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戝”。
2.
敗壞;毀壞。
1.出自《左傳·文公十八年》毀則為賊。
2.出自《淮南子·主術訓》若欲飾之,乃是賊之。
3.出自《執鏡誡》嗟爾在職,為代作則,刑不可濫,政不可賊。
3.
讒毀。
1.出自《逸周書·皇門》是人斯乃讒賊媢嫉,以不利于厥家國。
2.出自《莊子·漁父》析交離親謂之賊。
3.出自《春秋繁露·仁義法》故自稱其惡謂之情,稱人之惡謂之賊。
4.
害;傷害。
1.出自《楚辭·招魂》歸來歸來,恐自遺賊些。
2.出自《罵尸蟲文》陰幽跪側而寓乎人,以賊厥靈。
3.出自《讀通鑒論·晉惠帝六》王衍、陸機、潘岳之死,自賊者也。
4.出自《墳·摩羅詩力說》非彼不生,即生而賊于眾,居其一或兼其二,則中國遂以蕭條。
5.出自《玉篇?戈部》賊,傷害人也。
5.
殺戮;殺害。亦指殺人者。
1.出自《書·舜典》寇賊奸宄。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
3.出自《越絕書·吳人內傳》紂賊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
4.出自《〈秋瑾集〉序》徐錫麟既誅恩銘,黨禍浸尋及紹興,遂牽連以告有司而賊之。
6.
禍害。
1.出自《荀子·大略》能除患則為福,不能除患則為賊。
2.出自《韓詩外傳》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賊。
3.出自《史記·龜策列傳》諫者福也,諛者賊也。
7.
謂對國家、人民、社會道德風尚造成嚴重危害的人。
1.出自《周禮·秋官·士師》二曰邦賊。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明其為賊,敵乃可服。
3.出自《勸農詩·省訟》唆汝致爭元是賊,勸令和忍是良師。
4.出自《訄書·明獨》小群,大群之賊也。
8.
搶劫或偷竊財物的人。
1.出自《荀子·正論》故盜不竊,賊不刺。
2.出自《晉書·陶侃傳》杜弢為益州吏,盜用庫錢,父死不奔喪,卿本佳人,何為隨之也?天下寧有白頭賊乎!
3.出自《彷徨·在酒樓上》比不上一個偷雞賊,那是什么東西呢?
9.
偷竊。
1.出自《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
2.出自《西湖二集·張采蓮隔年冤報》從來道:“近奸近殺,近賭近賊”,此是一定之理。
10.
詐偽;狡黠。
1.出自《韓非子·說疑》言是如非,言非如是,內險以賊其外,小謹以征其善。
2.出自《邯鄲記·生寤》[扮小公子出拜介]好個公公,好個公公,公公青目你孫子些兒。[生笑介]孩子到賊哩。
3.出自《柳家大院》老王還有個女兒,大概也有十四五歲了,又賊又壞。
11.
邪辟不正。參見“賊心”、“賊相”。
1.出自《史記·蒙恬列傳》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為己也,因有賊心。
2.出自《三元記·餞行》若做經紀,賊心便起,賤買貴賣,損人利己。
3.出自《廣德州守趙使君傳》士英曰:“爾小吏,敢抗我哉!”使君曰:“爾蠻獠,非人類!廣德州守今日為國死,然恨不死外難,而死賊相耳。”
12.
詈詞。參見“賊禿”。
1.出自《醒世姻緣傳》賊忘恩負義砍頭的!賊強人殺的!明日府里問,再不還打一百板哩!
2.出自《滬諺外編·庵堂相會》大興跪在公堂上,知縣罵他忘八賊監生,責他為何要賴婚。
13.
暴虐,狠毒。
1.出自《管子·形勢解》為主而賊,為父母而暴,為臣下而不忠,為子婦而不孝:四者人之大失也。
2.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將敗》十八曰賊。
3.出自《續世說·讒險》李義府狀貌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
14.
克,制約。
1.出自《公孫龍子·通變論》白足之勝矣而不勝,是木賊金也。
2.出自《論衡·物勢》金不賊木,木不成用;火不爍金,金不成器。故諸物相賊相利。
15.
方言。很,十分。表示程度相當高。多用于貶義。
1.出自《紅樓夢》都是茗煙調唆的,等我回去告訴嬤嬤們,一定打你個賊死!
2.出自《足疾》詩水涌夏不暑,賊寒寇我足。
3.出自《陳奐生上城》他用手一摸,身下賊軟,連忙一個翻身,低頭望去,證實自己猜得一點不錯,是睡在一張棕棚大床上。
16.
一種專食苗節的害蟲。
1.出自《詩·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
2.出自《后漢書·明帝紀》有司其勉順時氣,勸督農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賊。
1.亦作"皁裙"。
2.鸛的別名。
1.亦作"皁人"。
2.古代養馬的下吏。
1.亦作"皂紗"。
2.黑色的紗。
1.亦作"皁衫"。
2.黑色短袖單衣。
1.見"皂絲麻線"。
1.浸泡皂莢的水。
1.亦作"皂絳"。
2.黑色的絲繩。
1.亦作"皂綈"。
2.黑色厚繒。亦指用黑色厚繒做成的衣服。
1.舊時衙役的領班。
1.灶神的俗稱。
1.亦作"皁物"。
2.柞栗之類。可做黑色染料。
1.亦作"皁韞"。
2.黑色高幫白色厚底的鞋子﹐舊時官紳所穿。
1.亦作"皁衣"。
2.黑衣。秦漢時官員所著﹐后降為下級官吏的服裝。
3.借指下吏。
1.舊時官衙中的差役。
1.亦作"皁游"。
2.古代旗幟掛的黑色飄帶。
1.皂人和輿人。古代供賤役的兩種小吏。
1.亦作"皁韞"。
2.見"皂靴"。
1.亦作"皂棧"。
2.馬廄。皂﹐食槽;棧﹐馬腳下防濕的木板。
1.亦作"皂帳"。
2.黑色粗質的帷帳。
1.亦作"皁脂"。
2.皂角油。
1.亦作"皂制"。
2.黑衣。
1.亦作"皂騶"。
2.古代穿黑衣騎馬的侍從。
1.英語makelove的意譯。男女間自愿發生性行為。
1.創立國家。
1.見"造牓天"。
1.亦作"造榜天"。
2.唐光啟二年時,對六月酷暑發榜之日的戲稱。
1.誹謗;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
1.謂編制文件或表冊向上級報告。
1.制造事變。
1.古喪禮。自仲春至秋涼,貴族死后,納冰于盤,置尸床下。
1.謂發動戰爭。
2.謂制作兵器。
1.謂假裝生病。
1.制造并散布。
1.編制簿籍。
1.猶生產。
1.進謁;朝覲。
1.喻主觀同客觀相符合。
1.猶造就。
1.制作飯菜。
1.草創;開創。
1.亦作"造辭"。
2.造作文詞。
1.見"造詞"。
1.倉猝,匆忙。
①輕率;莽撞此事萬萬不可造次。②倉促;匆忙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
1.流離困頓。語出《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1.謂提高品德修養。
1.猶造端。
1.謂首先倡導。
1.見"造端倡始"。
1.作惡;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