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溶解,一種物質均勻地分布在另一種物質中,從而成為溶液。
2.
動詞
冰雪等化為水。
1.
水盛貌。參見“溶溶”。
1.出自《說文·水部》溶,水盛貌。
2.
盛大;廣大。
1.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氛旄溶以天旋兮,霓旌飄以飛飏。
3.
安閑貌。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覽樛流於高光兮,溶方皇於西清。
4.
溶化;溶解。
1.出自《松子》松子沒有留意到它們,只注視著從谷底升上來的,已經溶進昏暮里去了的一陣陣的炊煙。
2.出自《金戒指》遠處的群峰,在彌漫的雪的煙霧里變成了灰色;再遠的,溶入迷蒙的空際,自己也變迷蒙了。
3.出自《飄動的篝火》篝火現紅色……終于和夜色相溶,消失在夜色里了。
5.
通“容”。見“溶與”。遲緩不進貌。
1.出自《楚辭·遠游》屯余車之萬乘兮,紛溶與而并馳。
6.
通“容”。容貌。
1.出自《韓非子·揚權》聽言之道,溶若甚醉。
7.
通“搈”。動,搖動。
1.出自《韓非子·揚權》動之溶之,無為而改之。
2.出自《河陽詩》黃河搖溶天上來,玉樓影近中天臺。
1.范圍比較狹窄的意義或定義,與"廣義"相對。
關于時間、空間、運動及其相互關系的一種現代物理理論。1905年由愛因斯坦創立?;炯僭O是(1)相對性原理;(2)光速不變原理。其結論有(1)同時”概念是相對的;(2)運動物體長度縮短;(3)運動時鐘變慢;(4)物體質量隨速度加快而增大;(5)光速是速度的極限等。
1.韻書中字數少的韻部。
1.狹窄。
1.狹窄。
1.寬度小。
2.范圍小。
3.心胸﹑見識等不宏大寬廣。
1.謂心胸狹窄。中,內心。
2.古地名。
1.迫近而坐。
1.祫祭與嘗祭。嘗,宗廟秋祭。參見"祫秂"。
1.古代天子諸侯所舉行的集合遠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廟的大合祭。
1.祫祭與焌祭。焌,宗廟冬祭。參見"祫秂"。
1.古代王者祭先祖之大禮。
1.即祫祭。
1.猶祫祭。
1.山峽狹路。
1.狹窄迫隘。
2.謂心胸﹑見識等不宏大寬廣。
1.謂土地狹小貧瘠。
1.狹窄﹔局促。
1.收腹屏氣。形容畏懼。
1.狹小閉塞。
1.狹小。引申為鄙陋。
1.謂擁擠地坐在一起。
1.荒遠偏僻之地。
2.深奧;幽深。
1.綿延不斷的山嶺。
1.久長的年歲。秚,同"祀"。
1.遠方的邦國。
1.遠大的抱負。
1.遠遠地達到;到達極遠之處。
1.高聳。
1.謂邊遠荒外之地。
1.遠方的客人。
1.傳播至遠方。
1.遠行。
1.指遠山。蒼,山色,借指山。
1.猶史冊。
1.史冊。
1.猶遠揚。
1.久盛不衰。
1.久長;久遠。
2.廣遠。
1.遙遠開闊。
1.亦作"遐畼"。
2.遠揚。
1.見"遐暢"。
1.高升。謂登仙。
1.遠方的珍寶。
1.見"遐沖"。
1.深長的愁緒。
1.傳之久遠;綿延不絕地流傳下去。
1.長短;高低。
1.遠古時代。
1.涉足高遠。指隱居﹑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