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修飾,裝飾,裝點得好看。
2.
名詞
用來裝點、美化的東西。
3.
動詞
遮掩,假托。
4.
動詞
扮演。
1.
亦作“餙”。亦作“餝”。
2.
修飾;裝飾。
1.出自《國語·越語上》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
2.出自《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夫士有餙危冠,佩長劍,揚眉吐諾,激昂青云者,咸夸炫意氣,托交王侯。
3.出自《陳葵獻〈偶刻詩文〉序》文所以載道也。今人無道可載,徒欲激昂於篇章字句之間,組織紉綴以求勝,是空無一物而餙其舟車也。
4.出自《祖父的故事·恐怖》頭上是秋的天空,很高,飾著繁星。
3.
給衣領衣袖滾邊。
1.出自《論語·鄉黨》君子不以紺??飾。
4.
指袖口。
1.出自《禮記·玉藻》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
5.
服飾。
1.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裳,下之飾也。
2.出自《文選·張協〈七命〉》樵夫恥危冠之飾,輿臺笑短后之衣。
6.
飾品;首飾。
1.出自《金銀泥畫西方凈土變相贊》車渠琉璃,為樓殿之飾。
2.出自《〈魚餌·論壇·陣地〉·三種磨難》有一天蘇雪林攜帶一包金飾到報館來獻。
7.
指寶物。
1.出自《管子·山權數》萬乘之國,不可以無萬金之蓄飾;千乘之國,不可以無千金之蓄飾;百乘之國,不可以無百金之蓄飾。
8.
遂借指馬口中的銜。
1.出自《莊子·馬蹄》前有橛飾之患。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延陵卓子乘蒼龍挑文之乘,鉤飾在前,錯??在后。馬欲進,則鉤飾禁之;欲退,則錯??貫之。
9.
粉飾;偽裝。
1.出自《禮記·緇衣》言從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從而言之,則行不可飾也。
2.出自《朝野僉載》﹝太子少保薛稷等﹞并外餙忠鯁,內藏諂媚。
3.出自《野獲編·督撫·海忠介被糾》以小過而飾成極惡,以虛誕而捏作實情。
10.
猶致力。
1.出自《墨子·非攻中》飾攻戰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眾,是故亡。我能收用我眾,以此攻戰於天下,誰敢不賓服哉!”
2.出自《后漢書·左雄傳》漢初至今,三百余載,俗浸雕敝,巧偽滋萌,下飾其詐,上肆其殘。
3.出自《〈梅文常稿〉序》彼夫吳會之間,士相與飾虛聲以自炫耀。
11.
表現,顯示。
1.出自《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別親疏貴賤之節。
2.出自《禮記·三年問》斬衰,苴杖,居倚廬,寢苫,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
12.
表彰;獎飾。
1.出自《文選·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咳唾為恩,眄睞成飾。
2.出自《進王用碑文狀》伏以王用,國之元舅,位望頗崇,豈臣短才所能褒飾。
3.出自《啟事上奉寧軍陳侍郎》被一顧之厚,一言之飾,雖沒齒不可忘。
13.
被覆。
1.出自《禮記·曲禮上》飾羔雁者以繢。
14.
扮演。
1.出自《新民晚報》飾狗兒爺的著名藝術家林連昆因血壓猛升躺倒在床。
15.
拭。
1.出自《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
2.出自《釋名·釋言語》飾,拭也。物穢者,拭其上使明。由他物而后明,猶加文於質上也。
1.解脫轉化。指舍棄肉身,修行成道。
2.分解;變化。
3.理解;領悟。
1.見"解連環"。
1.猶失調。
1.理解;領會。
1.猶解恨。
1.解除穢惡。亦指除去穢氣。
1.解除婚約;離婚。
1.猶解詁。
1.解除禍難。
1.解除疑惑。
1.解送接濟。
①甲鎧甲。脫去衣甲。指停止戰爭或結束軍隊生活解甲休士|解甲歸田。②指放下武器,投降解甲倒戈|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1.謂敵方戰士歸順,轉向攻擊。
1.卸掉盔甲,放下武器。謂不再戰斗。
1.見"解甲休士"。
1.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謂不再戰斗。
1.停車駐馬。
2.去世的婉詞。
1.《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后以"解劍"為不違心諾之典。
2.指卸官。
1.謂息爭釋怨『許荊兄子世嘗殺人,仇者將殺世,荊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沒,只一子,愿殺身代之。"仇者曰"許掾郡中稱賢,何敢相侵!"因解劍去。事見《漢書.許荊傳》。
1.推薦選送。
1.鋸木工。
1.漢代百官交拜之禮。官員調任對拜而去,稱"解交"。
1.脫角。
2.指包圍已解除的一角。
3.指太歲離開角星不在東方,春令已過。
4.解散丫角。丫角,丫結。兒童發式。借指青少年。
1.解開結扣。
2.消除郁結;解開疙瘩。
3.謂潰散。
4.釋冤;解怨。
1.古代骨制的解結用具,形如錐。
1.戟多貌。
1.除去頭巾。謂出任官職。
解除禁令。
1.解釋經義。
1.方言。講究。指值得推敲或研究。
1.罷飲。
2.醒酒。
使脫離危險或困難~危難ㄧ~受災的同胞。
1.猶瓦解。
1.解開,鋸斷。
2.鋸解樹木的工具。
1.懈怠厭倦。
①處理問題使有結果~困難ㄧ~問題ㄧ~矛盾。②消滅(壞人)殘余匪徒全給~了。
1.撤兵。
1.謂要旨清楚,條理分明。
1.解悟萬法皆空的人。指高僧。
1.猶言解救急難。
1.解開系結。
2.比喻解決問題。
1.當鋪。
2.解繳國庫。
1.解送的款項。
1.猶解乏。
2.解除困難。
1.解除疲勞。
1.分離;拆散。
2.藥草名。即防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防己》。
1.押運官家貨物或人犯的差官。
1.《戰國策.齊策六》"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不?'君王后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后以"解連環"比喻解決難題。
2.詞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雙調一百零六字,仄韻。
1.曉悟。
1.分解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