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細碎;分散;小數目的(跟“整”相對)。
2.
名詞
不夠一定單位的零碎數量;不足整數的尾數。
3.
數詞
放在兩個數量中間,表示單位較高的量之下附有單位較低的量。
4.
數詞
數的空位,放在多位數中間,多寫作“〇”。
5.
數詞
表示沒有數量。
6.
數詞
某些量度的計算起點。
7.
動詞
(草木花葉)枯萎而落下。
8.
動詞
〈書〉(雨、淚等)落下。
9.
名詞
(Líng)姓。
1.
亦作“霗”。
2.
雨徐徐而下。參見“零雨”。
1.出自《說文·雨部》零,徐雨也。
3.
泛指雨雪霜露等的降落及涕淚的掉落。
1.出自《詩·鄘風·定之方中》靈雨既零。
2.出自《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出自《鞞舞歌·精微篇》鄒衍囚燕市,繁霜為夏零。
4.出自《送堅上人歸杭州天竺寺》詩云山零夜雨,花岸上春潮。
5.出自《寄小讀者》過泰安府以后,朝露還零,各站臺都在濃陰之中,最有古趣,最清幽。
4.
凋落,凋零。
1.出自《楚辭·遠游》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
2.出自《補亡詩·由庚》木以秋零,草以春抽。
3.出自《四鼓酒醒起步庭下》詩秋晚雖未霜,蠹葉時自零。
5.
比喻人的死亡或暮年。
1.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顧鴻門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
2.出自《王仲宣誄》如何奄忽,棄我夙零。
3.出自《六州歌頭》詞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
6.
指眼淚。
1.出自《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灑零玉墀,雨泗丹掖。
7.
零碎,零散。
1.出自《紅樓夢》尤二姐心中自思:“病已成勢,日無所養,反有所傷,料定必不能好。況胎已經打下,無甚懸心,何必受這些零氣?”
2.出自《圣武記》上責額勒登保困於南山零匪。
8.
零頭,零數。
1.出自《再舉范祥》勘會范祥新法,自皇佑元年正月至二年十二月終,其收到見錢二百八十九萬一千貫有零。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小娥忍住不動,期待時至而行,如此過了兩年有零。
3.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但到得今年春末,不過一整年帶點零,就使我省悟了先前所說的并不圓滿。
9.
表示沒有數量。
1.出自《三閑集·無聲的中國》所有的聲音,都是過去的,都就是只等于零的。
2.出自《四世同堂》李空山加上科長,等于科長;李空山減去科長,便什么也不是了。她不能嫁給一個“零”。
3.出自《我也在望截流……》我們是有信心的,我們究竟不是從零開始。
10.
表示數的空位。在數碼中多記作“○”。
1.出自《紀念孫中山先生》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
11.
用以強調零頭。
1.出自《儒林外史》〔酒〕而今埋在地下足足有九年零七月了。
2.出自《兒女英雄傳》算到今日,整整的一年零兩個月。
12.
某些量度的計算起點。如:攝氏零下五度;零點二十分開車。
13.
見“零夷”。陵夷,衰頹。
1.出自《墳·摩羅詩力說》降及種人失力,而文事亦共零夷,至大之聲,漸不生于彼國民之靈府,流轉異域,如亡人也。
1.清代江蘇常熟張仁濟藏書閣名。閣內多藏宋元舊刻。仁濟子光基﹑海鵬,繼事增益,收藏日富。鵬刻有《學津討原》﹑《墨海金壺》﹑《借月山房匯鈔》等書,流傳頗廣,世稱照曠閣本。
1.明察。
2.覽讀。
1.明亮;燦爛。
1.朗敞,朗然。
2.謂心胸正大坦然。
1.了解;明白事理。
2.按照情理。
1.依照慣例或常情。
1.明鑒;洞察。
1.方言。較量;比試。
2.方言。試試;嘗試。
1.照射。
1.徹見;洞曉。
1.照顧,料理。
1.猶言德化廣被。
照射到陽光照臨大地。
1.謂不作改變﹑不加潤飾地記載原話或謄寫原稿。
1.貓與虎的外形有相似之處,因以喻照樣模仿而僅得其仿佛。
1.方言。看守門戶。
1.照見容顏。
2.謂面對面地不期而遇。
3.露面;見面。
4.指鏡子。
利用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場所或個別物體的措施。利用太陽和天空作為光源的稱為天然照明”;利用人工光源的稱為人工照明”。其目的是為了創造良好的可見度和舒適愉快的環境。
彈丸內裝有照明劑的彈藥。照明彈在時間引信作用下,點燃照明劑,發出強光。用于照亮目標和地形。按結構,可分為吊傘照明彈和無吊傘照明彈。前者照明的時間和強度要比后者長和大。引信拋射藥彈體照明劑降落傘瓦形板照明彈
1.照亮暗處。
2.舊俗謂七月十五夜放水燈以照亮幽冥。
1.完全按照原來的模樣。
1.元代以后設置的掌管宗卷﹑錢谷的屬吏。
1.占卜器具。用兩塊蚌殼或竹木片等制成,擲地觀其俯仰,以定吉兇。
1.對著盆水照影。
2.光照覆盆之中。比喻沉冤得到昭雪。
1.用感光紙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后經顯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圖片。
1.憑據。
1.即屏風。
1.即照壁。
1.照看。
1.比喻以赤誠相見。
1.與日光相輝映。
1.映照;光線射在物體上。
1.傳說中的一種能映現人﹑物的神奇之石。
1.根據實際情況。
1.謂馳譽人間。
1.傳說中的光瑩﹑神奇之杯,能照見世事,產于撒馬兒罕(在今蘇聯烏茲別克)。
1.照樣,按原樣。
1.依照一定的數量。
1.查核;清查。
1.按說。
1.猶昭告。
1.猶矍鑠。
1.民俗。除夕燃燭先人墓前,謂能照亮幽冥,稱"照歲"。
1.鏡臺;鏡子。
1.宋時民間對嚴明廉正的官吏的美稱。
1.江南舊俗,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麻浸油,縛長竿上,燃成火炬遍照田野,祝來年蠶絲谷物豐收,稱"照田蠶"。
1.正廳對面的廳屋。
1.照看;照料。
1.察見隱微。
1.明亮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