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鳥,外形像雞,雄的尾巴長,羽毛美麗,多為赤銅色或深綠色,有光澤,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飛。種類很多,如血雉、長尾雉等。通稱野雞,有的地區叫山雞。
2.
量詞
古代城墻長三丈高一丈叫一雉。
3.
名詞
(Zhì)姓。
4.
〈書〉指雉堞。
1.
垁”的今字。亦作“搱”。亦作“鴙”。
2.
古代博戲中的采名。按,此種博戲尚有不同規則。參閱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宋程大昌《演繁露·投五木瓊橩玖骰》。
1.出自《晉書·劉毅傳》后於東府聚摴蒱大擲,一判應至數百萬,余人并黑犢以還,唯劉裕及毅在后。毅次擲得雉,大喜,褰衣繞床,叫謂同坐曰:“非不能盧,不事此耳。”
2.出自《山堂肆考·技藝·五木》古者烏曹氏作博,以五木為子,有梟、盧、雉、犢、塞,為勝負之采。博頭有刻梟形者為最勝,盧次之,雉、犢又次之,塞為最下。
3.出自《聊齋志異·賭符》明明梟色,呵之,皆成盧雉:計前所輸,頃刻盡覆。
4.出自《高漸離》我剛才投到野雞,三黑二雉一十四,該我再投了。
3.
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1.出自《禮記·坊記》古制國不過千乘,都城不過百雉。
2.出自《左傳·隱公元年》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3.出自《藝林伐山·尋常丈尺》《禽經》云:“鵻上無尋,鷚上無常,雉上有丈,鷃上有赤。”上,言飛而上也……雉上能丈,故計丈曰雉,《左傳》“都城百雉”是也。
4.
指雉堞。
1.出自《陳書·高祖紀上》緣淮作城,自石頭迄青溪十余里中,樓雉相接。
2.出自《新唐書·韓休傳》起建業,抵京峴,樓雉相望。
5.
古代諸侯之宮門名。一說天子之宮門名。參見“雉門”。
1.出自《撰征賦》爾乃經雉門,啟浮梁,眺鐘巖,越查塘。
2.出自《周禮·天官·閽人》閽人掌守王宮之中門之禁
3.出自《禮記·明堂位》雉門,天子應門。
6.
通“夷”。平。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7.
通“矢”。陳列。參閱清錢大昕《潛研堂集·答問》。
1.出自《爾雅·釋詁上》雉,陳也。
8.
通“絼”。牛鼻繩。
1.出自《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置其絼
9.
鳥名。通稱野雞。雄者羽色美麗,尾長,可做裝飾品。雌者尾較短,灰褐色。善走,不能遠飛。肉味鮮美。
1.出自《易·旅》六五:射雉一矢亡。
2.出自《送區弘南歸》詩蜃沈海底氣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翚。
3.出自《本草綱目·禽二·雉》雉,南北皆有之,形大如雞,而斑色繡異。雄者文采而尾長,雌者文暗而尾短。
4.出自《故事新編·非攻》楚有云夢,滿是犀兕麋鹿,江漢里的魚鱉黿鼉之多,那里都賽不過,宋卻是所謂雉兔鯽魚也沒有的。
10.
指獵取野雞。參見“雉兔”。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1.子嗣,兒子。
2.泛指兒女。
3.借貸的利息。
4.孳生蕃息。
1.鳥名。即子規。
1.認真﹑細致;細心。
2.小心,留神。
3.清晰;分明。
4.詳情;底細。
1.較細的絲弦,做三弦﹑琵琶﹑南胡的外弦用。
1.星名。屬井宿,即天鴿座中間二星。
2.雙星或聚星的成員星泛稱"子星"。
1.泛指子孫﹑后輩。
2.謂子輩;子女。
3.特指孫輩。
1.春秋楚大夫伍員的字。楚平王殺其父奢兄尚,其經宋鄭入吳,助闔廬奪取王位,整軍經武。不久,攻破楚國,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吳王夫差時,因力諫停止攻齊,拒絕越國求和,而漸被疏遠◇夫差賜劍命自殺,并以鴟夷革盛其尸浮于江上。
1.指虛構的﹑不存在的事情。
1.幼小的牲畜。
1.亦作"子?"。亦作"子婿"。
2.女兒的丈夫,女婿。
1.見"子壻"。
1.即諸子學。一般與經學﹑史學并提。
1.供官府雜使的徭役。
1.即小徭。
1.方言。指蠓﹑蚋等類昆蟲。人被叮咬后局部腫脹﹑奇癢。
1.細腰。要﹐"腰"的古字。
2.古深衣之衽(兩旁前后幅縫合之處﹐即腰部衣身最狹之外)。
3.古代合棺之木。兩邊各三枚﹐兩頭各二枚。又名"衽"。
1.古時稱太子。
2.猶少爺。
1.方言。對表現較差而又難以管束的青年人的貶稱。
1.猶言小冤家。
1.占有少量資產﹐從事小規模的生產經營﹐不雇用或雇用少數工人的小工商業者。
1.工業生產中三班制的中班。
源于中世紀吟唱詩人所唱的情歌,與晨歌對稱。常由男子晚上在戀人的窗下演唱,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18世紀70年代在歐洲貴族宮廷里出現的一種器樂重奏或小型樂隊演奏的娛樂性組曲,也稱小夜曲,其風格明朗、輕快,近似嬉游曲。
1.古代婦女頰上的小樣裝飾。
2.借指美女。
1.古人想象中物質小至不能再分的質點。惠施用以稱無窮小。
1.內褲;褲子。
1.小娃娃。
1.禮儀細節。
2.唐代禮部主事的別稱。
1.稱母親的幼妹。
2.舊時稱父輩年輕的妾。
1.即小姨。
1.小便﹐撒尿。
1.古代對年輕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稱。
1.指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2.小技藝。
1.稍微不同。
2.指細微不同處。
3.微有特異。
1.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1.小差事。
2.小規模的勞役。
1.小心;小殷勤。
2.小便宜。
1.稱所贈送禮物的謙詞。亦直指微薄的心意。
2.喻不值一提的事物。
1.小船。
1.小船。
1.古指小官。《書.立政》"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孔穎達疏"自虎賁已下﹐歷舉官名﹐言此官皆須得其人﹐不以官之尊卑為次。蓋以從近而至遠﹐虎賁﹑綴衣﹑趣馬三者官雖小﹐須慎擇其人。"一說指小官之長。蔡沈集傳"小尹﹐小官之長。"
1.猶小酌。場面簡單而隨便的飲酒。
2.小量地飲;略飲。
1.謂隱居山林。
1.即小像。
2.形象。
1.匹夫之勇。
1.小額用度。
2.猶言小才。
3.用而未盡其才﹐猶言派小用場。
1.略勝。
2.年少的俳優。亦指年輕的演戲賣唱人。
1.傳說中的吉利神祇。
1.年長者對所敬佩的年輕者的稱呼。
2.科舉時代有科名者對未進學童生的稱呼。
1.稍有一些。
2.謂薄有資財。猶言小阜﹑小康。
1.小資產階級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