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薗”。
2.
四周圈圍,種植蔬果花木的地方。
1.出自《詩·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園,無折我樹檀。
2.出自《閑居賦》灌園粥蔬,以供朝夕之膳。
3.出自《鎮州初歸》詩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待郎歸。
4.出自《西游記》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
5.出自《詠貧士七首》南圃無遺秀,枯條盈北園。
3.
庭園;供人憩息、游樂或觀賞的地方。
1.出自《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白菟素鳩,游君園庭。
2.出自《世說新語·簡傲》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有名園。
3.出自《舊唐書·路恕傳》恕私第有佳林園……朝之名卿,咸從之游。
4.出自《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
5.出自又如:公園;動物園。
4.
帝王、后妃的墓地。參見“園陵”、“園寢”。
1.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追尊謚淮南王為厲王,置園復如諸侯儀。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下》遷呂太后廟主於圍。四時上祭。
3.出自《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東首塋園,即宮長夜。
5.
事物聚集的地方。
1.出自《上林賦》修容乎《禮》園,翱翔乎《書》圃。
2.出自《高陽臺》詞十載文園,無端淚滿鮫綃。
6.
某些行業,如劇院、澡堂、商店、醬菜鋪等也稱園。
1.出自《上海紅顏往事》她(陸小曼)幼時在上海上幼稚園,兩歲隨父母遷居北京。
2.出自《生死劫——危機定律:100-1=0》年月日,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新聞分》重拳出擊,直指南京冠生園的月餅。
3.出自如:冠生園。
1.垂示典章。
①用釣竿釣魚溪邊垂釣翁。②俗稱釣魚”。體育活動之一。使用釣竿、魚鉤、漁線等工具,從江河湖海及水庫中捕捉魚類的活動。有淡水釣和海釣兩大類,前者有沉底釣、流水釣、中層釣等技法;后者分岸釣和船釣兩種方式。
1.指輔佐周武王滅殷的太公望(呂尚)。
1.施予恩澤。
1.兩耳下垂。形容馴服的樣子。
2.下垂到耳。
3.垂掛耳狀之物。謂腐木上長木耳等菌類。
1.猶俯首帖耳,形容馴服聽命。
1.猶垂釣。
2.釣鉤上的食餌。
1.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1.垂髫。
1.垂示法則。
1.垂示范例。
1.留下芳香。比喻流傳美名。
1.垂釣。
1.倒垂著空的弓箭袋。示無用武意。
2.泛指垂著空袋子。謂身無長物。
1.垂示告誡。
垂衣拱手,謂不動手,不做什么事垂拱而治。
1.指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垂拱,唐武則天年號。四人皆生活于武則天當政時期,故稱。
1.猶垂釣。
2.謂木不揉治而自圓曲。古代常附會為太平的祥瑞。
1.垂念;關懷。
2.猶光臨。
1.懸掛。
1.謂光芒俯射。
2.指俯射的光芒。
3.比喻普施恩澤。
1.指垂虹橋。
2.指垂虹橋上的垂虹亭。
1.在江蘇吳江縣東。本名利往橋,因上有垂虹亭,故名。橋有七十二洞,宋慶歷八年建。俗名長橋。參閱《嘉慶一統志.蘇州府二》。
1.亭名。在江蘇吳江縣長橋上。宋仁宗慶歷年間縣令李問建。蘇軾自杭州移高密時,曾與張先等在此亭飲酒。
1.《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后稱生男為"垂弧",男子生日為垂弧之旦。
1.胡須下垂。
2.頷肉下垂→,下頷肉。
1.賜福。
1.見"垂花門"。
1.比喻流傳美名。
1.佛教謂佛﹑菩薩從本體上示現種種化身,濟度眾生。
1.猶垂統。
1.將至。
1.春秋晉地名,以產美玉著稱◇借指美玉。
1.發髻下垂。古代兒童頭發的樣式。
1.留作鑒戒。
2.猶言俯察。
1.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苻堅為慕容沖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馬即踟躕,臨澗垂鞍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而授焉,堅援之,得登岸而走廬江。"清周亮工《書影》卷十述此事作"垂韁",引李子田曰"馬有垂韁之恩始此。"古詩文中常用作報恩的典故。
1.猶垂訓。
2.猶賜教。
1.謂地位高的人接待地位低的人。
1.亦作"垂誡"。
2.垂示警戒。
3.留給后人的訓戒。
1.見"垂戒"。
1.賜予憐憫。
1.發射光芒。
2.猶言致力。
1.俯念;關懷。
1.臨終。
2.接近危亡。
1.將近老年。
1.流淚。
1.放下簾子。謂閑居無事。
2.指潛心致力,不預聞他事。
3.謂女后輔幼主臨朝聽政。
4.指垂下的簾子。
1.見"垂簾聽政"。
1.謂女后輔幼主臨朝聽政。
1.賜予憐憫。
2.賜愛,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