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兒)用布、紙、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志,多是長方形、方形或三角形。
2.
名詞
屬于八旗的,特指屬于滿族的。
3.
名詞
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
4.
名詞
八旗兵駐屯的地方,現在地名沿用。
5.
名詞
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于縣。
6.
名詞
(Qí)姓。
1.
亦作“簱”。亦作“籏”。
2.
亦作“旂”。泛指各種旗幟。
1.出自《周禮·春官·司?!?/span>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凡祭祀各建其旗。
2.出自《豪士賦》援旗誓眾,奮於阡陌之上。
3.出自《梁書·元帝紀》然后六軍遄征,九旗揚旆。
4.出自《奉和裴相公東征》旗穿曉日云霞雜,山倚秋空劍戟明。
5.出自《幽蘭》詩仙人來從舜九疑,辛夷為車桂作旗。
6.出自又如:旗語;五星紅旗;旗開得勝。
3.
猶表明;標志。
1.出自《左傳·閔公二年》佩,衷之旗也。
4.
猶號令。
1.出自《呂氏春秋·喻大》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
5.
指茶芽始展的小葉。參見“旗槍”。
1.出自《玉壺清話》夷簡《山居》詩有“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之句。
2.出自《宿集慶寺》詩旋烹紫筍猶含籜,自摘青茶未展旗。
3.出自《南岳摘茶詞》一槍才展二旗斜,萬簇綠沉間五花。
6.
星名。
1.出自《星經·河鼓》河鼓三星……左右旗各九星,并在牛北枕河,主軍鼓達者聲音,設守險以旗表,亡動兵起。
2.出自《史記·天官書》東宮蒼龍……東北曲十二星曰旗。
7.
清代以旗幟的名色作為區別的兵民一體的組織。參見“八旗”。
1.出自《清文獻通考·兵一》國初先編立四旗以統人眾。尋以歸服益廣乃增為八旗……迨其后戶口日繁,又編蒙古八旗,設官與滿洲等。繼編漢軍八旗,設官與滿洲、蒙古等,合為二十四旗。其制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蓋隸于旗者,皆可以為兵。
2.出自《嘯亭雜錄·國初官制》入關后,始改總統旗務者為都統,每旗一員;其參協者為副都統,每旗二員。
8.
清代農民軍的編制單位。
1.出自《渦陽縣志·兵事》各旗統將皆聽盟主調遣。
2.出自《農民革命英雄宋景詩及其黑旗軍》宋景詩再頂不住,別的旗就“嘩啦”了。
9.
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于縣。
1.出自《長街燈語·愿借駱駝千里足》這個“旗”的面積有十一萬四千多平方公里,和浙江省大小差不多。
10.
通“箕”。二十八宿之一。
1.出自《荀子·富國》國安於磐石,壽於旗翼。
11.
姓。漢有九江太守旗光。見《廣韻·平之》。
1.出自《廣韻?之韻》旗,姓。齊卿子旗之后。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12.
古代畫有熊虎圖像的旗。
1.出自《周禮?春官?司?!?/span>熊虎為旗。
2.出自《周禮?春官?司?!?/span>師都建旗。
1.亦作"看耫"。
2.觀賞;玩耍。
到長輩或親友處問候起居情況~父母 ㄧ~老戰友 。
1.即看卓。
1.觀劇;聽戲。
2.謂幸災樂禍。
1.舊時請巫師治病之稱。
1.審閱研究。
1.歧視,看不起。
1.方言。猶言幸災樂禍。
拿別人不體面的事當做笑料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話ㄧ這件事情,我們要特別小心,不要給人家~。
1.猶看徇。
1.謂徇私照顧。
臨時拘押看押俘虜|先把他看押起來。
1.察看檢驗。
1.照料;撫養。
2.指放養牲畜。
1.學樣,照著樣子做。
2.謂供觀賞。
1.比喻單純模仿,不加改變。
1.看來;看上去。表示估量。
1.察看審議。
1.審斷案子的文辭。
1.見"看玩"。
1.宋代百官進宮給皇帝祝壽進酒的一種儀式。
1.舊時替企業或有錢人家管理收支賬目的人。又稱管賬先生﹑賬房先生。
經過觀察,感覺合意看得中ㄧ看不中ㄧ你~哪個就買哪個。
1.把紅的看成綠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1.晉王徽之愛竹,曾過吳中,見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遂欲出門。主人令左右閉門不聽出,乃留坐,盡歡而去。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因以"看竹"為名士不拘禮法的典故。
1.舊時盜賊中的黑話。指打家劫舍時在屋上望風。
1.亦作"看桌"。
2.指有果盤的上等酒席。
1.見"看卓"。
1.眼看著。謂轉瞬間。
2.酌情;看情形。
1.舊時戲園里茶役的俗稱。
1.使客人娛樂。
1.見"衎爾"。
1.亦作"衎而"。
2.和適自得貌。
1.即衎蝞。
1.剛直。
1.和樂貌。
2.剛直從容貌。
1.安樂。
1.一種圓薄能飛的小蟲。味辛辣而臭。《爾雅.釋蟲》"蜚,衎蝞。"郭璞注"蝞,即負盤,臭蟲。"郝懿行義疏"此蟲氣如廉姜,故名飛廉;圓薄如盤,故名負盤。今俗人呼之殠般蟲。其大如錢,輕薄如黃葉色,解飛,其氣殠惡。"王國維《觀堂集林.爾雅草木蟲魚鳥獸名釋例下》"案蘆萹﹑衎蝞乃苻婁﹑蒲盧之倒語,亦圓意也。蘆萹根大而圓,蜚形亦橢圓如蘆萹,故謂之衎蝞,后世謂之負盤,亦以此矣。"一說指臭蟲。見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詩話.蜚衎即臭蟲》。
1.安定貌。
2.剛直貌。
1.剛毅正直。
1.大聲喝叫。
1.吼叫。
1.勇猛貌。
1.吼叫。
1.據《太平御覽》卷三九八引三國吳謝承《會稽先賢傳》載,闞澤十三歲時,夢見自己的名字懸在月中,后遂升進◇即以"闞月"比喻人才名著稱于世。
1.居高視下。
1.俯視,近看。
1.俯視。
1.岸。
1.窺伺對方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