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冗”。
2.
閑散。
1.出自《申鑒·時事》祿依食,食依民,參相澹,必也正貪祿,省閑冗,與時消息。
2.出自《進學解》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3.
多余。
1.出自《上鹽鐵裴侍郎書》比初停罷留后,眾皆以為除煩去宂,不知其弊及於疲羸,即是所利者至微,所害者至大。
2.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一》其事愈繁而官益宂,至失其職業而卒不能復。
3.出自《論冗官札子》近日言者以吏部員多闕少,欲清入仕之源,救官冗之弊。
4.
繁雜。
1.出自《金史·胥鼎傳》天下之大,萬機之眾,錢谷之冗,非九重所能兼。
5.
忙。
1.出自《與朱元晦秘書書》百宂中西望武夷,如欲飛動,而祠祿之滿,又恐秘書復被牽出。
2.出自《走筆謝王去非遣饋江鱭》詩知君束裝宂,不敢折簡致。
3.出自《聊齋志異·武孝廉》某亦代為不平,慰解曰:“或署中務宂,尚未暇遑,乞修尺一書,為嫂寄之。”
6.
駑下;庸劣。參見“宂賤”、“宂濁”。
1.出自《太尉楊秉碑》遂陟三司,沙汰虛宂,料簡貞實。
2.出自《后漢書·蔡邕傳》臣之愚??,職當咎患。
3.出自《宋書·周郎傳》吾雖疲冗,亦嘗聽君子之余論,豈敢忘之。
4.出自《會合聯句》瘴衣常腥膩,蠻器多疏宂。
7.
離散。
1.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上》更始破敗,棄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宂道路。
2.出自《資治通鑒·漢桓帝永興元年》秋,七月,郡、國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饑窮流宂者數十萬戶,冀州尤甚。
1.蟲名。即莎雞。
1.酢漿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1.亦作"酸虀"。
2.切成細末的咸菜。
1.見"酸齏"。
1.形容聲音悲凄而急促。
1.形容有點帶酸的味道。
2.形容輕微嫉妒或心里難過的感覺。
一類能由于酸堿性的變化而改變自己顏色的化學試劑。一般為弱有機酸或弱有機堿。如在酚酞酸中顯無色,堿中顯紅色;在石蕊酸中顯紅色,堿中顯藍色。
1.草名。多年生草,高二﹑三尺,葉卵形而尖,六七月開白花。開花后,萼肥大成囊狀,包圍漿果,其色紅,根莖花實均可入藥,有清熱化痰的功用。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酸漿》。
2.酢漿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1.即酢漿草。
1.尖酸刻薄。
1.酸味和苦味。
2.辛酸痛苦。
1.凄慘殘酷。
1.猶言裝模做樣,擺架子。
1.形容悲苦的感情。
1.用豆腐﹑雞血﹑團粉﹑辣椒﹑醋等調制的羹湯。
1.舊時對讀書人的蔑稱。
1.身體酸疼,困乏怕動。
1.悲傷的眼淚。
1.酸楚悲涼。
1.味酸而薄的酒。
1.形容又嫉妒又苦惱的神色。
1.烏梅的通稱。
1.用烏梅浸泡加糖等制成的清涼飲料。
1.悲鳴;哀鳴。
1.酢漿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1.藏族地區的奶制食品。
1.用人工方法發酵制成的半固體牛奶,帶有酸味,易于消化吸收。
牛乳的發酵產品。將新鮮的全乳或脫脂乳加糖或不加糖,經巴氏消毒法殺菌,冷卻后,加入適量乳酸菌,放在恒溫箱內發酵,直至形成均勻的凝塊即成。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易于消化吸收。
1.悲痛凄楚。
1.寒酸氣。
1.寒酸慳吝。
1.悲切;凄切。
1.方言。情歌。
1.小雨貌。
2.凄然,悲傷。
1.謂悲傷同情。
1.迂腐或寒酸的文人。
1.酸疼無力。
2.悲傷同情。
1.又酸又澀的(味道)。
2.迂腐固執。
3.寒酸遲鈍。
1.悲傷。
1.痛苦呻吟。
1.聲音凄愴。
1.猶酸丁。
1.酸中一部分的氫被金屬代替所生成的化合物。例如碳酸氫鈉。
1.猶嚴霜。
1.指胃液。
2.比喻委曲的情緒。
1.酸痛劇烈之貌。
2.哀鳴;悲嘆。
1.迂腐庸俗。
1.寒酸或迂腐的樣子。
1.酸痛。
1.因傷心而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