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結實,硬,不容易破壞。
2.
名詞
堅固的甲胄、車乘、陣地等。
3.
形容詞
堅定;堅決。
4.
名詞
(Jiān)姓。
1.
亦作“鋻”。
2.
牢固。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2.出自《平淮西碑》皆曰蔡帥之不廷授,於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將,其樹本堅,兵利卒頑,不與他等。
3.
謂牢固堅硬之物。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3.出自《吳都賦》士有陷堅之銳,俗有節概之風。
4.出自《《本草綱目·介·鱉甲》[主治]》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
4.
充實。
1.出自《詩·大雅·生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
2.出自《呂氏春秋·任地》子能使穗大而堅均乎?
3.出自《和劉原父從幸后苑觀稻呈經筵諸公》擢莖蒙德茂,養實以時堅。
5.
強勁;堅強。
1.出自《詩·大雅·行葦》敦弓既堅,??既鈞。
2.出自《管子·地員》其人堅勁。
3.出自《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6.
安定,穩定。
1.出自《史記·留侯世家》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
7.
堅決,不改變。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四)》夏后堅欲為先薛公得平陵,愿王之勿聽也。
2.出自《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及陛下堅不許辭,方敢受命。
8.
姓。《史記·酷吏列傳》有堅盧。
9.
硬。
1.出自《易·坤》履霜堅冰至。
2.出自《呂氏春秋·任地》凡耕之道……堅者耕之。
10.
引申為團結。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趙獻書于齊王章(一)》燕王甚兌(悅),其于齊循善。事卬曲盡從王,王堅三晉亦從王,王取秦楚亦從王。
1.見"速決"。
與持久戰”相對。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決定勝負的作戰。通常為在戰爭全局或某個局部處于相對優勢的一方所采取的作戰方針。
1.猶立刻。
1.請客。
1.招致盜匪。
1.猶迅速。
1.招致禍害。
1.招致罪責。
1.象聲詞。風雨聲。
1.象聲詞。
質點的路程對時間的變化率。是標量。描述質點運動的快慢。有時也指速度的大小。
1.急忙;趕快。
1.松花江的別名。
便于攜帶、食用方便的飲料。以咖啡、可可等為原料,經浸提、過濾、濃縮、真空干燥等工序制成。能保持原料的色、香、味。沖飲時能迅速溶解于熱水或冰水中。
1.謂士卒精銳而行動快速。
1.招致傷害。
1.謂戰爭在短期內迅速取得勝利。
1.快餐店。一種專門供應預先做好的﹑食用迅速方便的飯食的餐館。
1.又名方便面。一種烘干的熟面條。沖上熱開水或稍煮即可食用。
1.謂農作物生長期短﹑成熟較快。
1.招致訴訟。
1.猶迅速。
2.鄙陋貌。
3.疏遠貌。
1.指利用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進行較快的加減乘除運算。這種運算方法稱為速算法。
1.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譯。今譯作蘇丹,意為君主或統治者。伊斯蘭教國家或地區的統治者廣泛使用這一稱號。
1.迅速消滅。
1.請帖。
1.猶捷徑。
1.招致喜慶之事。
1.一種香木。即黃熟香。
1.謂產品銷售得快。
1.見"速效"。
1.亦作"速効"。
2.指短期內很快就取得的成效。
含有兩種以上營養元素的肥料。因其含總有效成分高達60%~70%以上,肥效顯著快速而得名。多用作追肥。
①繪畫術語。用簡練的線條在短時間內扼要地畫出人和物體的動態或靜態形象。一般用于創作的素材。②一種篇幅短小、文筆簡練生動,扼要描寫生活中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的情況的文體。也指用概括有力的筆墨描寫人物或生活場景的表現手法。
1.亦作"速寫圖"。
2.素描的一種。
1.見"速寫畫"。
1.《禮記.檀弓上》"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本謂迅速腐朽,后用以指薄葬。
2.迅速腐朽;很快磨滅。
1.急整行裝。
1.瑟縮。畏縮貌。
1.植物名。產于嶺南。果實外殼稱縮砂,仁稱蕑。新鮮者稱縮砂蕑,干者稱砂仁。入中藥。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縮砂蕑》。
1.形容吃驚得說不出話。
1.蜷縮身體;退轉身子。
1.袖手;停手。
1.因寒冷而四肢不舒展的樣子。
2.形容做事顧慮多,不敢放手。
1.畏懼無言貌。
1.縮減水流。
2.指新的織物或衣服等浸水之后縮短長度。
1.收藏;斂縮。
2.畏縮貌;恭謹貌。
3.羞愧貌。
1.畏縮小心的樣子。
1.畏縮而不敢出頭。
2.以竹之根節部分為端所作之笞,舊時用為刑具。
1.見"縮項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