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改變,改換;代替;替換。
2.
名詞
〈書〉經歷;閱歷。
3.
量詞
舊時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4.
名詞
(Gēng)姓。
1.
改正;改變。
1.出自《論語·子張》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2.出自《隋唐嘉話》此先朝時事,朕安敢追更先朝之事。
3.出自《歌哭》詩閱歷名場萬態更,原非感慨為蒼生。
2.
調換;替代。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2.出自《漢書·晁錯傳》然令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
3.出自《演繁露·十數改用多畫字》於是壹、貳、參、肆之類,本皆非數,直是取同聲之字借以為用,貴點畫多,不可改換為奸耳。本無義理可以與之相更也。
4.出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多編數屏,隨意遮攔,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紆回曲折,隨時可更;故曰活花屏。
3.
償還,抵償。
1.出自《周禮·夏官·司弓矢》凡亡矢者,弗用則更。
2.出自《史記·平準書》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
3.出自《淮南子·詮言訓》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事之敗也不足以敝身。
4.
善,美。
1.出自《周禮·考工記·函人》視其里而易,則材更也。視其朕而直,則制善也。
5.
報,報答。
1.出自《國語·晉語三》不更厥貞,大命其傾。
6.
連續,接續。
1.出自《國語·晉語四》姓利相更,成而不遷。
2.出自《淮南子·時則訓》祭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
3.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淮南子一》此言用圭璧又續之以皮幣也。
7.
經過;經歷。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世以自貺。
2.出自《史記·大宛列傳》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出自《春夜讀書感懷》詩悲哉白發翁,世事已飽更。
4.出自《〈圣武記〉序》荊楚以南有積惑之民焉,生於乾隆征楚苗之前一歲,中更嘉慶征教匪、征海寇之歲。
8.
輪流。
1.出自《墨子·旗幟》靳卒,中教解前后左右,卒勞者更休之。
2.出自《史記·李斯列傳》周德未衰,故五伯迭興,更尊周室。
3.出自《岳薦傳》弟患瘍,日夜啼不止,夫婦更抱撫之。
9.
漢代按期更替的一種兵役。
1.出自《漢書·蓋寬饒傳》及歲盡交代,上臨饗罷衛卒,衛卒數千人皆叩頭自請,愿復留共更一年。
10.
為官更替之期,任期。
1.出自《漢書·段會宗傳》三歲,更盡還,拜為沛郡太守。
2.出自《北史·崔光伯傳》〔光伯〕尋除北海太守,有司以其更滿,依例奏代。
11.
指年老致仕而經驗豐富的人。參見“三老五更”。
1.出自《魏書·尉元傳》尊老尚更,列圣同致。
2.出自《魏書·尉元傳》雖更、老非官,耄耋罔祿。
12.
指更鼓。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嚴更之署,徼道外周。
2.出自《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寒更傳曉碧,清鏡覽衰顏。
3.出自《更漏子》詞聽寒更,聞遠雁,半夜蕭娘深院。
13.
量詞。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1.出自《宋書·律歷志中》到十五日四更二唱丑初始蝕,到四唱蝕既。
2.出自《古鏡記》至一更,聽之,言笑自然。
3.出自《點絳唇·春宵》詞細雨三更,簾外春陰卷。
14.
通“受”。接受。
1.出自《論衡·禍虛》白起知己前罪,服更后罰也。
2.出自《論衡·辨祟》世俗信禍祟,以為人之疾病死亡,及更患被罪、戮辱歡笑,皆有所犯。
15.
通“梗”。
1.出自《后漢書·禮儀志中》周人木德,以桃為更,言氣相更也。
16.
姓。戰國時魏國有更羸。見《戰國策·楚策四》。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更氏,國語魏有更盈,能虛弓落鴈。
17.
量詞。計算水路路程的單位。
1.出自《明史·外國傳四·雞籠》水道,順風,自雞籠淡水至福州港口,五更可達。自臺灣港至彭湖嶼,四更可達……蓋海道不可以里計,舟人分一晝夜為十更,故以更計道里云。
2.出自《癸巳類稿·臺灣府屬渡口考》自澎湖往,水程四更。自廈門往,十一更。
18.
指更賦。參見“更賦”。
1.出自《后漢書·陳龜傳》往歲并州水雨。災螟互生,稼穡荒耗,租更空闕。
1.征收賦稅輸入官府。
1.遠行屯守邊疆。
1.表示數目。
1.征收的賦稅。
2.征收賦稅。
1.旅人的思念。
1.見"征彸"。
1.征召搜尋。
1.行旅的船。
1.見"征算"。
1.亦作"征筭"。
2.指漢代征收算緡錢。
3.征收人丁稅。
1.索取;征派勒索。
出兵討伐奉命征討|征討連年,士卒疲敝。
1.謂受懲罰,遭痛苦。征,通"懲"。
1.旅伴。
1.見"征途"。
1.亦作"征涂"。
2.行軍路上;出征之路途。
3.遠行的路途;行程。
1.見"征橐"。
1.亦作"征槖"。
2.行囊。
1.招致敗亡。
1.引證成文。
2.驗證文才。
3.向人征求詩文。
4.今指報刊﹑雜志等為某一主題而公開征集詩文稿件。
1.征召詢問。
1.遠行的馬。
1.古代中央機關拘囚地方官員。
1.征兆。亦特指祥兆。
1.驗證。
2.征候;跡象。
1.效驗;征兆。
1.考核證實;取信,憑信。
1.有關經手公益款項收支情況的報告書。
1.遠行,旅行。
2.從軍出征。
3.謂從正道前行。
1.遠行人的衣袖。
1.求取。
1.行旅的時序。
1.遠行的車。
1.征召鹽。
征求詢問征詢各位的意見。
1.召問。
1.驗證言辭。
1.證據;事實根據。
2.應驗;證實。
1.亦作"征鴈"。
2.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1.見"征雁"。
1.遠行的馬車。鞅,套馬的皮帶,借指馬車。
1.遠行的車。
1.亦作"征繇"。
2.賦稅與徭役。
1.見"征徭"。
1.猶證據。要,核實之辭。
1.旅人之衣。
2.出征將士之衣。
3.泛指軍服。
1.賦稅與徭役。
2.指徭役。
3.行役。
1.召往。
1.指宮﹑商﹑角﹑征﹑羽五音中的征音級。
1.征夫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