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賔”。
2.
賓客。特指賢賓。參見“賓介”。
1.出自《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2.出自《容齋五筆·斯須之敬》今公私宴會,稱與主人對席者曰席面。古者謂之賓、謂之客是已。
3.出自《文心雕龍·哀吊》故賓之慰主,以至到為言也。
4.出自《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yǎng)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
3.
尊敬。
1.出自《左傳·莊公十年》止而見之,弗賓。
2.出自《陳君墓志銘》年進志立,習(xí)通性明,服所知於家而宗族慕焉,信所行於里而鄉(xiāng)黨賓焉。
3.出自《遁齋楊先生行狀》上異贄舉止應(yīng)對不凡,問其所師。先生以是得召見賜食。陸公后見先生弗賓。
4.
以客禮相待。
1.出自《淮南子·氾論訓(xùn)》乃矯鄭伯之命,犒以十二牛,賓秦師而卻之。
2.出自《圣武記》并遣使迓達賴。九年冬至京師,世祖賓之於太和殿。
5.
作客;客居。
1.出自《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爵入大水為蛤。
2.出自《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總管張仁亶》露下鷹初擊,風(fēng)高雁欲賓。
3.出自《瑣寒窗·秋思》曲漸江楓玉露初勻,料想衡陽雁來賓。
6.
服從;歸順。
1.出自《國語·楚語上》蠻夷戎狄,其不賓也久矣。
2.出自《鹽鐵論·相刺》南畏楚人,西賓秦國。
3.出自《謝免罪表》臣伏見西有未賓之虜,北有逆命之戎。
7.
陳列。參見“賓商”。
1.出自《逸周書·度邑》不賓在高祖,維天不嘉。
8.
指事物之名。常與“實”對舉。
1.出自《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
9.
戲曲用語。即對話。
1.出自《戒庵老人漫筆·曲賓白》北曲中有全賓,全白。兩人對說曰賓,一人自說曰白。
10.
上古官名。
1.出自《書·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11.
通“儐”。引導(dǎo);迎賓。
1.出自《書·堯典》寅賓出日,平秩東作。
2.出自《周禮·春官·巾車》金路,鉤,樊纓九就,建大旗,以賓,同姓以封。
3.出自《云麓漫鈔》四月蕤賓,蕤,繼也;賓,導(dǎo)也。言陽始導(dǎo)陰氣,使繼養(yǎng)物也。
12.
通“濱”。水邊。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中》莽又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
2.出自《敦煌變文集·破魔變文》阿奴身年十五春,恰似芙蓉出水賓。
13.
通“濱”。緊接;臨近。
1.出自《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元年》索頭世跨朔北,中分區(qū)域,東賓穢貊,西引烏孫,控弦百萬,虎視云中。
2.出自《訄書·方言》大陸之先民,必賓巨川以為宅。
14.
用同“鑌”。參見“賓鐵”。鑌鐵。精煉之鐵。
1.出自《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彥暉將顧彥瑤顧城已危,謂諸將吏曰:“事公當(dāng)生死以之!”指其所佩賓鐵劍曰:“事急而有叛者,當(dāng)齒此劍!”
2.出自《宋史·外國傳六·高昌》又有礪石,剖之得賓鐵,謂之吃鐵石。
15.
姓。春秋有賓起、賓孟。見《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1.出自《廣韻?真韻》賓,姓。
1.牽引。
1.猶運輸。
1.挽詞。
1.題有挽詞的整幅綢布。
1.糾正。
1.即挽卒。
1.猶挽回。
1.扶手,把手。
1.纖夫。
后輩;小輩晚輩們?yōu)槔先俗邸?/p>
詩篇名。南朝齊謝fe24W鰲P從謐髡嘰詠康(今江蘇南京)出任宣城太守途中。三山,在建康西南。詩中描寫登臨所見的景色,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名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寫出了傍晚時分長江的寧靜和壯觀,受到李白等人的贊賞。
誤點;遲到火車晚點三十分鐘。
指夜晚宴會、音樂會、舞會時穿著的禮服。其形式女性多是低胸露背、無袖、拖至地板的長裙,也可長褲配短上衣。強調(diào)華貴、典雅,并配有豪華的飾品。男性穿西裝,面料及款式不如晚禮服那么考究。
晚年時的節(jié)操保持晚節(jié)。
1.蒲席與竹席。《詩.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寢。"鄭玄箋"莞,小蒲之席也。竹葦曰簟。"《禮記.禮器》"莞簟之安,而穢鞂之設(shè)。"唐王維《苦熱》詩"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古時以蒲席鋪墊于竹席下,較安適,因以"莞簟"為安樂之意。
2.《詩.小雅.斯干》有"下莞上簟,乃安斯寢"﹑"乃生男子……載弄之璋"及"乃生女子……載弄之瓦"諸語,后因以"莞簟"為生兒育女之吉兆。
微笑的樣子彼此莞爾一笑。
1.莞爾。
1.莞和蒻是兩種編席的蒲草。借指用蒲草編的草席。
1.亦作"婉僤"。行動曲折貌。
1.委婉的言辭。
1.見"婉蟬"。
1.婉轉(zhuǎn)溫和。
1.柔美聰慧。
①年少美好婉孌多姿|月白風(fēng)清人婉孌。②眷戀婉孌徘徊|婉孌我皇。③猶言親愛、深摯恩情婉孌忽為別,使人莫錯亂愁心。
1.見"婉孌"。
1.柔美。
2.委婉。
3.抑揚動聽。
1.美好;柔美。
1.柔順諂媚。
2.柔美。
1.美好;美妙。
1.柔順諂媚。
1.委婉貼切。
1.和婉愜當(dāng)。
1.委婉曲折。
2.指委婉曲折的事由﹑心意等。
1.美好貌。
2.和順貌。
1.和順的儀容。
2.女官名。
1.溫順柔弱。
1.指文辭婉轉(zhuǎn)曲折而富文采。
1.秀麗柔弱。
1.溫順善良。
1.溫順。
1.屈伸貌;卷曲貌。
2.和順貌。
3.柔美;美好。
4.委婉。
1.見"婉娩"。
1.婉轉(zhuǎn)。
1.外祖父。
1.另外加上,附帶。
2.車輪外胎。
1.謂待如外人。
1.道家燒煉金石而成的丹藥,俗稱"金丹"。與"內(nèi)丹"相對。
1.謂母族或妻族。
1.佛教徒稱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為外道。
2.泛指不合于正道的論說﹑法則等。
3.歪門邪道,搞不正當(dāng)?shù)幕顒印?
4.見外;客氣。
1.外來的敵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