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說。
2.
動詞
叫作。
3.
名詞
(Yuē)姓。
1.
說;說道。
1.出自《書·舜典》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
2.出自《隋唐嘉話》帝曰:“我尚畏見,何況于玄齡!”
3.出自《聊齋志異·俠女》母曰:“是對戶女郎,就吾乞刀尺。”
2.
叫做;稱為。
1.出自《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2.出自《送鄭十校理序》秘書,御府也,天子猶以為外且遠,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集賢殿,別置校讎官,曰學士,曰校理。
3.出自《淞隱漫錄·藥娘》玉果出一冊於懷袖間,書其眉曰《蘭因剩稿》。
4.出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名曰集體負責,實際上等于無人負責。
3.
為;是。
1.出自《書·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2.出自《唐故越州刺史薛公神道碑文銘》公諱戎,字元夫。父曰湖州長史,贈刑部尚書同。母曰贈某郡太夫人陸氏,尚書景融女。祖曰河南縣令,贈給事中縑。
3.出自《吹網錄·明潞王畫蘭石刻》起首長印曰“大明崇禎十三年”。后方印二。一曰“蘭花道人”,一曰“潞王敬一主人中和父寶”。
4.
介詞。由于。
1.出自《管子·君臣下》宮中亂曰妒紛,兄弟亂曰黨偽,大臣亂曰稱述,中民亂曰詟諄,小民亂曰財匱。
5.
助詞。用于句首。
1.出自《書·召誥》曰其稽我古人之德。
2.出自《詩·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3.出自《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詩曰余作此來,三四星火穨。
4.出自《寄弟紓及友人江南》詩世故多迍邅,曰歸未成計。
6.
助詞。用于句中。
1.出自《詩·小雅·賓之初筵》其湛曰樂,合奏爾能。
7.
想;思索。
1.出自《易·困》困于葛蕾,于臲??;曰動悔有悔,征吉。
2.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出自《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於是命二奴出來。一奴從東廊出,儀貌和悅,怡怡然;一奴從西廊出,憤氣勃然,拗怒而立。公曰:“我獵徒,以斗猛為事,一旦取奴而取悅者,人以我為怯乎?”
4.出自《黃生借書說》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8.
介詞。爰;于是。
1.出自《書·益稷》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1.指佛寺。
2.存放佛家弟子舍利子或骨灰的小盒。
3.古驛站名。
1.指天空。
2.空靈不可捉摸。
1.空靈而暢達。
2.靈敏輕捷。
1.對鄰居老婦的敬稱。
1.猶鄰好。
1.戰(zhàn)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后以"鄰女"指懷春的少女。
1.《戰(zhàn)國策.秦策一》"楚人有兩妻者,人誥其長者,長者詈之;誥其少者,少者報之。居無幾何,有兩妻者死,客謂誥者曰'汝取長者乎?少者乎?'曰'取長者。'客曰'長者詈汝,少者報汝,汝何為取長者?'曰'居彼人之所,則欲其報我也;為我妻,則欲其為我詈人也。'"后以"鄰女詈人"喻各為其主。
鄰居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
1.住家鄰近的人。
1.同"鄰笛"。
1.鄰居。
1.同"鄰笛"。
1.掌管鄰里事務的人。
1.指谷物豐熟。
1.清代鹽法規(guī)定鹽場產鹽,應向指定的省﹑縣運銷;如把相鄰地區(qū)鹽場的鹽運入,即為私鹽,稱為"鄰私"。
1.鄰居。
1.佛教語。極細微的物質,近于虛無。
1.亦作"鄰亞"。
2.猶相近,接近。
1.鄰里姻親。
1.見"鄰右"。
設δ為任意正數(shù),a為某一實數(shù),滿足不等式a-δ<x<a+δ的一切實數(shù)x的集合,稱為點a的δ鄰域。其中點a稱為鄰域的中心,數(shù)δ稱為它的半徑。
1.長有林木的山丘。
1.見"林靄"。
1.亦作"林藹"。
2.林中的云氣。
1.生長著林木的水岸。
由林彪、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林立果等組成。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與江青反革命集團相互勾結,進行大量禍國殃民的罪惡活動,妄圖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在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他們企圖搶班奪權的陰謀被揭露后,又制訂了反革命武裝政變計劃《571工程”紀要》。1971年9月8日,林彪下達了發(fā)動武裝政變的手令,企圖殺害毛澤東。陰謀敗露后,林彪、葉群、林立果于9月13日乘飛機外逃叛國,摔死在蒙古溫都爾汗。林彪集團宣告覆滅。林彪等人被永遠開除黨籍,其主犯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依法判刑。
1.林梢,林外。
2.漢宮中女官名。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南安福(今臨澧)人。1905年加入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和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推動國共合作和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財政部部長、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建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草木交錯叢生之處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林薄蓊翳|悲風振林薄。
北宋詩人。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隱居西湖,終身未娶。賞梅養(yǎng)鶴,世稱梅妻鶴子”。卒后,謚和靖先生。有《山園小梅》等名篇。有《林和靖詩集》。
1.南朝齊周飆,初隱于鐘山,后改節(jié)出仕,孔稚珪寫了《北山移文》諷刺他。文章說,對于周的這種行為,"林慚無盡,澗愧不歇"◇遂以"林慚谷愧"為典,謂對改節(jié)出仕者林谷也為之慚愧。
1.林木花草。
1.險峻貌。
2.泛指山林。
1.林業(yè)產物。包括木材,森林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樹脂﹑菌類以及森林中的動物等。
1.從事于森林培育﹑管理﹑采伐等工作的地方或單位。
1.樹林池塘。
1.宋林逋的別稱。宋梅堯臣有《對雪夜訪林處士》詩。
1.林邊。
1.樹木叢生之處。
小說《紅樓夢》中人物。賈寶玉的表妹。出身衰微的官僚家庭。母親死后,寓居外祖母家(賈府),后父親又去世,遂長期居住賈府,寄人籬下。她自幼體弱多病,聰慧機敏,憎惡周圍的丑惡事物,蔑視權勢利祿,充滿反抗情緒。她與賈寶玉思想一致,彼此相愛,但在封建壓迫下無法結合◇賈寶玉被騙與薛寶釵成婚。當晚,她焚燒自己的詩稿,嘔血而死。林黛玉是一個富有叛逆思想的藝術典型。
1.晉支遁的別稱。支遁字道林,故稱。
1.生長著林木的土地。
1.樹林郊野。
1.指林邊。
1.林園中的花。
2.林中花開。
1.指山林中的屋舍。
樹林中的云氣日出而林霏開。
1.盛多貌。芬,通"紛"。
1.眾多貌。
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桂平人。1851年參加太平軍,屢建戰(zhàn)功。1853年與李開芳等率軍北伐,因功封靖胡侯。不久攻克天津附近的靜海。次年在東光連鎮(zhèn)被圍困,率部奮戰(zhàn)九個月,受傷被俘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