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財物換回人身自由或抵押品。
2.
動詞
用行動抵消、彌補罪過(舊時特指用財物減免刑罰)。
1.
用錢物或其他代價換回人身或抵押品。
1.出自《詩·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2.出自《奏彈劉整》寅以私錢七千贖當伯,仍使上廣州去。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因虎坊橋舊宅未贖,權住錢香樹先生空宅中。
4.出自《孟祥英翻身》牛明師自己造紙賺了許多錢,不上二年把押出去的地又都贖回來了。
2.
買。
1.出自《劉弘嫁婢》你道要女兒著錢贖個婢,要廝兒著鈔買一個軀。
2.出自《殺狗記·孫華拒諫》他要贖毒藥害我身軀,把我家私占取。
3.出自《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到山藥鋪里贖些砒霜。
3.
謂抵銷或彌補過失。
1.出自《管子·中匡》於是死罪不殺,刑罪不罰,使以甲兵贖。
2.出自《責躬詩》愿蒙矢石,建旗東岳,庶立毫厘,微功自贖。
3.出自《夷堅丁志·陳元輿》而此兵年余七十,法不應杖。吾既聽贖,而達官折簡來相誚,不獲已,復呼入。
4.出自《四世同堂》李四媽為贖自己摔了杯子的罪過,又沏來一杯糖水。
4.
通“續”。接合。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妾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
2.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昔原大夫贖桑下絕氣,傳稱其仁。
5.
通“??”。謂蟲獸之類在胎中死亡,養育不成。
1.出自《管子·五行》草木區萌,贖蟄蟲卵菱。
1.猶旅游。
1.寄葬于外鄉。
1.寓所,住所。
1.寄宿于別的署衙當值◇泛稱夜間于官署值班。
1.任職。
1.寄宿;留住。
1.謂將官署設在外地,不在原轄地區。
1.指寄居樹上的猿類動物。
1.同"御捍"。
1.防備。
1.乘騎奔馬。
1.指宮禁中所藏的書籍。
1.謂帝王親筆所書或所畫。
2.借指圣旨。
1.帝王的車駕。
2.謂帝王臨幸。
1.駕馭世變。辯,通"變"。語本《莊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郭象注"御六氣之變者,即是游變化之涂也。"
1.迎候賓客。
1.統率軍隊。
1.瓜名。
1.見"御床"。
1.古代儀仗中所用之刀。因以指儀仗隊員。
1.供帝王車駕通行的道路。
1.禁苑中的堤。
1.防御敵人。
1.抵御冬天的饑寒。御,通"御"。
1.乘風飛行。
2.借指仙家。
1.駕馭車馬的人。
1.帝王所用的衣服。
1.拒絕福佑。
1.黃羅傘蓋。帝王儀仗之一。
1.向朝廷進獻。
1.流經宮苑的河道。
1.即紅葉題詩故事。唐宋筆記小說中多有記載,情節相類而事主各異。(1)唐玄宗時,顧況在洛,偶與友游苑中,流水上得梧葉,有詩云"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亦題詩葉上,于上游放于波中,詩曰"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后十余日,有人于苑中又得水上一葉以示況,詩曰"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事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2)唐宣宗時,盧渥赴京應舉,偶臨御溝,見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后宣宗放出宮女,許配百官司吏,渥得一人,即題詩紅葉者。事見唐范攄《云溪友議》卷十。
2.(3)進士李茵游苑中,見御溝流葉有詩,與盧渥所得詩同◇僖宗幸蜀,茵奔竄南山民家,遇宮娥云芳子,因與同行詣蜀,具述宮中事,曾有詩書紅葉上,流出御溝中,即此姬也。事見《太平廣記》卷三五四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4)唐僖宗時于佑,于御溝得紅葉,上有詩句,事同《云溪友議》所載◇佑在河中娶得遣放宮人韓氏,即題詩者。事見宋劉斧《青瑣高議.流紅記》。(5)唐德宗時賈全虛于御溝見一花流至,旁連數葉,上題詩句曰"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全虛悲想其人。事聞于德宗,知為王才人養女鳳兒所題。德宗因以鳳兒賜全虛。事見宋王铚《補侍兒小名錄》。
1.謂抵御熱毒惡氣。
1.侍奉帝王的樂工。以盲人為之,故稱。
1.抵御包圍。御,通"御"。
1.防御,保衛。
1.專供皇室用的河道。
2.指環繞皇城的護城河。
1.謂駕車♀,轅端橫木。比喻控馭天下。
1.見"御衣黃"。
1.謂避火災。
1.登極;即位。
1.皇帝的車駕。也用作皇帝的代稱。
1.謂對付外部作亂者。御,通"御"。
1.謂后妃為皇帝所御幸。
1.京城中皇帝出行的街道。
1.主掌季節。
1.見"御厃"。
1.即列御寇。相傳為戰國鄭人,屬道家者流。
2.抗擊敵寇。御,通"御"。
1.東漢李膺有賢名,士大夫被他接見的,身價大大提高,被稱作登龍門。荀爽去拜訪他,并為他駕御車馬,回家后對人說"今日乃得御李君矣!"見《后漢書.李膺傳》◇因以"御李"謂得以親近賢者。
1.見"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