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跟“生”相對)。
2.
形容詞
食物加熱到可以吃的程度(跟“生”相對)。
3.
形容詞
經(jīng)過加工或治理(跟“生”相對)。
4.
形容詞
熟悉;因常見或常用而清楚地知道(跟“生”相對)。
5.
形容詞
熟練,對某種工作精通而有經(jīng)驗。
6.
副詞
程度深。
1.
食物加熱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
2.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歌辭》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
3.出自《戒庵老人漫筆·神仙粥方》用糯米約半合,生姜五大片,河水二碗,于砂鍋內(nèi)煮一二滾,次入帶須大蔥白五七個,煮至米熟。
4.出自《當(dāng)代》習(xí)北航每天黎明即起……飯做熟了又叫醒女兒。
2.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
1.出自《莊子·人間世》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
2.出自《送張道士》詩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遲。
3.出自《途次莆田》詩圍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庫四時宜。
3.
有收成;豐收。
1.出自《書·金縢》秋,大熟,未獲。
2.出自《論衡·須頌》谷熟歲平,圣王因緣以立功化,故《治期》之篇,為漢激發(fā)。
3.出自《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奔走經(jīng)營,相原隰之宜,指授方法,故連二歲大熟。
4.出自《書喜》詩歲收儉薄雖中熟,民得蠲除已小蘇。
5.出自《霜葉紅似二月花》可是輪船公司不管你是荒呢是熟,人家不得了,他卻偏偏要漲價。
4.
經(jīng)過加工或處理過的。
1.出自《論衡·率性》試取束下直一金之劍,更熟鍛煉,足其火,齊其铦,猶千金之劍也。
2.出自《天工開物·銅》凡鑄器……高者名三火黃銅,四火熟銅。
5.
指美言,好話。
1.出自《史記·大宛列傳》漢使者往既多,其少從率多進(jìn)熟於天子。
6.
指土壤顆粒均勻疏松。
1.出自《齊民要術(shù)·耕田》耕不深,地不熟。
2.出自《農(nóng)政全書》一耖用一人牛,有作連耖,二人二牛,特用於大田,見功又速。耕耙而后用此,泥壤始熟矣。
7.
深知;熟悉。
1.出自《呂氏春秋·重己》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則其至不可禁矣。此論不可不熟。
2.出自《太子太保韓公行狀》盡熟山川夷險、道路所出。
3.出自《微波》起初覺得那聲音極熟,像是昨天還繚繞在耳邊的。
8.
精通;熟練。
1.出自《試筆·作字要熟》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充實而有余。
2.出自《自殺日記》她很像一個熟于應(yīng)付的世故者。
9.
仔細(xì);周密。參見“熟耰”。
1.出自《韓非子·解老》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
2.出自《周髀算經(jīng)》〔榮方〕復(fù)見陳子曰:“方思之不能得,敢請問之。”陳子曰:“思之未熟。”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計議得熟了,只等中秋日起手。
10.
表示程度深。
1.出自《呂氏春秋·博志》故曰精而熟之,鬼將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2.出自《北史·爾朱榮傳》及醉熟,帝欲誅之,左右苦勸乃止。
3.出自《初游青島》詩思之樂融融,歸寢熟且甜。
11.
熱;暖和。
1.出自《素問·疏五過論》五藏菀熟,癰發(fā)六府。
2.出自《金山夢中作》詩夜半潮來風(fēng)又熟,臥吹簫管到揚州。
3.出自《過平望》詩波明荇葉顫,風(fēng)熟蘋花香。
12.
舊時用以稱歸順的或發(fā)展程度較高的少數(shù)民族。
1.出自《北史·西域傳·獠》梁州恒棱獠叛,總管長史趙文表討之……時有從軍熟獠,多與恒棱親識,即以實報之。
2.出自《圣武記》界乎夷漢間為熟夷,衣冠語言雖異,與民耦俱無猜。
13.
通“孰”。誰。代詞。
1.出自《易林·未濟(jì)之垢》仇敵背憎,熟肯相迎?
2.出自《原道覺世訓(xùn)》后之人雖欲諳天地人之道,其熟從而求之!
14.
引申為美好。
1.出自《桃花女》俺這里有的是黃雞嫩,白酒熟。
1.指春日艷陽天。以此時小販開始吹簫賣糖,故名。
1.方言。謂說好話。
1.舊指主考官受賄后泄露試題。
1.指依托官府,賺人財貨。
1.猶言拋頭露面。
1.謂屠戶宰牲賣肉。
1.顯示威力。
1.以寫作詩文換取錢財。
1.靠表演武術(shù)謀生。
1.輕慢戲弄。
1.酒店。
1.方言。指物品或人的外表形態(tài)。
1.指娼妓取媚于人的營生。
1.傳說三國吳董奉在廬山行醫(yī),治愈的病人,重者使種杏五株,輕者一株,數(shù)年植杏十萬余株◇杏子成熟,于杏林設(shè)一草倉,買杏的放一器谷,取一器杏。有人多取,林中就有虎出來追趕,以致傾覆,回家一量,恰如所放谷。偷杏者往往被虎咬死,然送還杏又可復(fù)活。見晉葛洪《神仙傳.董奉》◇因以"賣杏虎"稱嚴(yán)以律人者。
1.謂收人錢財,將妻休棄。
1.猶言賣弄虛情假意。
1.謂以眼波媚人。
1.賣弄夸耀。
1.方言。謂虛張聲勢以嚇人或騙人。
1.以詩文書畫等換錢。
2.指在街頭或娛樂場所表演雜技﹑武術(shù)﹑曲藝等掙錢。
1.亦作"賣庸"。
2.出賣勞力作傭工。
1.見"賣傭"。
1.猶言耍貧嘴。
1.出賣朋友以謀求名利﹑地位。
1.謂受賄后枉法斷案。
1.見"賣官鬻獄"。
1.謂以虛名炫耀于世。
1.買賣,交易。
1.出售。
1.即賣契。
1.傳說仙女吳彩鸞受謫下山為文簫妻,家貧日寫唐孫愐《唐韻》一編,售之以度日。見唐裴铏《傳奇.文簫》。
1.謂接受賄賂,放走敵人。
1.見"賣查梨"。
1.見"賣賬"。
1.亦作"賣帳"。
2.出售貨物的帳目。
3.猶買賬。
1.舊指言官收受賄賂幫人參劾。折,奏折。
1.交戰(zhàn)時受敵人賄賂而假敗。
2.引申為接受對方賄賂,暗遞消息。
1.故意表示公正忠直以獲取名聲。
1.出賣或抵押。
1.指漢董偃事。董偃幼時,與母以賣珠為事。隨母出入武帝姑館陶公主家,為館陶公主所近幸,貴寵無比。見《漢書.東方朔傳》。
1.見"賣豬仔"。
1.出賣君主。
2.貨物等的出售者。
1.謂出賣主人的利益以換取個人的榮華富貴。
1.喻人夸耀自己的身價。"字號",指店名招牌。
1.謂出賣收取地租的權(quán)利。
1.謂忘掉祖先。
1.耍嘴皮子。
2.指算命﹑卜卦﹑講課等依賴口才的營生。
1.見"賣嘴皮子"。
1.鼓唇弄舌。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