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亞”的今字。亦作“僫”。亦作“悪”。
2.
討厭,憎恨。
1.出自《易·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2.出自《史記·韓世家》公之所惡者張儀也。
3.出自《送齊暤下第序》眾之所同惡焉,激而舉之,乃忠也。
4.出自《珍珠船》燕惡艾,雀欲奪其巢,即銜艾置其巢中,燕見艾避去。
5.出自《羊》這些犯人真可惡!
3.
誹謗;中傷。
1.出自《戰國策·燕策一》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p>
2.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
3.出自《漢書·衡山王劉賜傳》后乘舒死,立徐來為后,厥姬俱幸。兩人相妒,厥姬乃惡徐來於太子。
4.
畏懼。
1.出自《呂氏春秋·振亂》凡人之所以惡為無道不義者,為其罰也。
2.出自《韓非子·八說》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饑不寒,又不惡死,則無事上之意。
3.出自《潛夫論·考績》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
5.
得罪;冒犯。
1.出自《戰國策·東周策》周恐假之而惡於韓,不假而惡於秦。
2.出自《凍蘇秦》止不過惡大官,吃八十棒。
3.出自《水滸傳》小人是東京禁軍教頭,姓林名沖,為因惡了高太尉,尋事發下開封府,問罪斷遣。
4.出自《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他是縣里頭名押司,我怎敢惡了他!
6.
忌諱。
1.出自《禮記·王制》大史典禮,執簡記,奉諱惡。
2.出自《漢書·夏侯勝傳》在《洪范傳》曰“皇之不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惡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謀。
1.謂造成損失﹐帶來禍害﹑貧困。
1.疲竭憔悴。
1.揮霍。
2.損耗。
1.方言。謂鋤去稻田之雜草。唐杜甫有《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豎子阿段往問》詩。仇兆鰲題解引舊注"耗,減也。謂蒲稗之能為禾害者,盡減去之。"
1.猶言豐歉。田賦因年成豐歉而增減﹐故借指田賦。
1.耗費損害。
1.耗損疲困。
1.耗費;浪費。
消耗~時間丨~人力物力。
1.方言。老鼠。
1.水因耗損而干涸。
1.同"?;?。
2.空虛。
1.損耗減少。
2.謂疲憊﹐不足。
1.消減凈盡。
2.用完。
1.消耗匱乏。
1.猶耗羨。
1.昏亂。
1.亦作"耗耄"。
2.衰老昏聵。
1.見"耗眊"。
1.浪費。
1.舊時官府征收錢糧時以彌補損耗為名額外加征的部分。
1.消磨。
2.見"耗磨日"。
1.即耗磨日。
1.指農歷正月十六日。唐張說有《耗磨日飲二首》。
1.消耗廢棄。
1.猶耗竭。
1.騷擾。
1.損減散失;消散。
1.減少。
1.見"耗斁"。
消耗精力~費力。
1.減少喪失;損耗。
1.瘠薄的土地。
1.消耗傷亡。
1.消息;音信。
1.耽誤。
1.消息。
1.舊時官府征收錢糧時以彌補損耗為名﹐在正額之外加征的部分。
1.語本《漢書.董仲舒傳》"秦國用之﹐死者甚眾﹐刑者相望﹐秏矣哀哉!"顏師古注"秏﹐虛也。言用刑酷烈﹐誅殺甚眾﹐天下空虛也。秏音呼到反?;蛟哗o秏﹐不明也﹐言刑罰暗亂。音莫報反。"秏﹐同"耗"◇用以表示對政治﹑社會昏亂的悲憤。
1.損耗敗壞。
2.耗費﹐開支。
1.猶耗羨。
1.減少;虧損。
耗費資財工程~上億。
〈方〉老鼠。
1.明亮。
2.浩汗。盛大貌,廣大貌。
1.潔白貌。
1.光明正大之氣。
1.光明的上天。
1.純白;潔白貌。
1.白色的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