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暖;熱。
1.
暖;熱。
1.出自《書·洪范》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曰時。
2.出自《頭陀寺碑文》桂深冬燠,松疏夏寒。
3.出自《問牛喘賦》若乃當春而燠,是為行夏令而火侵于木。
4.出自《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南土地燠,北人居之,慮生疾疫。
5.出自《忮求詩》歲燠有時寒,日明有時晦。
2.
使溫暖;使熱。
1.出自《楚辭·天問》稷維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鳥何燠之?
2.出自《齊民要術·作豉法》預治小麥,細磨為面,以水拌而蒸之……及暖,內甕中,盆蓋,于蘘糞中燠之。
3.出自《濁醪有妙理賦》芻豢飽我而不我覺,布帛燠我而不我娛。
4.出自《涼燠》吾言如治疾……涼疾至,燠之。
3.
腌藏食品的一種方法。將肉類在油中熬熟,拌以鹽、酒和佐料,油漬在甕中,以備取食。
1.出自《齊民要術·蒸缹法》(缹豬肉)恣意飽食,亦不?,乃勝燠肉。
2.出自《東京夢華錄·肉行》至晚,即有燠爆熟食上市。
4.
通“隩”。謂入屋室。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其民燠,鳥獸氄毛。
5.
見“燠休”。優恤;撫慰。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2.出自《鄎國長公主神道碑銘》燠休二室,均歡等潤。
3.出自《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陳公墓志銘》﹝公﹞將櫛理弦續,起廢疾解倒懸而燠烋之。
4.出自《原強》雖有原省,原省此奴虜而已矣;雖有燠咻,燠咻此奴虜而已矣。
1.尊崇,推重崇敬。
1.推究判斷。
又稱推輪”。首部裝有頂推設備和聯接裝置,供頂推駁船或駁船隊的機動船。為便于駕駛,駕駛臺設得較高,但為能安全通過橋梁等水工建筑物,有的可升降。有的在尾部還設有拖曳設備,兼作拖船。
辭讓;拒絕推辭邀請|今宵盡醉莫推辭|區區薄禮,請勿推辭。
1.見"推佽"。
1.亦作"推次"。
2.相推以次第。
1.推舉擁戴。
1.推究彈劾。
乒乓球運動技術名詞。推擊球的一種技術。擊球時,手臂向前推擊,同時手腕外旋,使拍形前傾,在球的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將球快速推擊過網。具有站位近,動作小和快速多變等特點。有擋球、快撥、加力推、減力推和推下旋等。
1.推托拖延;拖延。
1.見"推蕩"。
1.向前用力使物體倒下。
2.壓倒。
3.猶推翻。謂否定已有的說法﹑計劃﹑決定等。
1.尊重與己對等的人。
1.推托;推辭。
1.推測判定。
2.推舉決定。
1.猶言推三阻四。
1.向前用力使物體前進或搖動。
2.指使工作展開。
3.搖撼;動搖。
1.揣測;想象。
1.判斷。
1.擊刺。
1.猶推移。
1.宋代禁旅遷補制度名稱。
廣施仁愛、恩惠于他人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漢武帝削弱諸侯王國勢力的措施『初諸侯王國勢力強大『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于公元前127年采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準許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子弟,建立侯國。一個王國分出許多小侯國,直屬領地小了,就無力再與中央對抗了。
1.推耜翻土。古代帝王率領公卿春令郊祀后以示勸農的一種禮儀。
1.把豎立之物推倒。
2.謂打垮原來的政權或社會制度。
3.否定已有的說法﹑計劃﹑決定等。
1.謂齊頭并進。
1.怨恨。
2.避開怨恨,使無怨。
1.違反條約或契約的規定。
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對方支付的賠償金額。我國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均對違約金有專門規定。如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經濟合同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如果由于違約已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的,還應進行賠償。
1.違反;背離。
1.違反規章。
1.指違背正統的王朝。
1.猶違拗。
1.違背意旨。
1.違背意愿。
1.違反制度。
1.謂本質邪惡。
1.違背拖拉。
1.失當。
2.違心。
1.失當。
1.違背多數。
2.與眾不同,違反常規。
1.拒絕。
1.內室的門簾。借指婦女。
1.舊指辦理有關科舉考試事務的差事。
1.科舉時代的試院。
1.宮室的門戶。借喻學術的門徑。
1.古代宮室﹑宗廟的旁側小門。
2.猶閨門。
1.科舉制度,自明以來,鄉試﹑會試后,主考挑選試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編刻成書,明稱"小録"。清稱"闈墨"。
1.宮中小門。
2.引申指宮廷或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