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高聳突起的樣子。
2.
形容詞
形容山禿的樣子,泛指禿。
3.
名詞
元曲中作發語詞;用于句首(多見于早期白話)。
1.
高聳貌。
1.出自《說文·兒部》兀,高而上平也。
2.出自《〈南陽公集〉序》逶迤綽約,如玉女之千嬌;突兀崢嶸,似靈龜之孤樸。
2.
獨立。
1.出自《途次懷歸》詩隴頭禾偃乳烏飛,兀倚征鞍倍憶歸。
2.出自《過松江》詩去年匹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熱。
3.
謂獨立貌。
1.出自《金小品傳》焉有翡翠橫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2.出自《沉淪》他總裝出一種兀不可犯的樣子來。
4.
光禿。
1.出自《嘲魯連子》詩魯連細而黠,有似黃鷂子;田巴兀老蒼,憐汝矜爪觜。
2.出自《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
5.
靜止;使靜止。
1.出自《文賦》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2.出自《送淡公》詩何以兀其心,為君學虛空。
6.
無知貌。
1.出自《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
2.出自《史通·申左》設使世人習《春秋》而唯取兩傳也,則當其時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闕如,俾后來學者兀成聾瞽者矣。
3.出自《古岳瀆經》[獸]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
7.
昏沉貌。
1.出自《酒德頌》兀然而醉,豁爾而醒。
2.出自《秋日對酒》詩百憂紛在慮,一醉兀無思。
3.出自《池上作》詩醉浮船底兀,吟繞履痕多。
8.
倉促。參見“兀突”。
1.出自《春渚紀聞·何張遺句南金錄》伯鵬嘗與余分韻賦詩,繼有一詩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競分明久,驢上敲推兀未裁”。
9.
斷一足之稱。引伸為斬,斷。參見“兀者”。
1.出自《后漢書·袁譚傳》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
2.出自《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兀發剪頭披短褐,假作家生一賤人。
10.
搖晃。
1.出自《孤園寺》詩艇子小且兀,緣湖蕩白芷。
2.出自《春盡感興》詩青燈白酒長亭夜,不勝孤舟兀徐波。
3.出自《晝夢用杜韻》夢疑空蝶有時化,兀如風舟不受牽。
11.
仍,還。
1.出自《壯游》詩黑貂寧免弊,斑鬢兀稱觴。
2.出自《合同文字》俺父親尚兀是他親兄弟,卻教俺亂棒胡敲忍下的,也要想個人心天理終難昧。
3.出自《雙珠記·賣兒系珠》說到堪傷淚自流,沈痛黃泉兀未休。
4.出自《春雨之夜》我翻來復去兀是睡不寧貼,又覺得身上微微有點痛。
12.
某些詞的前綴。參見“兀誰”、“兀那”。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卻教孩兒嫁兀誰?
2.出自《太常引·餞劉參議歸山東》詞今古別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
3.出自《警世通言·福祿壽三星度世》妹妹道:“卻是兀誰?”
4.出自《漢宮秋》兀那彈琵琶的是那位娘娘?
5.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孩兒然后去兀那墳前,也拜幾拜。
6.出自《水滸傳》兀那都頭不要走!
1.猶守歲。
1.住宿過夜的處所。
1.舊謂官員外出時寄宿神廟,設座理事。
1.雜草名。今稱谷莠子。莖葉類谷,而秕稃外多毛。又名狼尾草。
1.我國古代用灌鋼技術制造的刀。因經數宿乃成,故名。
1.帝王的軍隊。
2.星名。
1.尚書臺。
1.指天賦的品質﹑格調等。
1.謂遠隔兩地﹐各在一方。語出漢蘇武《詩》之四"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1.星名。即氐宿。東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
2.自然之稟賦﹑根性。
3.星相術士謂人之足后跟。
1.天的職任。古以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職事。
2.天然形成的工巧。與"人工"相對。
中國明代科學技術名著。宋應星著。十八卷,分三編。詳盡記錄了明代中期到末年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技術狀況,并附有大量生動翔實的插圖。上編包括谷類和棉麻栽培,養蠶,繅絲,染料,食品加工,制鹽,制糖等;中編包括制造磚瓦、陶瓷、鋼鐵器具,建造舟車,采煉石灰、煤炭、燔石、硫黃,榨油,制燭,造紙等;下編包括五金開采及冶煉,兵器、火藥、朱墨、顏料、曲藥的制造,珠玉采琢等。
1.謂天的職司由人代替執行。語出《書.皋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1.星名。又稱弧矢。
2.虹的別稱。以其彎曲如弓﹐故名。
1.天。以天擬人﹐故稱。
1.形容極公平合理。引申為理所當然。
1.喻云。
1.稱下雪。
1.原為古代西北各族對唐公主之稱﹐后回鶻等族亦以之稱可汗之妻。
1.謂天的職任。
2.天的功績。
3.古以帝王為天子﹐因用以稱頌帝王的功業。
4.自然的功績。
5.指天時的作用。 6.謂自然形成的工巧。
1.指天帝﹑神仙居住的宮殿;天上的宮廷。
2.比喻絕佳的生活環境。
3.星垣。
1.屋面和屋面接連處或屋面和高墻接連處用以引泄雨水的溝槽。
1.傳說中獸名。
2.星名。
1.天然構成。
1.星相家謂天庭多奇骨者﹐人物杰出。多指人的氣度﹑格調而言。
2.稱美詩文風骨。
3.指駿馬的軀干。
1.天神所擊之鼓。傳說云天鼓震則有雷聲。
2.道家的一種法術。中央牙齒上下相叩。
3.星名。
1.謂形勢天然險固。
1.云氣的不正常變化。古人據以測吉兇。
1.猶天門。
2.指地勢險要的關隘。
3.指宮廷。
4.星名。稱角星。
5.星名。北辰。 6.星名。稱春三月的斗星。 7.星名。稱冬月的奎星。
1.官名。《周禮》分設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總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為天官﹐旋復舊◇世亦稱吏部為天官。
2.借指吏部尚書。
3.泛指百官。
4.指官職。
5.天文;天象。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為天官﹑地官﹑水官。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8.指耳﹑目﹑口﹑鼻﹑形體等感覺器官。
1.俗謂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賜福于人。
2.舊日戲曲舞臺有演天官賜福以徼吉利者。亦泛指上天賜福。
1.猶言寶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稱。
1.猶言天壤之別﹐比喻兩者差別極大。
1.自然的智慧之光。
2.日光;天空的光輝。
3.指白晝。
4.喻君主。
5.猶天色。 6.晨光。 7.謂天亮。 8.謂天氣。
1.指內宮。
1.猶天道。
1.即元陰﹐腎精。促進生殖功能的一種物質。癸﹐五行中屬陰水。
2.專指女子月經。
1.天和鬼。
1.日﹐太陽。
1.指皇室的高貴地位。
1.宗教家謂神所統治﹑人死魂歸的歡樂國土。常用以比喻理想的世界。
2.特指基督教所稱的"上帝之國"。一般指以上帝為中心﹐眾得救靈魂安居之所。有時又指天堂﹐謂上帝的在天居所。
3.太平天國的省稱。
1.喻浩渺的天空。
2.形容相距極遠。
3.星名。在牽牛星南坎星間。不在二十八宿之列。
1.猶天災。
1.自然界的秘密。
1.天河。
2.漢朝之美稱?!稘h書.蕭何傳》載劉邦被立為漢王﹐蕭何曰"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言地之有漢﹐若天之有河漢﹐名號休美。"
1.謂久不雨。
1.皇宮所藏翰墨。
1.銀河。
1.天子的名號。
1.指父子兄弟等血親關系。
2.猶言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