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棄”。
2.
拋棄。
1.出自《書·大誥》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棄基。”
2.出自《說文???部》棄,捐也。
3.出自《韓非子·難勢》夫棄隱栝之法,去度量之數,使奚仲為車,不能成一輪。
4.出自《秋懷》詩敗虞千金棄,得比寸草榮。
5.出自《題西山紅葉》詩伸手摘紅葉,我取紅透底。淺紅與灰紅,棄之我不取。
3.
指厭棄;唾棄;嫌棄。
1.出自《書·西伯戡黎》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
2.出自《孔子家語·刑政》是故爵人必於朝,與眾共之也;刑人必於市,與眾棄之也。
3.出自《雙鸚志》洎使得罪竄逐,嫗以賤不見殺,放從于良,將求其匹,人則棄其老也。
4.
廢,廢除。
1.出自《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巢絕其命。
2.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
3.出自《請除濫刑疏》棄無用之費,捐不急之官……此救弊之術也。
4.出自《明良論》刪棄文法,捐除科條,裁損吏議。
5.
忘記。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南蒯、子仲之憂,其庸可棄乎?
2.出自《答顏延年》詩結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沈。寒榮共偃曝,春醞時獻斟。
3.出自《災異陳十失劾奏魏忠賢客氏疏》濫功而誤國喪師者蒙蔭,棄勞而血守孤城者薄酬,賞罰未章,士多隳志,此二失也。
6.
違背。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棄君之命,不信。
2.出自《韓非子·解老》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
7.
指背叛。
1.出自《水經注·清水》〔曹操〕以魏種為河內太守,守之。兗州叛,太祖曰:“惟種不棄孤。”
8.
離開。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二》楚王使陳軫之秦。秦王謂陳軫曰:“子秦人也,寡人與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親國事也,故子棄寡人事楚王。”
2.出自《漢書·霍去病傳》〔霍去病〕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3.出自《七哀詩》復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
4.出自《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5.出自《紅樓夢》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府打發轎子,并拉行李車輛伺候。
9.
曠,耗費。參見“棄日”。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於是酒中樂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覽聽余閑,無事棄日。”
2.出自《北史·甄琛傳》〔琛〕舉秀才,入都積歲,頗以奕棋棄日,至乃通夜不止。
3.出自《〈玉臺新詠〉序》孌彼諸姬,聊同棄日。
10.
人名。即后稷。
1.出自《書·舜典》帝曰:“棄,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谷。”
2.出自《論衡·初稟》棄事堯為司馬,居稷官,故為后稷。
1.假裝出盛大的氣勢。
1.虛實;真假。
1.中醫名詞。體質虛弱的人所發生的身疲力乏﹑心悸氣短﹑自汗盜汗等癥狀。
1.白白地丟棄﹑扔掉。
1.沒有雜念﹐心神專注。
2.身體內部虛弱。
3.虛心;謙虛。
4.空腹;中空。
5.石鐘乳之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二.石鐘乳》。
1.人體因水分運化失調而造成的肌膚浮腫現象。
1.無人駕御的船只。語本《莊子.山木》"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2.比喻胸懷恬淡曠達。
3.謂任其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飄忽﹐播遷無定。
4.輕捷之舟。
1.虛心期待。
1.謊騙。
1.精明能干﹑有經驗的人。
1.即虛詞。指不能單獨成句﹐意義比較抽象﹐而具有一定語法意義的詞。如介詞﹑連詞﹑助詞。
2.無用的贅字。
空著左邊的位置。古代以左為尊,因用作款待賓客的敬稱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1.空的坐位。
2.謂非進餐時的坐法。相對于"食坐"而言。
3.無實證而定罪。
1.指空缺的職位。
1.木名。即椰子樹。
1.形容對人關懷備至。
1.形容風揚火氣。
2.輕輕吹氣。
3.呵氣使暖,比喻關心愛護。
1.嗟嘆。
1.比喻拯絕扶危。
1.《后漢書。鄭太傳》"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并無軍旅之才,執鋭之干。"李賢注"枯者噓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談論有所抑揚也。"后因以指能說會道,有辯才。
2.謂拯絕扶危的恩德。
1.象聲詞。
1.嘆息。
1.仰天吐氣。
1.大氣鼓蕩,吐納呼吸。
2.啼泣貌。
1.哽咽;抽泣。
1.同"噓唏"。
1.同"噓噏"。
1.抽泣悲嘆。
1.吐納;呼吸。
1.呼吸。猶言瞬息之間。
1.嘆息。
1.形容喘氣的樣子。
1.云霧涌出貌。
2.象聲詞。
1.勞動時眾人配合用力而發出的呼聲。
1.舊時指官吏授職后﹐按照資歷依次補缺。
1.遲緩。
1.勒索。
1.索取﹐求索。
2.需要﹐要求。
1.等待銓選錄用。
1.指喪葬。窆,窆石,古代用以引繩以下棺的石柱。
1.猶便宜行事。
1.差別很大。
1.懸掛著的冰柱。
1.謂孤軍深入。
1.見"懸車束馬"。
1.垂簾。語本《莊子.達生》"高門縣薄,無不走也。"成玄英疏"縣薄,垂簾也。"
1.瀑布。
1.陡峻的埠頭。
1.揣測,猜想。
1.預測;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