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簡陋的房屋。
2.
名詞
指廬州(舊府名,府治在今安徽合肥)。
3.
名詞
姓。
1.
通“籚”。
2.
泛指簡陋居室。
1.出自《讀〈山海經〉詩》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2.出自《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
古人為守喪而構筑在墓旁的小屋。
1.出自《荀子·禮論》齊衰、苴杖、居廬、食粥、席薪,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
4.
指居廬守喪。參見“廬墓”。
1.出自《搜神記》父儀,為文帝所殺,裒廬於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
2.出自《新唐書·陳子昂傳》會父喪,廬冢次,每哀慟,聞者為涕。
5.
古代沿途迎候賓客的房舍。
1.出自《周禮·地官·遺人》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
6.
寄居;旅宿。
1.出自于時處處,于時廬旅。
2.出自《國語·齊語》狄人攻衛,衛人出,廬於曹。
3.出自《河清頌》農商野廬,邊城偃柝。
7.
古代官員值宿所住的房舍。
1.出自《漢書·嚴助傳》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
8.
居住。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思比象於紫微,恨阿房之不可廬。
2.出自《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詩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3.出自《唐才子傳·李頻》少秀悟,長廬西山。
9.
青廬。古代舉行婚禮時用的青布棚。
1.出自《太平廣記》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游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至!”廬中人皆出觀。
10.
姓。
1.出自《通志·氏族二》廬氏,亦作盧。
11.
矛、戟的柄。
1.出自《說文通訓定聲·豫部》廬,假借為“籚”。
12.
古代指平民一家在郊野所占的房地。引申為指季節性臨時寄居或休憩所用的簡易房舍。
1.出自《詩·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
2.出自《論衡·恢國》與呂后俱之田廬,時自隱匿,光氣暢見,呂后輒知。
1.剝削人民。
1.晉葛洪《神仙傳.班孟》"班孟者,不知何許人……又能吞墨,舒紙著前,嚼墨噴之(紙),皆成文字,滿紙各有意義。"后用以稱善為文者。
1.絮聒,嘮叨。
1.咬嚙。
1.見"嚼嚙"。
1.胡說,瞎說。
①信口胡說;搬弄是非 有意見當面提,別在背后~。②無謂地爭辯沒工夫跟你~。‖也說嚼舌頭(jiáoshé·tou)、嚼舌根(jiáoshé·gen)。
1.同"嚼舌"。
2.猶閑聊。
1.同"嚼舌"。
1.猶吃喝。
2.咬食。
1.以蔬菜為食。形容飲食粗劣。
1.胡說。
1.說話斬截。
1.指經得起咀嚼的厚味。
1.咀嚼吞食。
1.咀嚼品味。
1.猶嚼舌。搬弄是非;胡扯。
1.同"嚼牙"。
1.同"嚼牙"。
1.亦作"嚼咽"。
2.咀嚼吞咽。
1.胡言誣賴。
1.謂調弄音律。借指吟詩作賦。
1.胡編亂造。
1.謂調弄音律。
1.驚異。
1.驚懼四顧貌。
2.急切貌。
3.疾視貌。
1.借指學宮。
1.《后漢書.馬援傳》"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鑠,形容老人精神健旺。時援年已逾六十◇以"矍鑠翁"為馬援的代稱。
2.借指六十歲以上而精神健旺的老人。
1.驚動貌。
1.借指學宮。
1.封鎖關閉。
1.關鎖。
1.封鎖包圍。
1.鎖和鑰匙。喻關鎖。
1.炬火,小火。
1.駕車之具。觼,有舌之環;軜,兩驂內側的轡繩。觼用以系軜,因稱。《詩.秦風.小戎》"龍盾之合,鋈以觼軜。"朱熹集傳"觼,環之有舌者。軜,驂內轡也。置觼于軾前以系軜,故謂之觼軜。亦消沃白金以為飾也。"一說謂觼和枘。軜,通"枘"。高亨今注"觼,有舌的環。軜,當借為枘,橛柱,或圓或方,似現在的釘子。鋈以觼枘,是說白銅的觼和枘。古代貴族的龍盾上加個白銅環,環有舌鉗入盾上。車箱裹釘上白銅橛柱,盾就掛在上面。"
1.驚貌;驚懼貌。
1.謂鳥獸以爪翅獵物。
2.引申指擒拿。
3.攫取﹐掠奪。
1.盜取﹐竊取。
1.輕慢﹐輕侮。
1.搶奪;掠取。
1.傳說為黃帝時動作敏捷的人。
1.以爪搏擊。
1.抓取獵獲。
1.《列子.說符》"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時﹐不見人﹐徒見金。'"后因以"攫金"謂盜劫財物。
1.亦作"攫挐"。
2.以爪相持。
3.獵取;捕捉。
4.爭奪。
5.張牙舞爪。
1.鷙鳥。兇猛的鳥。
1.猶攫噬。
1.竊奪。
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