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古代指車軸的末端。
1.
車轂外端貫穿車軸的細孔。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為賢,去三以為軹。
2.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撫齡軹而還睨分,心勺濼其若湯。
2.
車軸頭。
1.出自《周禮·〈考工記〉序》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
2.出自《新唐書·禮樂志六》祭兩軹及軌前,乃飲。
3.
車兩輢橫直交結之木。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輿人》參分較圍,去一以為軹圍。
2.出自《釋車》車闌謂之齡,輢內之齡謂之軹。
4.
古縣名。在今河南省濟源縣。
1.出自《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
2.出自《楊荊州誄》散璞發輝,臨軹作令?;幸乩?,惠洽百姓。
5.
通“枳”。歧。參見“軹虺”。
1.出自《爾雅·釋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中有枳首蛇焉
6.
通“枝”。
1.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自宮門至於光家之門,階席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使坐立侍皆操長戟交軹。
2.出自《諸子平議補錄·吳越春秋》此軹字當讀為枝,古字通用。枝從支聲,軹從只聲,兩聲相近,肢或作肢,即其證也。戟者有枝之兵,交軹即交枝,言戟枝相交也。
7.
通“只”。語氣詞。
1.出自《莊子·大宗師》許由曰:“而奚來為軹?”
1.《漢書.蒯通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權。
1.大略,大約。
1.暫且不說,不必論及。
1.《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鉻?'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后以"亡馬"比喻因禍得福,禍福相生。
1.見"亡歿"。
1.滅亡。
1.流亡在外的百姓。
1.猶言亡歿。
1.流亡者。
1.本指脫離戶籍的逃亡者◇泛指不顧性命,犯法作惡的人。
1.亦作"亡沒"。
2.死亡。
1.無奈。
1.逃跑并躲藏起來。
1.叛逃。
1.亡叛。
1.謂國破家亡。
1.連詞。抑或,還是。
1.無敵。
1.指去世的父母。
2.死掉父母。
1.《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戶"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之事。
1.晉王獻之卒,其兄徽之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乃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子敬,獻之字。見《晉書.王徽之傳》◇因以"亡琴"為悼念亡弟之典實。
1.無情。
1.沒有窮盡。
1.喪生。
1.逃遁。
2.散失。
1.散失殘缺。
1.亡缺。散失殘缺。
1.逃亡者;流亡者。
2.死者。
3.用為詈詞。
4.迷妄之人。亡,通"妄"。
1.即靈牌。
1.忌日。先輩去世的日子。
1.如同沒有一樣。
2.不如,不及。
1.逃散。
2.指逃散的人。
3.散失。
1.殺身;喪身。
1.喪失;丟失;散失。
2.失蹤。
1.無知。
1.不符合事實。
1.損失箭和箭頭。比喻軍事上的細微損失。
1.舊時自稱去世的妻子。宋梅堯臣有《刁經臣將歸南徐許予尋隱居之所及亡室墳地因走筆奉呈》詩。
1.漢司馬相如作《子虛賦》,假托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互相問答◇因以"亡是公"指實際上不存在的人或物。
1.即亡是公。
1.猶亡故。逝世。
1.散失的書籍。
1.死亡。
1.逃亡。
1.脫離戶籍而逃亡在外的人。
1.脫落,脫漏。
1.古代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主張一切順應自然的變化。
1.沒有意義。
2.指無意義之事。
1.逃亡的征兆。
1.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