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敲打。
1.出自《詩·邶風·擊鼓》擊鼓其鏜。
2.出自《送孟東野序》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有士人讀書僧寺,偶便旋於空院,忽有飛瓦擊其背。
2.
攻打;進攻。
1.出自《易·益》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2.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翦果代李信擊荊。
3.出自《宋中送族侄式顏》詩大夫東擊胡,胡塵不敢起,胡人山下哭,胡馬海邊死。
4.出自《答方金湖計服三衛屬夷書》吾以三鎮全力擊其墮歸,破之必矣。
3.
喻揭發,彈劾。
1.出自《與呂長悌絕交書》足下陰自阻疑,密表擊都,先首服誣都。
2.出自《鐵圍山叢談》成張后當盛寵,其叔父堯佐一日除節度、宣徽、景靈三使,而包孝肅公為中司擊焉。
4.
殺;搏殺。
1.出自《儀禮·少牢饋食禮》司馬刲羊,司士擊豕。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擊數牛相士。
3.出自《顏氏家訓·文章》擊牛釃酒,招延聲譽。
4.出自《畫鷹》詩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5.
觸及;碰撞。
1.出自《莊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2.出自《戰國策·秦策一》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為一。
3.出自《史記·蘇秦列傳》臨菑之涂,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
4.出自《地質之光》李四光深深地因為自己不能目擊盛會和開國大典而遺憾。
6.
振翅飛翔。
1.出自《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飛兔不近駕,鷙鳥資遠擊。
2.出自《沁園春·長沙》詞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7.
鐵刃。
1.出自《淮南子·氾論訓》槽矛無擊,修戟無刺。
8.
古樂器名。即柷。
1.出自《后漢書·馬融傳》故戛擊鳴球,載於《虞謨》。
9.
用同“激”。
1.出自《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泉聲聞復息,動靜隨所擊。
2.出自《嘗茶》詩味擊詩魔亂,香搜睡思輕。
3.出自《論衡·死偽》王季葬于滑山之尾,欒水擊其墓,見棺之前和。
10.
掠去,除。參見“擊菒”。
1.出自《國語·齊語》及寒,擊菒除田,以待時耕。
11.
抵觸,違忤。參見“擊戾”。
1.出自《荀子·修身》行而俯項,非擊戾也。
2.出自《淮南子·主術訓》舉動廢置,曲得其宜,無所擊戾。
1.處世抱樂觀態度的一類人。
1.猶言聽天由命。
1.歡樂的時刻。
安樂的地方。
1.謂樂于遜退,安于貧窮。
1.猶樂陶陶。
1.玩樂之物。
1.歡樂逝去,悲哀到來。
1."長樂未央"的略語。猶言永遠歡樂,歡樂不盡『代常用的吉祥語。當時的瓦當上多飾有"長樂未央"的文字陽紋『初并以"長樂"﹑"未央"為宮殿名。
1.音樂曲調。
1.明清舉行郊社之祭及祀孔典禮中的樂生和舞生的合稱。明制初皆選道童充任,后舞生改用軍民俊秀子弟。清制于儒童﹑生員中挑選。
1.猶樂器。
1.猶樂妓。指歌舞藝人。
1.樂于接近。
1.歡笑。
1.宋詞人張炎的號。
1.音樂的內容。
1.安樂歡欣。
1.喜新厭舊。謂感情不專一。
1.謂所樂的事就去做,所憂的事則避開。語本《易.干》"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1.歌頌功業。
1.猶笑眼。
1.謂愉快地從事本業。
1.樂于所業,安于所居。謂生活愉快安定。
1.有音樂相配合的禮儀。
1.謂因樂于道而忘記憂愁。
2.指因眼前的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1.歌舞技藝。
1.悠閑安樂。
1.和樂平易。
1.亦作"樂軼"。
2.悠閑安樂。
1.著名的小楷法帖。三國魏夏侯玄文,晉王羲之書。唐褚遂良稱其"筆勢精妙,備盡楷則",被評為王羲之正書第一。真跡已佚,后世摹本甚多。參閱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卷三,宋程大昌《考古編·黃庭經》。
1.見"樂氏棗"。
1.舊時官妓的坊署。
1.舊指樂工或官妓的領班。
1.歌頌。
1.樂于用命。
1.古苑名。亦稱"樂游原"﹑"樂游園"。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郊。本為秦時的宜春苑,漢宣帝時改建樂游苑。唐時,為長安士女游賞的勝地。
2.古苑名。故址在今江蘇省江寧縣境。南朝宋武帝所建。南朝梁沈約有《應詔樂游苑餞呂僧珍》詩。參見"樂游"。
1.指天子﹑諸侯舉食時所奏之樂。語本《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賈公彥疏"案《論語·微子》云亞飯,三飰,四飯。鄭云皆舉食之樂。彼諸侯禮尚有舉食之樂,明天子日食有舉食之樂可知。"
1.捆扎;捆綁。
2.拘束;束縛,不自由。
1.門內。指家室。
1.家門以內,家中。
1.猶拊心。
把東西捆在一起,使不分散把布袋口兒~好ㄧ這批貨物運送的時候,應該妥為包裝~。
1.軍事領導的才能。
1.指外任的大臣。
1.婦女的德行。
2.指婦女給人的恩惠。
借指貴族婦女。古時富家女子多居內室,因稱。
1.對督撫的敬稱。
1.指內宮。
1.委以軍事重任。謂寄以閫外之事,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