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行頓遲。
1.出自《說文·馬部》篤,馬行頓遲也。
2.出自《訄書·訂文》馬之重遲,物之重厚,其重同,其重之情異,則別以篤、竺。
2.
固;堅實。
1.出自《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
3.
誠篤。
1.出自《后漢書·班彪傳論》彼將以世運未弘,非所謂賤焉恥乎?何其守道恬淡之篤也!
2.出自《答胡生書》至于是而不悔,非信道篤者,其誰能之。
4.
加厚;增厚。
1.出自《禮記·中庸》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篤周祜。
5.
深厚。
1.出自《漢書·賈山路溫舒等傳贊》路溫舒辭順而意篤,遂為世家,宜哉。
2.出自《新唐書·裴垍傳》議者謂帝知垍明,倚任方篤,尚不免疑嫌,以信處位之難云。
3.出自《宋史·蘇轍傳論》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
4.出自《詩言志--寫在〈廖仲愷〉公映之時》歷史資料證實,廖仲愷與何香凝自從一八九七年在廣州結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互敬互愛,感情彌篤,在革命需要的關鍵時刻,他們傾注的卻是英雄的兒女情。
6.
純一;專一。參見“篤行”、“篤志”。
1.出自《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2.出自《答耿中丞書》公既深信而篤行之,則雖謂公自己之學術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3.出自《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中華民國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屆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4.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5.出自《南史·儒林傳·鄭灼》常蔬食,講授多苦心熱,若瓜時,輒偃臥以瓜鎮心,起便讀誦,其篤志如此。
6.出自《西游記》師徒們出洞來,攀鞍上馬,找大路,篤志向西。
7.出自《花城》她并不是保羅見到的那種博學而篤志的大學生。
7.
甚;達到高度。常形容病勢沉重。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病篤。
2.出自《舊唐書·列女傳·樊彥琛魏氏》彥琛病篤。
3.出自《嘯亭雜錄·阿文成公用人》﹝阿文成公﹞病篤時,將其兵書、詩文稿盡命焚之。
8.
切實;確鑿。參見“篤論”。
1.出自《朱烈女傳》﹝烈女朱寶﹞偶憶書中語,服其論之篤也。
9.
困;困苦。
10.
象聲詞。參見“篤篤”。
1.出自《有志者》篤篤篤地老和尚起勁敲著木魚做早課。
11.
通“督”。
1.出自《孔子家語·入官》篤之以累年之業,不因其力,則民引而不從。
2.出自《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張公﹞與夫人諄諄蚤暮篤子以文。
3.出自《小爾雅疏證》《春秋傳》“司馬督”,《漢書·古今人表》作“司馬篤”,“督”“篤”同。”
1.偷食的狗。
2.殺狗。
1.猶拐騙。
1.盜賊作亂。
1.竊取國家政權。
1.亦作"盜汗"。
2.中醫指睡中汗出﹑醒時即止的病癥。
1.漢文帝時有人盜高廟座前玉環,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廷尉張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奏當棄市。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以"盜環"指犯上反叛。
1.盜劫的禍害。
1.亦作"盜火"。
2.盜賊所放的火。
3.竊取火種。希臘神話傳說普羅米修斯從天上盜取火種帶到人間,因此觸怒主神宙斯,被鎖在高加索山崖,但他寧受折磨,堅毅不屈。
1.結聚成伙的盜賊。
1.盜賊的行跡;盜竊的痕跡。
1.謂過量痛飲。
1.亦作"盜劫"。
2.盜竊掠奪。
3.搶劫殺害。
1.竊取克扣。
1.非法截留。亦指非法截留的財物。
1.《淮南子.泛論訓》"齊人有盜金者,當市繁之時至掇而走,勒問其故曰'而盜金于市中何也?'對曰'吾不見人,徒見金耳。'"后用為自欺欺人的典實。
2.《漢書.直不疑傳》"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后用為無端見疑的典實。
1.亦作"盜警"。
2.謂發生盜賊劫掠事件。
1.竊據。
1.為盜之具。指謀取私利的手段。
1.割據;強占。
1.私自開通水道;非法決裂堤岸。
1.亦作"盜掘"。
2.猶盜發。
1.謂營私舞弊以亂軍。
1.非法征收賦稅。
2.見"盜賊課"。
1.猶盜匪。
1.猶盜巢。
1.猶盜魁。指取富貴或名位不以其道者。《老子》"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夸,非道也哉!"王弼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盜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財皆盜夸也。"魏源本義"盜夸《韓非子》作'盜竽'。案古韻虞﹑麻通用,則'竽'﹑'夸'皆協韻?!墩f文》'竽'﹑'夸'皆虧聲。蓋篆文'于'作'虧',是以形近致誤。"高亨正詁"'夸'﹑'竽'同聲系,古通用。據韓說,盜竽猶今言盜魁也。竽以樂喻,魁以斗喻,其例正同。"一說,強盜為服飾以夸于人∮上公注"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劫盜以為服飾,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親戚并隨也。"參見"盜竽"。
1.亦作"盜夸"。
2.猶盜夸。
1.盜賊首領;大盜。
2.指取富貴或名位不以其道者。
1.古代傳說周穆王八駿之一。頸細,色淺黑。
2.泛指良馬。
1.《谷梁傳.哀公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后以"盜例"指《春秋》書盜的義例。
1.見"盜鈴掩耳"。
1.同"盜鐘掩耳"。
1.竊取祿位。亦指竊取祿位之人。
1.懲辦盜賊的法律。
1.竊盜與叛亂。語本《論語.陽貨》"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2.盜匪之亂。
1.盜竊掠奪。
1.春秋時,秦穆公出游,其右驂亡失,穆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穆公不罪食馬人,而賜其酒,以佐食◇秦晉戰于韓原,晉軍圍穆公乘,食馬者三百馀人奮力救之,遂破晉軍,虜晉惠公。事見《呂氏春秋.愛士》◇用為賞罪臣而終得其力的典實。
1.亦作"盜買"。
2.非法購買。
1.亦作"盜賣"。
2.盜竊出賣;私自出賣。
1.私自吞沒。
1.竊取名聲。
2.盜賊之名。
1.亦作"盜名欺世"。
2.竊取名聲以欺騙世人。
1.竊取名義和稱號。
1.猶掠美。謂竊取他人智慧。
1.謂偷磨金屬錢幣以取其屑。
1.派別。
2.各政黨或政黨中各派別的統稱。
1.猶朋黨。
1.結黨偏私。
1.結黨相連。
1.猶黨籍。諷刺少數人把黨籍視作謀取個人私利的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