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見“婕妤”。古代女官名,是帝王妃嬪的稱號。也作倢伃。
1.
見“婕妤”。
2.
宮中女官名。漢武帝時始置,位視上卿,秩比列侯。自魏晉至明多沿設。
1.出自《史記·外戚世家》武帝時,幸夫人尹婕妤。
2.出自《舊唐書·徐堅傳》堅長姑為太宗充容,次姑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
3.出自《雙珠記·遺珠入宮》善儀形妃嬪規模,美才藻婕妤綱領。
4.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大觀元年》乙巳,皇子構生,才人韋氏所產也。尋,進韋氏為婕妤。
3.
特指西漢女文學家班婕妤。參見“婕妤怨”。
1.出自《班婕妤》詩婕妤初選入,含媚向羅幃。何言飛燕寵,青苔生玉墀。
2.出自《荊州新秋病起雜題》詩不同婕妤詠,托意怨君王。
3.出自《芭蕉花》詩寄書蘇蕙老,挾扇婕妤孱。
4.出自《啖荔戲書》詩趙家姊妹將入宮,婕妤早避長門宿。
1.華美的文章。
1.善行。
1.美好的情誼。
1.芳香貌。
2.醇美貌。
1.賢明的人。
古時皇太后或皇后的詔令黃門傳出懿旨。
1.美好的業跡。
1.鳥名。燕子的別名。
1.頭巾名。形似燕,故稱。
1.見"因果報應"。
1.順便。
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指在共同培養目標下對不同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1.即茵陳。
1.猶承襲,沿襲。
1.因為這個。
1.猶因此。上,助詞,無義。多見于通俗文學。
1.從敵人處取得所需的物資。
1.猶因敵取資。
1.原委;因由。
依照當地的具體情況制訂合適的措施山間潤濕雨露多,因地制宜講農科|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
1.連詞。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果。
2.匆促;草草;輕易。
3.輕忽;很不重視。
4.輕微;不足道。
1.比喻順勢行事,用力不多。
1.猶依附。
因襲沿革廢興因革|晚歲喜觀此書,間為子弟講論因革,率至夜分。
1.謂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私利。
1.見"因公假私"。
1.指已經滅亡的故國。因其地為今國所承襲,故名。
2.可以依靠﹑利用的國家。
①指原因與結果二者的關系前面的分句是后句的原因,所以是因果句。②指因果報應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原因與結果之間的必然聯系。詳原因與結果”(91頁)。
1.禍害本是壞事,但由于某種原因,反而使人得福。
1.謂禍害既來,因處置得宜,轉而為福。
1.利用敵方人員作間諜。
2.乘隙,趁機會。
1.繼承借鑒。
1.沿襲;依傍。
1.憑借有利的形勢或條件。
1.謂滿足于簡陋茍且,不求改進。
1.亦稱"因明論"。
2.古代印度五明之一。音譯為醯都費陀,意譯為因明。"因"指原因﹑根據﹑理由;"明"義為學術。因明即關于邏輯推理的學說,隨佛教傳入中國。
1.見"因明"。
1.親母。
1.由于難度大而顯出技藝巧妙。
1.依憑他人辦成事情。
1.謂根據才能加以任用。
2.依據;順應。
3.謂沿襲舊職。
因襲;沿襲轉相因仍,莫正其本。
1.猶言寄語。指托人帶話。
1.根據不同時間的具體情況,制訂適宜的措施。
1.猶夭歿。
1.夭折﹐短命。
1.猶夭折。
1.過早枯萎。
1.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