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盪】的拼音、怎么讀

盪

拼音: dàng

繁體:盪

筆畫:17

部首:皿

結構:上下

五行:火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

移動;搖動。

1.出自《易·系辭下》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2.出自《悼室人》詩帳里春風盪,檐前還燕拂。

3.出自《漢朝儒生行》聲名自震大荒西,飲馬昆侖盪海水。

2.

引申為搖槳,搖船。

1.出自《花月痕》到了黃昏,方才將船仍盪到彤云閣。

3.

推;撞;碰。

1.出自《南史·蕭穎胄傳》時江祏專執朝政,此行由祏,穎胄不平,曰:“江公盪我輩出?!?/p>

2.出自《云仙雜記·烏龍》〔奴〕欲謀殺然,狗注視奴,奴方興手,烏龍盪奴,奴失刀仗,然取刀殺奴。

3.出自《麗春堂》休慌,我若是手梢兒在你身上盪,又只怕惹起風霜。

4.出自《西游記》只恐盪了一下兒,教你沒處貼膏藥,九個眼子一齊流血。

4.

掃蕩;沖殺。

1.出自《韓詩外傳》子路曰:“由愿奮長戟,盪三軍?!?/p>

2.出自《晉書·劉曜載記》隴上歌之曰:“隴上壯士有陳安……丈八蛇矛左右盤,十盪十決無當前?!?/p>

3.出自《南齊書·戴僧靜傳》孫曇瓘驍善戰,每盪一合,輒大殺傷。

5.

滌器。參見“盪滌”。

1.出自《說文·皿部》盪,滌器也。

6.

洗滌;清除。

1.出自《漢書·藝文志》聊以盪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於胸中。

2.出自《西都賦》流大漢之愷悌,盪亡秦之毒螫。

3.出自《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盛明盪氛昏,貞休康屯邅。

7.

沖刷。

1.出自《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長老乃令人往寺外前后觀之,但見高峻之處,皆盪得坦平,滾滾泉流不竭。

2.出自《栗恭勤公傳》工不能筑埽水中,磚則能水中拋壩,即盪成坦坡,亦能減緩急沖,化險為易。

8.

放縱。

1.出自《漢書·丙吉傳》候伺組、征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盪,數奏甘毳食物。

9.

涂抹。猶搪。

1.出自《新唐書·食貨志四》江淮多鉛錫錢,以銅盪外。

10.

抵擋。參見“盪寒”。

1.出自《漁樵記》老漢沽下一壺兒新酒,等兩個兄弟來時,與他盪寒。

2.出自《殺狗勸夫》將鐘熱酒來,與小叔叔盪寒。

3.出自《水滸傳》武行者道:“且把酒來盪寒?!钡曛魅吮闳ゴ騼山蔷?,大碗家釃來,教武行者吃。

11.

推算;運算。

1.出自《夢溪筆談·象數一》乘除相盪,無所附益,泯然冥會者,真數也。

12.

空曠。參見“盪盪”。

1.出自《韓詩外傳》盪盪乎其義不可失也,廉乎其廉而不劌也。

2.出自《漢書·郊祀志下》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終之藥……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13.

用同“燙”。

1.出自《朱子語類》如雞抱卵,看來抱得有甚暖氣!只被他常常恁地抱得成。若把湯去盪,便死了。

2.出自《遇上皇》打二百錢酒,你慢慢的盪來我飲者。

3.出自《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待狗肉煮得稀爛,酒也盪得熱了,我才到你家里。

14.

用同“趟”。量詞。

1.出自《西游記》打一回,吹一盪,朗言齊語開經藏。

2.出自《兒女英雄傳》舅太太年前忙忙的回家走了一盪,料理畢了年事,便趕回來。

15.

用同“簜”。竹子。

1.出自《俗言·蕩節》郭知玄《韻序》:“銀鉤乍閱,晉豕成群;蕩櫛行披,魯魚盈貫。”盪,如《周禮》“簜節”之簜,謂竹也。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宣氣

1.謂發散陽氣,以生萬物。

2.宣泄滯氣。


宣洽

1.普遍沾溉。

2.普遍和協。


宣情

1.發抒情感。


宣請

1.下詔召請。


宣曲

1.見"宣曲宮"。


宣曲宮

1.漢宮名。亦省稱"宣曲"。


宣取

1.皇帝下旨索取某物。

2.猶宣召。


宣勸

1.敦促勸勉。

2.指皇帝賜酒勸飲。


宣散

1.寬舒而松弛。


宣赦

1.宣布赦書。


宣省

1.遍察;巡視。


宣圣

1.漢平帝元始元年謚孔子為褒成宣公。此后歷代王朝皆尊孔子為圣人,詩文中多稱為"宣圣"。


宣使

1.宣撫使的省稱。唐玄宗時始置。派朝臣巡視災害地區,亦稱宣慰安撫使。

2.宮中專司宣召的內監。


宣示

1.顯示;展示。

2.宣布;公布。

3.宣揚。

4.曉諭;揭明。


宣視

1.同"宣示"。

2.視,通"示"。


宣室

1.古代宮殿名。殷代宮名。

2.古代宮殿名。指漢代未央宮中之宣室殿。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宣授

1.宣布和授予。

2.指用皇帝制書的形式委命官職。

3.傳授。


宣疏

1.誦讀祝禱文。


宣述

1.表述;描敘。

2.猶宣講。


宣說

1.猶宣講。


宣索

1.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錢財用物。

2.猶索取。

3.猶宣喚。


宣鎖

1.宋制,凡擬草除授宰執及重要事項的制詔,由天子當晩宣召當直翰林學士官面諭,歸院后,令內侍鎖學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當日晨交中書授舍人宣讀后,方可開院∠稱"宣鎖"。見《宋史.職官志二》。


宣壇

1.做道場用的誦經臺。


宣陶

1.抒發陶寫。


宣騰

1.宣示傳達。

2.北方方言。猶膨脹。


宣帖

1.又稱宣札。宋代頒給軍校的委任狀,持此可依照恩例升補官職。


宣通

1.明白通達。

2.謂廣泛傳播。

3.疏通;暢通。


宣統帝

即溥儀”(591頁)。


宣頭

1.晩唐樞密使自禁中受詔,出付中書省,稱為"宣"。至五代后唐時,不由中書省,直接發至樞密院者亦稱為"宣",小事則發"頭子",又稱"宣頭"。見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南唐李中《碧云集》中有《己未歲冬捧宣頭離下蔡》﹑《捧宣頭許歸侍養》等詩題。


宣吐

1.宣讀,當眾朗讀。


宣腿

1.云南省宣威縣出產的火腿。也叫宣威腿或云腿。


宣威

1.宣揚威力。


宣尉

1.宣慰使的省稱。


宣尉司

1.即宣慰司。亦借稱宣慰使。


宣慰

1.謂大臣代表皇帝視察某一地區,宣揚政令,安撫百姓。


宣慰使

1.官名。唐元和十四年,平淄青節度留后李師道,分其地為三鎮,以楊于陵充淄青十二州宣慰使。此是臨時性差遣,不為常制,見《舊唐書.楊于陵傳》。元代為宣慰使司長官。至明清時不設于內地,而專設于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為土司世襲之官。參見"宣慰司"。


宣慰司

1.元置宣慰使司,管理軍民事務,分道掌管郡縣,為行省和郡縣間的承轉機關。明清時不設于內地,而獨存于土司。參閱《文獻通考》卷六十﹑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


宣問

1.帝王后妃向臣下發問。

2.猶安慰。


宣武

1.威武。

2.城門名。北京舊城有九門,其南之西門,元稱順承,明正統四年改為宣武,俗又稱順治門。參閱《清一統志.京師一》。


宣錫

1.宣賜。指皇帝賞賜。


宣下

1.向下級宣布詔令。


宣協

1.宣揚協和。


宣寫

1.抒寫。


宣泄

1.亦作"宣泄"。

2.泄露;泄漏。

3.猶言舒散。

4.排放,泄出。


宣謝

1.即宣榭。


宣榭

1.古代建筑于土臺上的廳堂,為講武臨觀之所。


宣行

1.普遍施行。

2.傳布;流布。

3.宣布和施行王命。


宣序

1.全面安排。


宣宣

1.形容眾音齊奏,聲響很大。


宣旬

1.巡撫各地,宣揚德教。語出《詩.大雅.江漢》"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毛傳"旬,徧也。"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南区| 重庆市| 岗巴县| 南开区| 南乐县| 周至县| 岑巩县| 彩票| 连山| 平湖市| 万全县| 天祝| 阜康市| 澄江县| 炉霍县| 新密市| 岱山县| 游戏| 蓝田县| 遂昌县| 澄城县| 通山县| 南京市| 青河县| 望城县| 塔河县| 湄潭县| 靖江市| 白河县| 巢湖市| 河池市| 涿州市| 防城港市| 静安区| 长武县| 土默特左旗| 甘德县| 连城县| 德钦县| 青浦区|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