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糧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狀。
2.
動詞
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雜質,把東西放在容器里久煮。
3.
動詞
忍受,耐苦支撐。
4.
名詞
(áo)姓。
5.
動詞
(北方官話)消耗;浪費。
1.
干煎;干炒。
1.出自《說文?火部》熬,干煎也。
2.出自《方言》熬,火干也。凡以火而干五谷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
3.出自《天工開物·針》凡針,先錘鐵為細條……然后入釜,慢火炒熬。
2.
指干炒的谷物。
1.出自《周禮·春官·小祝》大喪贊渳,設熬,置銘。
2.出自《禮記·喪服大記》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臘焉。
3.
干焦。
1.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邊讓》傳曰:“函牛之鼎以亨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
4.
文火久煮。
1.出自《隱者居》詩何物中長食,胡麻慢火熬。
2.出自《鐵拐李》大嫂,你熬些粥湯來我吃。
3.出自《紅樓夢》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
4.出自《新兒女英雄傳》大水看藥吊子里熬剩半罐兒了,就潷出來。
5.
忍耐;勉力支持。
1.出自《謝金吾》因此上熬一片痛苦心腸,忍一點凄惶眼淚,陪一句哀求言語。
2.出自《巧團圓·言歸》難道孩兒熬餓,也叫爹爹熬餓不成。
3.出自《紅巖》許許多多從外地流亡來的工人,熬到了勝利,仍然有家歸不得。
6.
方言。累。
1.出自《三日雜記·到麻塔去》你們從鄉上來,走熬了吧?
2.出自《慣匪周子山》路上走熬了。
3.出自《春大姐》把你大娘也熬死了。
7.
猶消磨、消耗。
1.出自《偽自由書·新藥》他是聰明的,又很恬淡,決不至于不顧自己,給人家熬盡了汁水。
8.
訓練,調教。
1.出自《紅旗譜》〔父親〕買來了蒼鷹、細狗、打兔子的鳥槍,請來了熬鷹的把式。
9.
通“嗷”。參見“熬熬”。同“嗷嗷”。愁苦哀怨之聲。
1.出自《漢書·陳湯傳》國家罷敝,府臧空虛,下至眾庶,熬熬苦之。
2.出自《梁書·武帝紀上》嚴科毒賦,載離比屋,溥天熬熬,置身無所。
3.出自《秋風篇》唯恐五色石,女媧補不牢,擺落缺西北,赤子何熬熬?
10.
通“嗷”。參見“熬熬”。干熱貌。
1.出自《山頭鹿》詩早日熬熬蒸野崗,禾黍不收無獄糧。
2.出自《苦熱行》下土熬熬若煎煮,蒼生惶惶無處避。
1.以私事相求﹔走門路﹐通關節。
2.指受人請托﹐收受賄賂之事。
3.說明要求﹐希望得到滿足。
4.所提出的要求。
1.私相請托和接受賄賂。
1.迎取。
1.謂卜問吉日﹐揀日子。
1.請求獎賞。
1.舊時一種迷信活動。召請神靈以求保佑﹐指示吉兇。
1.實情﹔真相。請﹐通"情"。
1.請求指示。
1.訊問事情發生的原因。
2.猶請示﹐述職。
3.從事。
4.謂以私事請托。
1.清洗罪過之室。請﹐通"清"。即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獄。《漢書.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牦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顏師古注引蘇林曰﹕"音絜清→公《漢官》車駕出有請室令在前先驅﹐此官有別獄也。"王先謙補注﹕"盧文弨云﹕如蘇言﹐則《漢書》請室亦有作清室者。建本《新書》此文正作清室﹐知蘇言非謬矣。"一說為請罪之室。見顏師古注引應劭說。
1.領受﹔享受。
2.官俸﹔薪餉。
3.供給。
1.向上有所請求的文書。
2.請帖。
1.舊時的一種迷信活動。由巫師裝神弄鬼﹐替病家祈求治病的神水。
1.謂愿意歸順。
1.謂附庸請求奉行宗主國的正朔﹐愿為藩屬。朔﹐指正朔﹐開國帝王新頒行的歷法。
1.請求和申訴。
1.請求給與糧食。
1.請求隧葬。隧葬﹐天子的葬禮。《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晉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請隧﹐弗許。"杜預注﹕"闕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禮也﹔諸侯皆縣柩而下。"楊伯峻注﹕"請隧者﹐晉文請天子允許于其死后得以天子禮葬己耳。"后以指圖謀統治天下。
1.邀請客人的通知。
1.告辭。
2.愿意撤退。
以私事相托;走門路先為科例,以防請托。
1.謂請求外放作地方官。
1.真假。請﹐通"情"。
1.敬辭。用于請求對方解答問題。
2.猶試問。
3.請安問候。
1.亦作"請仙"。
2.舊時一種迷信活動。扶乩求仙﹐以卜休咎。
1.謂請先受審認罪。
1.亦作"請間"。
2.謂請求在空隙之時白事﹐不欲對眾言之。
1.猶言迎來送往。
2.有所請求而謝之以禮物。
3.請問。
1.請求離去﹐辭別。
2.敬辭。請動身。
3.請求前往作戰。
1.清制﹐欽差及三品以上外任官員﹐赴任時謁見皇上辭行﹐謂之"請訓"。
1.古代下級官吏遇到疑難案件不能決斷﹐請求上級機關審核定案﹐稱為"請讞"。
1.取藥﹔買藥。
1.向人請教學業。
1.請求﹔干求。
2.請求謁告。
1.要求老師再講一遍。
2.請求增加。
1.舊時鹽商要在某地經營鹽業﹐必須繳納某地的引(規定的單位重量)稅方可請領營業執照﹐謂之"請引"。
1.求雨。
1.請求援助。
1.要求參加戰斗。
2.引申指積極要求參加和完成某一項工作或任務。
1.招請。
1.請求指正。多用為敬辭。
1.敬辭。請斧正。
1.請求停止﹐請求罷休。
2.猶言請允許中止交往。請﹐敬辭。
3.猶言請允許留下。請﹐敬辭。
1.請求天子下令。
1.亦作"請囑"。
2.猶請托。
1.見"請屬"。
1.請帖。
1.請求批準。
1.《戰國策.燕策一》載﹕燕昭王即位后﹐欲招攬賢才﹐謀于郭隗。郭隗曰﹕"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后遂以"請自隗始"為自薦之辭。
2.用以表示由自己帶頭之意。
①自認有罪,請求懲處負荊請罪。②請求免罪吏民赍貨求官請罪者,道路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