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淺而小的杯子。
1.出自《方言》盞,杯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間曰椷,或曰盞。
2.出自《酬振武胡十二丈》詩橫飛玉盞家山曉,遠蹀金珂塞草春。
3.出自《世其宅夜集同君采作》詩獨憐竹葉盞,仍對菊花團。
2.
特指醬杯。
1.出自《太平御覽》醬杯曰盞。
3.
杯狀器皿。
1.出自《吶喊?藥》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
4.
酒、茶或燈的計量單位。
1.出自《撥悶》詩聞道云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
2.出自《水滸傳》那婦人拿起一盞茶來,把帕子去茶鐘口邊一抹,雙手遞與和尚。
3.出自《儒林外史》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
4.出自《寒夜》對面人行道上水果攤和面擔子旁邊幾盞電石燈星子似地在黑暗的街中閃光。
5.
燈碗。
1.出自《夷堅乙志·天心法》〔李衡老〕寓居桂林,夜如廁,見燈盞出于外,心已怪之。復取置中間,俄又在外……盞正覆而油不傾。
1.雜樂和變樂。
2.唐宋在田賦正稅以外的附加稅。
1.行為不端的賓客。
1.中醫(yī)指內(nèi)科多種疾病。醫(yī)書有《傷寒雜病論》。
1.混雜不純。
1.用色絲織就的絲織品。
2.古代旗幟上雜色的裝飾物。
1.多而不純。
1.猶言亂七八糟。
1.粗布。
2.猶密布。
1.指各色絲織品。
2.廣泛采集。
1.見"雜彩"。
1.指雜草。
1.各種草。
2.指野草。
1.見"雜廁"。
1.猶雜廁﹐錯雜置立。
1.零雜差使。
2.古代徭役之一。
1.亦作"雜鈔"。
2.按預定宗旨從各種書籍選取所需文字材料。
3.古時亦指圖書分類中的一個子目﹐此類圖書均系按預定宗旨從各種書籍選取所需文字材料纂輯而成。如《經(jīng)史百家雜鈔》。
1.見"雜抄"。
1.錯雜陳列或呈現(xiàn)。
1.指非正經(jīng)的職業(yè)。
1.封建時代非正途出身的官員。
1.混雜而居﹔共處。
1.古代史籍紀傳之一種。因名目眾多﹐且時雜虛妄之說﹐故別為一類﹐以區(qū)別于正史之紀傳。
2.紀傳體正史中列傳的一小類。如《新五代史》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七均為雜傳。
1.謂多種管樂合奏。
1.錯雜編排。
1.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湊合在一起。
1.即雜耍。
1.見"雜錯"。
1.亦作"雜厝"。
2.間雜﹔混雜。
3.指間雜﹑錯雜之物。
4.多而雜。
5.交錯配合。
也作雜fe57!薄7自櫻輝勇一岢±鍶松雜沓|兩軍人馬雜fe57!
1.古代諸侯和大夫便服上的帶子。
1.零星事務。
2.古代戲曲中扮演配角的一種行當。
1.古時賦稅制度﹐常規(guī)戶調(diào)外之加征﹐謂之"雜調(diào)"。
2.謂非按常規(guī)選調(diào)。
1.共同審定。
1.不合正道。
2.相反。
1.古代指各專類罪名以外的其他罪名。
1.見"雜泛"。
1.見"雜泛差役"。
1.元明時指各種不定的零碎的徭役﹑差使﹐如斫柴﹑修倉﹑運料﹑接遞等等。
1.主要肥料之外的肥料。
1.正項開支以外的零碎費用。
2.學校為雜項開支而向學生收的費用。
1.古代所規(guī)定的各色服制。
1.舊時田賦以外的各種附加賦稅。
1.指禾稈。
1.零星的感想。
2.指寫零星感想的一種文體。
1.指古詩中的歌或行。《文選》有雜歌一目。
2.苗族指山歌。
1.古代樂府采自民間的歌謠。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輯有《雜歌謠辭》七卷。分歌辭四卷﹐謠辭三卷。其中歌是入樂的。謠雖未入樂﹐但性質(zhì)和樂府民歌相似。
1.謂屯田之兵與居民雜居。
1.做雜務的人﹔勤雜工人。
1.比喻雜而不精。
1.集合﹔聚集。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