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平之地;陸地。
1.出自《易·漸》鴻漸于陸。
2.出自《登樓賦》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3.出自《送區冊序》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
4.出自《淮北初戰殲蔣軍九十二旅》詩陸攻空炸天地窄,燒殺搶掠雞犬亡。
2.
大土山。參見“陸夷”。
1.出自《詩·衛風·考槃》考盤在陸,碩人之軸。
2.出自《曾婦詩》河廣無舟梁,道近隔丘陸。
3.
道路。指陸上通道。
1.出自《墨子·節用上》其為舟車何?以為車,以行陵陸,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利。
2.出自《潮州刺史謝上表》即日奔馳上道,經涉嶺海,水陸萬里。
3.出自《痛史》文虎領了大兵,水陸并下,不日便到。
4.
特指樓與樓之間的復道。
1.出自《西京賦》復陸重閣,轉石成雷。
5.
物體運行的軌道。
1.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
2.出自《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日躔胃維,月軌青陸。
6.
草名。即商陸。參見“商陸”。
1.出自《易·夬》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7.
跳躍。
1.出自《莊子·馬蹄》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2.出自《????》????野駿,產自北域。交頸相摩,分背翹陸。雖有孫陽,終不能服。
3.出自《畫記》馬大者九匹;於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牽者,涉者,陸者,翹者,顧者,鳴者,寢者。
8.
通“睦”。
1.出自《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耽經史兮履仁義,內和陸兮外奔赴。
2.出自《隸釋·漢北軍中侯郭仲奇碑》崇和陸,垂以仁,赫斯嚴,威若神。
9.
用同“碌”。參見“陸陸”。
1.出自《后漢書·馬援傳》季孟(隗囂字)嘗折愧子陽(公孫述字)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陸陸,欲往附之,將難為顏乎?
2.出自《山堂陸先生墓志銘》象山晚為朝士,陸陸百寮底,旋復斥死。
3.出自《漫興》詩陸陸將誰附,蒼蒼迥不迷。
4.出自《太玄·法》繘陸陸,瓶窴腹,井潢洋,終不得食。
10.
用同“擄”。參見“陸掠”。
1.出自《宋書·天文志三》﹝太元﹞十五年翟遼陸掠司兗,眾軍累討,弗克。
2.出自《后漢書·應劭傳》裁以軍令,則忿戾作亂;制御小緩,則陸掠殘害。
3.出自《后漢書·袁紹傳》會公孫瓚師旅南馳,陸掠北境。
11.
姓。
1.出自《廣韻?屋韻》陸,姓。出吳郡河南二望,本自古天子陸終后。
1.有遠謀。
1.猶言有骨氣。
1.有變故。
2.有舊交。
1.有關系。
2.關涉﹐涉及。
1.以鳳凰為飾的車輿。天子所乘。
1.鹓鳳。比喻才德出眾的人。
1.鳳凰池。
1.即箢箕。
竹篾編制的畚箕擔著箢┗|裝滿箢箕。
1.即箢箕。
1.亦作"鴛盾"。亦作"分循"。
2.春鴘的別稱﹐一種候鳥。
1.見"鴛鶞"。
1.美好。
1.雉的一種。
1.聲音洪大。
1.亦作"鼝鼝"。
2.鼓聲。
1.唐代詩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稱。
2.泛指詩友。
3.金代詩人元好問﹑白君舉的并稱。
1.詩體的一種。唐元稹﹑白居易二人作詩,旨在平易,稱為"元白體"。
1.即元版。
1.指元代刊印的書籍。
1.大寶。喻不可多得的賢才。
2.我國古錢幣的一種名稱。"元寶"二字前常冠以年號﹑朝代等,鑄于幣面。因唐朝"開元通寶"誤讀作"開通元寶"而得名。《舊唐書·食貨志上》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其詞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讀之。自上及左會回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
3.我國舊時鑄成馬蹄形的銀錠。常作貨幣流通。
4.特指用錫箔紙折成﹑供祭祀時焚化的元寶形冥幣。
1.元中統年間頒行的一種鈔票。
1.稱柜柳。落葉喬木,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花黃綠色,果實兩旁有直立的翅,象元寶,可栽培做行道樹。
1.即玄豹『劉向《列女傳.陶答子妻》載陶大夫答子貪富務大﹐不顧后禍﹐其妻說之曰"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后為遁世全身之典實。
1.根本;首要。
2.元代刻印的書籍。
1.首席輔臣。指宰相。
1.國君。
1.唐代詩人元稹的雅號。
1.首善,拔萃。
1.黿的異名。
1.樓名。樓在浙江金華,南朝齊隆昌年間沈約為之題《八詠詩》,后人更名曰八詠樓。見《玉臺新詠.沈約》吳兆宜注。
1.元旦的早晨。
1.重臣;老臣。
1.良辰,吉辰。
2.元旦。
1.原先的詔令。
1.首惡。
1.儲君。謂太子。
1.元旦。
1.謂天真樸素,未經雕琢。
1.見"元押"。
1.自始即相隨從的人。
1.新年第一天。舊指夏歷正月初一日,今指公歷一月一日。
1.大德。
1.謂宗派,淵源。
1.元配夫人。
1.諸弟中之最長者。
1.即玄冬。冬天。
1.即玄都。道教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
1.大豆。
1.即玄端。古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