亦作"雅昶"。
2.典雅流暢。
1.素稱。
2.美稱。
1.謂言行合禮制。
2.典雅嚴(yán)謹(jǐn)。
3.猶雅致﹐美而不俗。
1.吹奏《雅》《頌》之樂。
1.見"雅醇"。
1.亦作"雅淳"。
2.雅正純厚。
1.典雅的文辭。
1.平素的言語。
2.文雅的言辭。
1.猶純正。
1.雅正通達。
2.很通達。
1.見"雅澹"。
1.高雅恬靜。
1.亦作"雅淡"。
2.高雅恬靜。
3.高尚淡泊。
4.雅致素凈。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