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聲詞。多以摹狀鳥聲或人語嘈雜聲。
1.猶言肝腦涂地。
1.比喻赤誠之心。
1.肝臟發炎的病﹐由病毒﹑梅毒螺旋體﹑變形蟲或磷﹑砷等藥物中毒引起。有發熱﹑乏力﹑厭食﹑黃疸﹑肝腫大及肝區疼痛等癥狀。通常說的肝炎指由病毒引起的。
1.中醫學名詞。指肝的某些功能活動方面的變化情況。在正常情況下﹐肝陽和肝陰保持相對平衡;如果陰不制陽﹐就會肝陽上亢﹐產生頭痛﹑眩暈﹑易怒﹑耳鳴﹑失眠等癥狀。
1.中醫學名詞。中醫認為肝臟有陽氣﹐稱肝陽;有陰血與陰液﹐稱肝陰。二者相互為用﹐保持陰陽協調。
1.也稱肝硬變。肝臟因慢性病變引起纖維組織增生﹐以致質地變硬﹐成為肝硬化。
1.亦作"肝腧"。
2.人體經穴名。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肝的背俞穴。本穴內應肝臟﹐為肝氣壓在背部輸注﹑轉輸之處﹐是治療肝病的要穴﹐故名。
1.古代傳說中的神名。
1.肝氣郁結的簡稱。中醫指一種關于肝臟的疾病﹐有頭暈﹑目眩﹑胸悶﹑脅痛﹑噯氣﹑嘔吐等癥狀。
肝。
1.石名。
1.見"坩堝"。
1.方言。瓷土。
1.盛滿;充滿。
〈方〉倒掉的殘湯剩菜和刷過鍋碗的水。
淘米、洗菜、洗刷鍋碗等用過的水。有的地區叫潲水。
1.《荀子.大略》"曾子食魚有余,曰'泔之。'門人曰'泔之傷人,不若奧之。'曾子泣涕曰'有異心乎哉?'傷其聞之晩也。"楊倞注"泔與奧皆烹和之名,未詳其說。"清盧文弨《龍城札記.泔之奧之》"非烹和也。曾子以魚多,欲藏之耳。泔,米汁也,泔之,謂以米汁浸漬之。"一說,泔當為"洎",謂添水以漬之。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荀子八》"泔之奧之。"后因以"泔魚"為檢點過失,悔改前非之意。
1.以柑子為原料釀的酒。
果樹的一類,指柑、橘、柚、橙等。
1.閉口不敢說話。
1.柑與勒皆制馬之具。喻指控制﹑約束的手段。
1.以木置馬口中,不令食。
〈方〉柑。
1.叉竿。
1.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陽縣東北。
1.猶竿牘。
1.書札。
1.見"竿子"。
1.旗桿頂端所飾的雉羽。
1.釣竿和釣線。
1.釣竿和釣線。
1.揭旄于竿﹐以招賢者。引申為禮賢。
1.竿的頂端。
1.謂相逼近。
2.干求﹐請托。竿﹐通"干"。
1.古代藝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種技藝動作的長竿。
1.《景德傳燈錄.道一禪師》"鄧隱峰辭師﹐師云'什處去?'對云'石頭去。'師云'石頭路滑。'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謂悟道在心﹐不拘時地◇以"竿木逢場"謂隨事應景。
也稱頂球”。中國民間游戲。流行于高山族。球以藤絲或樹皮編扎,大如瓜,輕如綿,畫以五彩。游戲者每人持一根一米多長的竹竿,輪流用竹竿上端頂球,未能頂起而讓球落地者輸,罰以酒。亦可分隊比賽。
1.竹竿頂端。
2.用竿懸首。
1.竹杖。
1.竹竿的頂端。比喻至高境界。
1.比喻向至高境界前進的步伐。
1.比喻學問﹑技藝等不斷上進。
1.一種有長竿的兜網。用以捕捉飛禽等。
1.不齊。
1.謂抄近路。
1.攙雜,混雜。
1.放肆自恣貌。
1.輕賤貌;不莊重貌。
2.引申為放縱恣肆貌。
3.不安寧貌。
4.輕率,不慎重。
1.謂別人說話未完便插話,打亂別人的話題。
2.饒舌。
1.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