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時一種用來盛食物的器具。
2.
同“庵”。多用于人名。
1.
亦作“盫”。
2.
覆蓋。
1.出自《說文·皿部》盦,覆蓋也。
2.出自《本草綱目·草四·續斷》閃肭骨節,用接骨草葉搗爛盦之,立效。
3.
遮蓋或封閉有機物,使變質發酵。
1.出自《正字通·皿部》盦,覆蓋物過性也。《黃??山集》有《禁民盦谷為紅曲榜文》。
2.出自《語竇》海棠花欲鮮而盛,于冬至日早,或以盦過麻屑糞土壅培根下。
4.
古代盛食物之器。《考古圖》收有周伯盞饋盦,《宣和博古圖》收有周交虬盦。
1.出自《游宦紀聞》古器之名,則有……盦,于含切,覆蓋也,似洗而腰大,有足提攀。
5.
同“菴”、“庵”。圓形草屋。
1.出自《清稗類鈔·孝友》既卜葬其父母於西溪而廬墓焉,乃筑風木盦以避寒暑。
6.
同“淹”。用鹽、香料等浸漬食物以利保藏。參見“盦生”。
1.出自《都城紀勝·食店》﹝南食店﹞所以專賣面食魚肉之屬,如鋪羊面、盦生面。
1.租賃房屋。
1.雇運之費。
1.僦功。僦,通"就"。
1.謂成就事功。僦,通"就"。
1.謂雇車船載運。
1.亦作"僦匱"。
2.唐代有柜房,是一種代人保管金錢及貴重物品以收取保管費的寄存業。所設保管柜即稱"僦柜"。亦用以泛指這種柜房業務◇又演變為典當質錢的質庫(當鋪)。
1.租屋而居。
2.指所租之屋。
1.見"僦柜"。
1.租賃。
1.雇用民夫。
1.雇金。
1.猶租賃。
1.承雇服役的人。
2.雇傭人。
1.租屋。
2.指租賃之屋。
1.租稅。
1.謂租借田地。
1.租賃房屋。
1.賃屋寓居。
1.雇運。
1.雇車船載送。
1.謂雇金,賃金。
1.雇船,租船。
1.指靈鷲山。據傳此山居于水中,故稱。相傳釋迦牟尼在此坐禪說法,因用以代稱佛地。
1.指佛殿。
1.指佛寺。
1.鷲山。
2.代稱佛寺。
1.寺名。故址在北京西城內城隍廟南。明代寺內曾保存過旃檀佛像。
2.寺名。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郊。
1.鷲山石窟,相傳鷲山未至頂三里,有石窟南向,為釋加牟尼坐禪之處。
1.鷲山。
2.借指佛寺。
3.指杭州靈隱寺前飛來峰。飛來峰又名靈鷲,故稱。
1.即鷲羽。
1.指杭州靈隱寺前飛來峰。
1.鷲山石室。相傳釋迦牟尼曾說法于此。亦泛指禪房。
1.即鷲峰。
1.即鷲山。其形似雕頭,故稱。
1.鷲山。
1.鷲的羽毛。可制箭羽。
2.借指箭。
1.見"鷲岳"。
1.指沙俄的國徽。其國徽圖像如鷹,因稱。
1.因鼻孔堵塞而發音不清。
1.見"齨鼻"。
1.方言。物體腐爛發酵而發出的臭味。
1.宋元時的戲場和其他演藝場所。一般用欄桿作圍或用大幕隔開。亦泛指聲色場所。
1.兩頭有搭鉤的繩子。
1.抅攔。
1.居喪。
1.處于安寧的環境。
1.同"居安思危"。
1.《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朱熹集注"自得于己,則所以處之者安固而不搖,處之安固,則所藉者深遠而無盡。"后以"居安資深"謂掌握學問牢固而根底深厚。
1.處于卑微地位。
1.猶言處于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