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使用。
2.
名詞
費用,花費的錢財。
3.
名詞
物質使用的效果。
4.
動詞
需要(多用于否定或反問)。
5.
動詞
吃、喝(多含恭敬意)。
6.
介詞
引進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手段等。
7.
連詞
〈書〉因此;因而(多用于書信)。
8.
名詞
(Yòng)姓。
1.
使用;任用。
1.出自《詩·大雅·公劉》執豕于牢,酌之用匏。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見賢焉,然后用之。
3.出自《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等者,亟用。
4.出自《材論》因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
5.出自《新排長》腦袋呀,腦袋,得多用一用。
2.
施行;實行。
1.出自《易·乾》初九,潛龍,勿用。
2.出自《史記·孝文本紀》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千余歲,古之有天下者莫長焉,用此道也。
3.出自《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於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齊,子產用之鄭,商君用之秦,仲長統言之漢,而非今日之立異也。
3.
采用;聽從。
1.出自《書·牧誓》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
2.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上曰:“吾用先生謀計,戰勝克敵,非功而何?”
3.出自《北史·李穆傳》先是穆知植非保家主,每勸遠除之,遠不能用。
4.
出力;效命。
1.出自《商君書·農戰》國有事,則學民惡法,商民善化,技藝之民不用,故其國易破也。
2.出自《漢書·陳勝傳》勝、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
5.
治理;管理。
1.出自《管子·八觀》審度量,節衣服……為國之急也。不通于若計者,不可使用國。
2.出自《荀子·富國》仁人之用國,將修志意,正身行。
3.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慶舍用政,已有內郤。
4.出自《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孫權用吳,諸葛亮用蜀。
6.
執政;當權。
1.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
2.出自《四皓廟碑》周公,圣人之用者;先生,圣人之晦者。
3.出自《管仲論》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
7.
行事;行動。
1.出自《詩·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2.出自《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用如快鶻風火生,見賊惟多身始輕。
3.出自《贈張君序》經稱鵬之用,其將飛也必待海之運,其飛也必以怒。
8.
古代特指殺人以祭或殺牲以祭。
1.出自《左傳·僖公十九年》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
9.
適用;適宜。
1.出自《韓非子·五蠹》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
2.出自《農政全書》鵝鴨皆一月雛出,量雛欲出之時,四、五日內,不用聞打鼓、紡車、犬叫、豬嚎及舂聲;又不用器淋灰;又不用見親產婦。
10.
功用;作用。
1.出自《易·系辭上》顯諸仁,藏諸用。
2.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3.出自《請上尊號表》左右前后,莫匪俊良;小大之材,咸盡其用。
11.
財用;費用。
1.出自《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出自《議經費》漢唐之盛時,天下之用常裕矣。
3.出自《〈圣武記〉敘》今夫財用不足,國非貧,人材不競之謂貧。
12.
器具;器物。
1.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及游氏之廟,將毀焉,子大叔使其除徒執用以立,而無庸毀。
2.出自《國語·周語上》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
3.出自《鹽鐵論·水旱》用不具,則田疇荒,谷不殖。
13.
才具。
1.出自《后漢紀·獻帝紀》〔賈逵〕能誦“五經”、《左傳》,兼通《穀梁》諸家之說,沈深有用。
2.出自《晉書·索靖傳》??廊廟之才,非簡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兒也。
14.
須,需要。
1.出自《易·系辭下》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
2.出自《行路難》詩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
3.出自《朱子語類》作詩先用看李、杜……方可看蘇、黃以次諸家詩。
4.出自《駱駝祥子》那還用說!
15.
使,讓。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令發五苑之蓏蔬棗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與無功爭取也。
16.
指吃、喝。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孔子御坐於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哀公請用。仲尼先飯黍而后啖桃。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縣君又問道:“可曾用過飯?”
3.出自《紅樓夢》大家用了早飯,鳳姐先扶老太太出來……緩緩前行。
4.出自《創造十年》中飯是在園子里面用的。
17.
猶做。
1.出自《紅樓夢》那黛玉更怕賈政回來寶玉受氣,每每推睡,不大兜攬他。寶玉也只得在自己屋里,隨便用些工課。
18.
猶有。
1.出自《楚辭·離騷》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2.出自《水經注·晉水》故子夏敘《詩》,稱此晉也而謂之唐,儉而用禮,有堯之遺風也。
19.
信賴。
1.出自《漢書·張耳陳馀傳贊》耳,余始居約時,相然信死,豈顧問哉!及據國爭權,卒相滅亡。何鄉者慕用之誠,后相背之盭也!
20.
副詞。猶才。方才。
1.出自《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
21.
介詞。猶言以。表示憑借或者原因。
1.出自《書·顧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
2.出自《史記·佞幸列傳》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3.出自《明史·何鑒馬中錫等傳贊》馬中錫雅負時望,而軍旅非其所長,適用取敗。
4.出自《亡兒阿壽壙志》兒之所以夭者,用早慧也。
22.
連詞。因而;因此。
1.出自《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
2.出自《美女篇》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3.出自《晉書·庾亮傳》朝政多門,用生國禍。
4.出自《興中會宣言》用特集志士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
23.
疑問代詞。猶何。表示反問。
1.出自《潛夫論·賢難》齊侯之以奪國,魯公之以放逐,皆敗績厭覆于不暇,而用及治乎?
24.
姓。晉有用紹世。見《希古樓金石萃編》九。
1.出自《廣韻?用韻》用,姓。漢有用蚪,為高唐令。
25.
指被采用。
1.出自《明史·張芥汪應軫等傳贊》張芥等懷抱悃忱,激昂論事。其言雖不盡用,要與緘默者異矣。
26.
副詞。猶唯。只有。
1.出自《后漢書·張衡傳》彼天監之孔明兮,用棐忱而佑仁。
27.
介詞。猶由。表示處所。
1.出自《公羊傳·桓公八年》使我為媒,可,則因用是往逆矣。
28.
介詞。猶于。表示時間。
1.出自《平淮西碑》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馳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門,取元濟以獻。
2.出自《奉議郎鄭公墓志銘》先人歿於乾道壬辰,葬用淳熙甲午。
1.謂勞役繁重之政。
2.勞績,政績。
1.辛勞;勞苦。
1.謂事必躬親的君主。
指私營企業中的工人和資產占有者。
1.見"勞瘁"。
1.表示客氣的敬詞。猶言勞駕。
1.監獄。犴,狴犴,傳說中的獸名,古代常畫其形于獄門。
1.監獄。狴,狴犴,傳說中獸名,古代常畫其形于獄門。
1.羊﹑豕的腿肉。
1.亦作"牢廩"。
2.糧餉。
1.豬圈。
1.堅固的車子。
1.亦作"牢誠"。亦作"牢承"。
2.猶滑頭。舊時女子對所喜愛者的昵稱。
1.見"牢成"。
1.見"牢成"。
1.宋時囚禁流配罪犯之所。
1.憂愁,憂郁。
1.堅決辭謝。
1.指盛牲肴的食鼎。
1.比喻穩當的職業。猶今言鐵飯碗。
1.獄門。借指監獄。
1.監獄。
1.堅定地維護。
田徑運動中各種賽跑和競走項目比賽的總稱。
1.經過,通過。
1.簡略。
1.道路。
1.猶直捷。
1.指甬道。
1.見"徑庭"。
1.直貌。
2.引申為戇直。
3.猶徑庭。
1.見"徑涂"。
1.見"徑涂"。
直接進行;徑自廠商希望能~進口自己所需的產品。
1.隨心愿行事而順利達到目的。語本《禮記.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1.直須。
1.必經之要道。
2.猶要領,精義。
1.古算學計算圓周率的近似比。謂圓徑與圓周之比為一比三。語出《周髀算經》卷上"句股圓方圖"漢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后因以比喻兩者相比差距甚大。
1.直接平易。
2.快速便利。
3.引申為便當。
1.謂抄近路而越過堤渠。
1.直接往訪,謂不請人介紹而徑自拜訪。
2.輕易達到。
1.田間道路。語本《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
1.思路與風格。
副詞,表示自己直接行動他沒等會議結束就~離去。
1.謂謄寫清楚的定本。
1.明凈青碧。
1.古代帝王的一種儀仗,帝王駕臨時,鳴之令人肅靜。又稱靜鞭。用黃絲做成,鞭梢涂蠟,打在地上發出響聲。
1.恬靜淡泊。
1.明凈清澈。
1.亦作"凈淡"。
2.淡淡。