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捕魚。
2.
動詞
謀取(不應得的東西)。
3.
名詞
(Yú)姓。
4.
名詞
指漁業。
1.
捕魚。
1.出自《易·系辭下》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
2.出自《宿武陽即事》詩就枕滅明燭,扣舷聞夜漁。
3.出自《桃源》詩主人耕作客人漁,說向先秦惝恍余。
4.出自《秋色賦·海娘娘》一對漁罷歸來的漁船浴著火紅的晚霞在平靜的海面上徐徐駛來的時候,她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凝神眺望。
2.
捕魚的人。參見“漁樵”。
1.出自《洪湖》詩老漁顧我笑相答,客行要自同棲苴。
3.
侵占,掠奪。
1.出自《論衡·辨祟》巧惠生意,作知求利,驚惑愚暗,漁富偷貧,愈非古法度圣人之至意也。
2.出自《隋書·煬帝紀下》奸吏侵漁,內外虛竭,頭會箕斂,人不聊生。
4.
泛指尋覓。
1.出自《歸去來·雞之歸去來》小巧的母雞照樣在籠子里悠然地漁著食。
1.一種類似火鍋的用具,用金屬制成,上面是鍋,下面是盛炭火的座子。亦指把雞﹑鴨﹑火腿﹑肘子﹑香菇等放在一品鍋里制成的菜肴。一品為古代最高官階﹐故有此美稱。
1.謂一歸平定。
1.見"一鋪灘"。
劇本。意大利哥爾多尼作于1745年。流浪漢特魯法爾金諾同時受雇于女扮男裝來威尼斯尋找未婚夫的拉斯波妮和她的未婚夫阿列圖依。為了不泄露一仆事二主的秘密,他想眷法不讓兩個主人發覺。最后,兩個主人終于見面,特魯法爾金諾卻設下圈套,使他們迷惑不解。
1.見"一撲納心"。
1.方言。猶一心一意。
1.亦作"一潑灘"。
2.一大堆。
1.舊時稱人死后的頭一個第七天。故亦稱頭七。
2.猶一周。泛指七天。
1.詞牌名。唐白居易分司東都時,群賢會興化亭送別。酒酣,各賦詩,自一字至七字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譜為詞,即以《一七令》為詞牌名。另一體,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參閱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三九,《詞譜》卷十一。
一個女子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丈夫的婚姻形式和家庭形態。
1.請帖。
1.約別人在一起。
1.邀請挽留。
1.猶言弄虛作假。
1.在險要之地攔阻。
1.要挾;威脅。
1.猶要挾。
1.亦作"邀幸"。
2.僥幸,幸運。
1.企求功勛。
1.邀請;迎請。
1.猶邀請。
1.猶宴請。
1.邀請。
2.迎合。
1.謂希求偶然獲勝。
1.求取聲譽。
1.約請。
1.猶邀恩。
1.猶邀請。
1.攔阻。
1.招請。
1.阻攔追逐。
1.請求幫助。
1.謂得到許可。
1.攔阻砍擊。
1.攔擋阻截。
1.猶言變卦。
1.漢代易學術語。鄭玄用乾坤六爻與十二時辰相配合以研究易學,稱為爻辰。
1.江湖賣卜者占卜的用具。
1.指說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辭。如"初九潛龍勿用。""初九"是爻題;"潛龍勿用"就是《干》卦初爻的爻辭。
1.交叉錯雜。
1.交錯分開。
1.指《易》卦。
1.周時,諸侯朝會歇息的帳幕。
1.謂變動音律。
1.指《周易》中的爻辭和彖辭。
2.借指八卦。
1.卦爻所居的位次。
1.指爻辭。
2.喻要言妙論。
1.《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
2.《周易》中的爻辭和象辭。泛指《易傳》。
3.《易.系辭下》云,"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后因以"爻象"指吉兇。
4.形跡。
1.相傳帝堯年老,讓位于舜◇以"堯禪"指稱盛世政治清明,明君相繼。
1.傳說堯時命舜巡視天下,劃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為壇,以作祭祀。《書.舜典》"肇有十二州,封十有二山。"后因以"堯封"稱中國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