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養馬的地方,也指養馬的人。
2.
動詞
蓄養。
1.
牢獄。
1.出自《漢書?王褒傳》昔周公躬吐捉之勞,故有圉空之隆。
2.出自《說文·幸部》圉:囹圄,所以拘罪人。
2.
抵御;禁止。
1.出自《詩·大雅·桑柔》多我覯??,孔棘我圉。
2.出自《爾雅·釋言》圉,禁也。
3.出自《管子·霸言》按強助弱,圉暴止貧。
4.出自《漢書·敘傳下》建設藩屏,以強守圉。
3.
邊境。
1.出自《詩·大雅·召旻》我居圉卒荒。
2.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亦聊以固吾圉也。
3.出自《平滇雅三篇?岳湖逐寇也》我疆大矣,我圉溢矣。
4.出自《桂公塘》各固其圉,不能協力合作。
4.
原指養馬,亦泛指畜養。
1.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孟孺子泄將圉馬於成。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圉林氏之騶虞,擾澤馬與騰黃。
3.出自《周禮·夏官·敘官》圉師
5.
指養馬人。
1.出自《左傳·僖公十七年》男曰圉,女曰妾。
2.出自《國語·周語下》湮替隸圉。
3.出自《潛夫論?論榮》處隸圉不足以為恥,撫四海不足以為榮。
4.出自《水滸傳》卻有本部內一個軍卒,他原是田虎手下的馬圉。
6.
古地名。
1.出自《后漢書·曹褒傳》〔曹褒〕初舉孝廉,再遷圉令。
7.
月陽名之一。古代夏歷以十干紀月,十干所紀諸月各有專名,月在丁曰圉。
1.出自《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
8.
姓。春秋楚有圉公陽。見《左傳·哀公十六年》。
1.出自《廣韻?語韻》圉,姓。
1.違反天意,殘害萬物。
1.背逆天意正道。
1.謂違背天理人情。
1.舊謂君王不聽諫言。
1.叛亂的圖謀。
1.叛逆的人。
1.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推測。
1.后退;倒退。
1.叛逆的漁民。網,網戶,指漁民。
1.猶違逆。
1.亦作"逆遖"。
2.迕逆不順。
1.謂防御時以小部隊進行的反擊。
2.侵擾;侵襲。
1.預先。
1.反方向。
1.預先消滅。
1.預知。
1.叛逆邪惡。
1.叛逆之心。
2.不合心意。
1.事先即相信別人誠實不欺。
1.倒行;不按正常方向行進。
2.指逆流而行。
3.背君而行。
1.猶言倒行逆施。
1.叛逆的形跡。
1.佛教謂預修佛事以求死后之福。
1.事先應許。
1.昏亂糊涂。
1.混亂潰散。
1.胡亂行事。
因遭戰亂而流離失所白首相逢征戰后,青春已過亂離中。
1.方言。比喻秩序混亂。
1.放縱恣行。
2.橫渡江河。
3.水流不循常道。
4.紛亂的水波。
1.作亂的途徑。
2.叛亂侵奪。
①泛指違反倫理的行為禮樂之紊既不可言,而亂倫逆理之事紛紛然。②專指為法律或習俗所禁止的近親間的性行為亂倫行為為社會所不齒。
1.形容紛亂或煩亂。
1.忙亂。
1.雜亂。
1.指禍亂的原由。
1.作亂的人家。
1.亂民。
2.禍亂的苗子。
1.統治人民。
2.侵害人民。
3.舊時稱造反的人。
1.混淆名稱。
1.《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后指人臨死前神志昏迷時留下的遺言為"亂命"。
2.悖謬的命令。
1.叛亂的陰謀。
1.擾亂視覺。
1.叛亂;叛逆。
1.昏亂沉迷。
1.淫亂邪惡。
1.動亂和暴虐。
1.蓬松,散亂。
1.方言。亂腳。
1.見"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